九、價值規律與市場機制(政經)
1、材料:(1)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價格改革一直在延續(成品油價格調整)價格改革總的方向要求,是由政府機制走向放開價格。
(2)在價格改革過程中,政府還采取了一系列相關措施(制定價格法,必要的行政乾預——價格管制;對價格調整廣泛征求民意)
(3)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企業之間的興衰成敗,有些由小到大,由弱變強,有些則從龐然大物到陷於困境,甚至破產倒閉。
(4)市場經濟中的普遍現象(無論東西方):在政府督促下,各類企業都在不斷改進技術,加強管理,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設問:(1)分析說明材料1和材料2中所描述的價格改革方向及政府采取的相應措施。
(2)如何理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興衰成敗,市場經濟下的企業為什麼要不斷改進技術和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3、考點:(1)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基本規律,而價值規律的三方面作用,都是靠市場機制實現的,市場機制在內容上主要包括供求價格機制和競爭機制。
(2)供求價格機制強調市場價格要依據供求上下波動,由此纔能促使企業作出正確經營決策,宏觀上推動社會資源合理配置(價值規律第一個作用)。
(3)這就決定了市場經濟必然進行價格改革,其方向也必然是從政府管制走向放開價格。
(4)由於價格變動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既是經濟問題又是政治問題,因此政府在價格改革中必須注重對價格變動進行多種方式客觀調控,材料2闡述了政府調控的三種方式(法制手段、行政手段、廣泛征求民意)
(5)材料3和材料4中所描述的經濟現象,可以用市場機制中的競爭機制來說明:a商品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興衰成敗,歸根結底就在於企業的個別勞動時間是低於還是高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b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所以要不斷改進技術和管理,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價值規律的第二和第三個作用),就在於提高勞動生產率纔能使企業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從而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居於有利地位。
十、統一戰線問題(毛概、鄧論)1、材料:(1)毛澤東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統一戰線的闡述。
(2)相關的政策(保護民主工商業、土地政策)
(3)新時期統一戰線(多黨合作政治協商)
2、設問:(1)統一戰線理論的依據,為什麼要作為三大法寶之一。
(2)統一戰線理論與相關政策(新民主主義時期)的關系。
(3)新時期改革開放的實踐對毛澤東思想(統戰理論)的發展。
3、考點:a毛澤東把統一戰線看成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是基於新民主主義改革的同情,性質任務的科學判斷,是為了充分調動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體現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資產階級革命——統一戰線中無產階級(共產黨)的領導權問題。(2)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工人階級力量弱小,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選擇決定了統一戰線的基礎。(3)中國資產階級的兩部分(關門壟斷——英美派、親日派民族資本)和帝國主義的關系決定了統一戰線中和資產階級經濟政策的關系(保護同盟者的利益——共同目標)(1)保護民主工商業——民主資本的利益。(2)推翻封建土地制度——工農聯盟的基礎。(3)政策調整:從土地革命——抗戰時期(減租)與國民黨(英美派大地主階級)c改革開放實踐對毛澤東統戰理論的發展的關系。(1)統一戰線的長期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完成現代使命。(2)制度化——多黨合作——人民政協。(3)非公經濟,融入全球化。(4)承認新階層的地位——基本依靠力量,達成工農聯盟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