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中美關系、俄羅斯與美國、歐盟國家的關系(當代世界的政治與經濟)
1、材料:A(中美關系):(1)中美戰略高層對話機制逐步建立和發展,中美貿易和經濟交流持續擴大,但又伴隨著許多摩擦和爭端(實行一定程度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在匯率等問題上對中國施壓。(2)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要求中國參與救市給予幫助,中國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如:與西方各國央行聯手降息,增持美國國債,政治上繼續推動『六方會談』。(3)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甚至指責陳水扁為『麻煩制造者』,又保持對臺軍售,對兩岸關系緩和,中國統一進程加以牽制。
B(俄羅斯於美國、歐盟國家的關系)(1)美國與歐盟以各種方式推動北約軍擴,在俄國後院(中亞各國)挑動『顏色革命』。(2)俄格衝突a俄國出兵並承認南奧塞梯等地區獨立b美國派軍艦向格提供救援物資c歐盟當值主席法國總統薩科奇出面調解並達成停火協議(3)俄國在美國後院(拉美)發展盟友並顯示實力(俄委聯合軍演艦隊通過巴拿馬運河)。(4)俄在與西方交往,提出『主權民主論』,否定西方發展模式,態度趨於強硬。
2、設問:(1)上述中美關系的材料,反映了雙方關系中的那些方面。(2)上述俄羅斯與美國、歐盟關系的材料,反映了雙方關系的哪些特點。
3、考點:A(1)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中國的逐步崛起,使兩國在許多方面更加相互依存制約,反映出美國方面逐步認識到『和則兩利,分則兩傷』(雙贏局面的現實性)(3)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的核心問題,美國的作法表明,它既企圖維持臺灣壯大,維護中美關系,從而求的中國的幫助(金融危機,朝核問題),又力圖阻礙中國的統一,不希望中國進一步發展和強大。(4)我們在中美關系問題上既強調『雙盈』,並在金融危機,朝核問題發揮作用,又在關系國家主權,統一問題上堅持原則立場,有利於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並進一步減少阻力,推動中國的和平崛起。B(1)美國及歐盟推動北約軍擴,制造『顏色革命』,支持格魯尼亞,是為了壓縮俄羅斯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削弱俄羅斯的大國地位,阻礙俄羅斯的重新崛起,是在推動霸權主義。(2)格俄衝突中,美國與歐盟作法的差別,反映了歐盟與美國在對俄羅斯關系上的差異(美國為推行全球霸權,力圖壓制俄羅斯,而歐盟出於自身利益,需要在對俄羅斯的關系有所緩和合作。(3)俄為維護自身權益,隨著近年來經濟實力的恢復,開始對美國、歐盟關系上態度趨於強硬(俄委軍演,軍艦進入巴拿馬運河)。(4)其背景是前蘇聯解體後,俄曾一度照搬西方模式,但並未換來西方的援助合作,反而削弱了自身實力,因此纔提出自己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主權民主論,去維護國家主權,國家利益的前提下發展民主政治),用為維護自身利益。
十四、新民主主義革命中關於政權性質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毛概)1、材料: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三種政權主張建國方略。(1)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帝國主義——維持半殖民半封建的舊中國。(2)民族資產階級(民族黨派)——中間力量——西方資本主義模式,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3)共產黨——聯合政府+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模式。
2、設問:(1)運用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相關理論分析上述政權主張。(2)第三條道路為何不通。
3、考點:(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實現民族獨立,民族解放。(2)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人民民主專政是新民主義革命的主要經驗,基本綱領和必然性a政權的性質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在反帝反封建共同奮斗的目標下的各革命階級聯合政權b前途是——社會主義(共產黨領導的必然結果)(3)國民黨主張建國方略——代表帝國主義、大地主資產階級——維持舊中國。(4)民族資產階級(民主黨派)——中間力量——西方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模式是行不通的。a帝國主義不容許——它的目的是把中國變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不是變成資本主義b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北洋軍閥不容許,它們要維護封建專制,鎮壓革命和民主力量c無產階級和國際社會主義力量不容許,它們以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前途是社會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d民主資產階級的自身經濟和政治上軟弱性,導致其政權主張不可能實現,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這一點(推翻帝制,但為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未建立資產階級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