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3日訊 家裡孩子說看不清黑板,於是去醫院檢查,大夫說,近視了,左眼二百二,右眼二百五,得配鏡。
小學二年級就近視了?你問。
都這樣,大夫讓你往身後看,後面排著的、門外等著的,好幾個孩子。於是你釋然了,大家都這樣。
生活中隨處可見戴眼鏡的人,在10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當時戴得比較多的是大學裡的教授,可那時全中國也沒有幾所大學。
僅僅在50年前,到處都是戴眼鏡的人也是難以想象的。相關人群還是主要集中在教育機構裡,包括一部分政府機關。還屬於極少數。
到了30年前,高中生戴眼鏡已經很普遍了,我所在的省重點中學,熬到高三,班裡只剩下四個同學不戴眼鏡;但在小學生裡,戴眼鏡還是極個別現象。
而現在,眼鏡卻在小學生中普遍地存在著,大家已經見慣不怪、習以為常了。
有統計數據為證: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近視患者達6億,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一。另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小學生近視比例已達45.7%,初中生近視比例為74.4%,高中生近視比例為83.3%。就是說,小學生,兩個有一個近視;初中生,四個有三個近視;高中生,五個有四個近視。
『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
這樣的句式你用沒用過?
上網搜一下:
『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質量』;在民間,更有『某某是老太太眼珠子、心頭肉』之類的表述……
人們用眼睛來比喻特別珍貴的東西,比喻需要小心呵護的東西。
鑽石珍貴吧?但沒有人說『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鑽石』,與眼睛相比,鑽石不夠珍貴。
為什麼?
因為眼睛是我們了解世界最重要的窗口,而且每人只有一雙,不可再生、不可轉讓、不可購買。科技發展到今天,連心髒都可以更換,但眼睛不能,它只可以局部修復,比如換角膜,卻沒有辦法整體更換,比如移植整只眼球。
如此珍貴的眼睛,卻從小學就開始出現問題,而且不僅僅是大面積,可以說是整體性的問題,為什麼?
不能不說,與教育普及和課業壓力過重有關。
100年以前,只有少數人家的孩子會讀書;50年以前,義務教育開始普及,到現在基本全覆蓋。普遍的從幼年起的讀書行為,加上越來越重的課業,從兩個方面影響孩子的視力:一方面是長時間近距離讀書造成用眼疲勞,另一方面是孩子看遠方包括在陽光下活動的時間減少,不利於眼疲勞的緩解。而電視、電腦的出現、普及,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智能手機的普及,屏讀時代到來,孩子們即使是游戲,也起不到恢復眼健康的作用,甚至在加重眼疲勞。因此,孩子的眼睛迅速因過勞而視力受損,不得不早早戴上眼鏡。
孩子不能不讀書,讓孩子徹底離開屏幕(電視、電腦、手機)也不太可能,那麼,是不是這種整體性的視力受損趨勢不可扭轉呢?
當然不是。
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戴眼鏡,還有一半以上的小學生視力沒有受損,即使是課業最重的高中生,也有五分之一的學生視力沒有問題。清華北大這樣學霸聚集的學校,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眼鏡大學』,這就說明,讀書學習與視力受損有相關性,無必然性。
破除了這個心理魔障,剩下的就是如何做的問題了。這個需要教育管理者、學校、學生、家長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上述諸方面,詳見本期報道。
作為孩子們的家長,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做好:一個是主動控制疲勞,一個有意恢復健康。
主動控制,就是對孩子學習、上網、玩手機行為進行管理,及時提醒休息或有意識地向遠方看,調節視力;
有意恢復,就是有意識地制造讓孩子去外面玩兒的時間和機會,讓孩子脫離屏幕,在陽光下活動、游戲。
人在陽光下活動,眼睛會在各種遠中近景之間自然切換,有利於局部過勞的肌肉與器官恢復正常。
然而因為學習、因為父母工作等方面原因,我們的孩子在陽光下的時間很少:早上匆匆到校,從家門到校門,在陽光下走幾百米到上千米的距離吧,然後就進入教室,然後課間10分鍾,從樓上跑下來就差不多了,能有幾分鍾在陽光下?然後是間操時間,這個是完全的陽光下的時間;
然後是中午放學、吃飯、午睡、下午上學,下午可能有體育課、體活課,然後就是放學回家寫作業,上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滿打滿算,孩子在陽光下的時間,一天最多三四個小時,最少也就一個小時左右。
人類從在草原、森林中的游蕩狀態(似類人猿),到農耕定居到現在,也就一萬兩千年左右的時間。在生物進化的漫長歷史中,一萬年僅僅算是一瞬間。生物體要想發生實質性的改變,至少需要十萬年以上的時間跨度。
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的身體狀態與一萬兩千年前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變化,我們的身體器官機能更適應陽光下的種種活動,而不是坐在室內讀書寫字。
人的各個器官適應陽光,就像魚兒適應水一樣自然而然。而長時間坐在室內讀書學習,反倒需要後天培養訓練學習。強制孩子用大量的時間在室內學習,可以說是違逆人類天性的。
然而生存壓力之下,我們不可能讓孩子放下書本,到大自然中瘋玩。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從教育管理者到教師到家長到孩子各個層面,把保護視力的意識與行為『習以為常』,從有意訓練到養成肌肉記憶,從而徹底扭轉青少年視力大范圍受損的現狀。
本期報道,從青少年視力受損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方方面面正在進行的努力,采取的措施,收到的效果,先進的經驗等諸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梳理與呈現,希望對保護青少年視力有所推動。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五個一百』,浸潤心靈的力量
- 27日新增確診21例 其中本土1例(在雲南)
- 紅色血脈——黨史軍史上的今天|8月28日 重慶談判
- 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給網絡活力護航 為網絡正氣橕腰
- 俄媒:美情報溯源無『實錘』也不會阻礙其『甩鍋』中國
- 美國拙劣的政治溯源侮辱了科學和世界
- 柬埔寨官員:新冠病毒溯源政治化損害國際抗疫合作
- 搞軍演、拉盟友,美國『秀實力』 東南亞國家為何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