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先鋒人物
搜 索
構建學生『關鍵能力』培養閉環體系
2017-12-26 15:19:03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作者:胡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本版11月和12月連續刊發了數篇關於學生『關鍵能力』培養的稿件,筆者讀完後深受啟發。關鍵能力不僅影響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纔培養也有很大啟示。高職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既有共性,也有差異,『關鍵能力』的內涵和外延值得進一步深入討論。

  筆者認為,當下不少深層次的教改亟須告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片面性、枝節性改進,更應該轉向全面、系統和體系的架設。無論是高職院校,還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教改的最終目標無疑都要面向職場,面向情境,面向工作過程,對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都要上昇到一種閉環結構的總體設計,即構建『關鍵能力是什麼』——『關鍵能力怎麼培養』——『關鍵能力培養效果如何』的體系。

  所謂閉環結構,也叫反饋控制系統,它是一種首尾相接、有始有終、循環往復、不斷提昇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具體的操作和實施層面上,涉及不同的部門和崗位,既有職能分工,又有部門配合;既有過程單元,又有整體聯動,從而形成一個『決策、控制、反饋、再決策、再控制、再反饋』的螺旋式上昇的過程。

  關鍵能力是什麼?

  回答關鍵能力是什麼,其實也是在回答關鍵能力從哪裡來。雖然關鍵能力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作為教改中需要培養的一種能力,或是多種能力的組合,它必然需要具備可描述性、確定性和可操作性,否則,教改實施的過程中,教學大綱的編制和教學目標的設計就無法真正落地生根。

  不同國家由於產業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不同,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也不盡相同。早在2003年,在結合世界各國先進經驗以及我國職業技能開發需要的基礎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提出了中國自己的核心技能標准體系,包括信息處理、交流表達、與人合作、解決溝通、數字運算、革新創新、自我提高、外語應用8種能力。

  當然,這只是一個總領性、指導性的標准。關鍵能力不僅有普遍的相通性,不同院校、不同專業之間的關鍵能力培養也存在差異性和特色化。此外,隨著時代發展和技術不斷進步,關鍵能力還存在動態化的可變性。

  既然教改要面向職場、面向工作過程,關鍵能力也必然來自職場、崗位和工作過程,在確定關鍵能力的具體所指時,不同院校、不同專業都會有各自的界定,這種界定則來源於紮紮實實的廣泛調研,一者是對專業設置所面向的行業、企業開展充分調研,二者是對本專業歷屆畢業生開展詳細的調研,以搜集和確定人纔培養所必須要具備的關鍵能力。這樣的關鍵能力要真正體現出關鍵性和核心性,具備高度的凝練性和總結性,甚至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大雜燴』式的集中拼盤並不具備核心指導要義。

  關鍵能力怎麼培養?

  確定關鍵能力的所指之後,人纔培養全過程就要圍繞關鍵能力的內涵而展開。全過程不僅包括人纔培養方案修訂、課程設置調整、教學大綱編制、課堂教學實施,也包括實踐教學體系優化、實踐平臺建設等,都要滲透關鍵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關鍵能力要體現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人纔培養方案修訂、課程設置調整、教學大綱編制都要突出以關鍵能力為核心,任課教師要熟知專業人纔培養目標,明確課程每個知識點、每個教學環節對關鍵能力培養的具體要求,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要以提昇學生的關鍵能力為目標,從而使人纔培養體系能夠處處滲透關鍵能力的各項指標。

  關鍵能力要體現在課外實踐過程中。通過搭建與專業緊密相關的實踐平臺,逐步提昇學生的關鍵能力。實踐教學平臺絕不是任意搭建,而是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規范化建設,不能偏離人纔培養目標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充分掌握與關鍵能力所匹配的專業知識,鍛煉相關的核心技能,搭建實踐平臺要真正服務於人纔培養的目標。

  關鍵能力培養要能體現出個體差異性。企業、崗位所需要的人纔並非都是全能型、綜合型人纔,也不是人人都必須、都能夠成為全能型人纔。在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上,要能夠體現出差異性,將學生某一或多個方面的能力發揮到極致,比如,開出靈活、多元的課程菜單,供學生實現個性化選擇,真正做到『一人一菜單』;搭建多元、多樣的實踐平臺,供學生依據自身興趣和能力,做出最適合的選擇,真正達成因材施教。

  關鍵能力培養效果如何?

  確定關鍵能力的培養效果,就是要建立健全一套評價和反饋機制,為人纔培養目標、過程和方法的調整提供決策,進而不斷完善關鍵能力培養的體系,這需要構建一套吸納專家、任課教師、企業導師、用人單位、畢業生、第三方評價機構等多元主體在內的靈活、動態的評價體系,以獲取全面、可靠、即時的反饋數據和信息,為科學、合理的決策提供智慧。

  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產業發展不斷昇級,企業對人纔的需求標准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關鍵能力的內涵也需要與時俱進,每隔一段時間都需要更新和調整,這需要院校能夠及時、有效掌握專業人纔關鍵能力培養的效果反饋,為專業內涵建設、課程設置調整、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等提供參考,進一步做出整改。

  總之,學生『關鍵能力』的生成和培養不應只是停留於理論層面上的探討,更需要在實踐上進行系統設計,給出具體的措施和解決方案,有布置、有落實、有監督、有改進,通過調動不同部門、不同崗位在不同環節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一個整體聯動工作系統的閉環,本著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確保每個步驟都能真抓實乾,纔能在循環積累中不斷提高實際成效,最終促進院校不斷進步和發展。

  (作者單位: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26日第9版版名:職教周刊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