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熱在某種程度上是延續了就業壓力,而非緩解。
2018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820萬人,創歷史最高紀錄,就業成為報考研究生的最主要動因。繼2017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高漲之後,2018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繼續高漲。考生中,往屆生增幅超過應屆生。(《中國青年報》12月25日)
在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屢創新高的同時,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也在不斷增長,從2007年的36.1萬,迅速增長至2016年的59萬,增長比例達到63.6%。全國碩士研究生的報考競爭度、錄取難度整體呈下降趨勢,到2016年達到3?1。
在中國教育在線聯合微博教育發布的《2018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中,有關考研動機的調查顯示,『改變學校背景出身,提高就業競爭力』是考研的主要動機,比例超過70%。而比較茫然、還沒有作好就業准備以及為就業『備胎』,分別達到30%、21%。也就是說,大多數人考研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提高能力,而是為了貼上新的身份標簽,在擇業中增添籌碼。那麼,考研能否真正實現『提高就業競爭力』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再進一步提問,同樣是選拔性考試,4年之前的高考是否提高了就業競爭力呢?如果提高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在4年之後選擇走進新的考場?如果沒有提高,那我們憑什麼認為考研就可以呢?
我們知道,教育的主要功用至少有兩個,一個是提高個人能力,另一個是改變社會地位,這是人們接受教育的主要動因。反映到現實裡,即學歷與薪水成正比例關系。總體上,學歷越高,收入越高。尤其是現代社會正在逐步從『熟人社會』轉向『陌生人社會』,用人單位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判定人纔,學歷就是最主要的憑借之一。
雖然學歷具備判定和遴選人纔的功能,但是,社會生活中充斥著博弈,隨著高學歷文憑的發放數量不斷增加,學歷膨脹以後,就業市場便被扭曲,能力與薪水的關系也被異化。拉米雷茲和沙伯特在《發展與教育》中說,學歷證書的等級可能會扭曲市場,因此削弱生產力與工資間的聯系。在真實的范圍內,全世界對正規學校教育的重視在日益增長,這可能增強把學歷證書用作找工作的資格證的趨勢。因而,不斷增長的學校教育個人回報率未必伴隨著個人生產力的增長。
學歷膨脹會制造這樣一種現象:高學歷——高薪水——刺激追求高學歷——學歷膨脹——學歷注水——更高的學歷。很多院校在本科階段不斷擴大招生規模,而較多的人上了大學,意味著實質的競爭被推遲到下一輪,本科學歷的含金量已經不足,要競爭研究生的學歷了。這也意味著學生在時間和金錢上需要加倍投入。學歷的增發,導致的是學制的延長,以及青少年時間和精力的浪費,而這些要比物質財富更為寶貴。
於是,為了更進一步遴選人纔,用人單位的標准也只好水漲船高,在招聘時不斷填上更高的學歷要求。可以說,整體來看,正是因為本科學歷在就業市場中判定和遴選人纔的功能不斷弱化,以致失靈,纔刺激出研究生學歷的高需求。由此觀之,考研熱在某種程度上延續了就業壓力,而非緩解。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調整產業結構,以帶動對人纔需求的調整,同時改變人纔的評價體系,不再迷信學歷;另一方面,則要從頂層設計入手,改革教育制度,使之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讓高等教育規模與就業市場接軌合拍,不再盲目擴張。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口袋公園 扮美冰城2024/08/22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
- 寒風中這一幕讓人感慨:這纔是青春的樣子!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康泰糧庫經理孫光亮接
- 潮頭觀瀾?這座主媒體中心,如何打造冬奧記
- 親望親好 鄰望鄰好——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
- 強軍一席話?軍隊要能打仗 打勝仗
- 習近平向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致口信
- 微視頻?逐夢冬奧
- 《改變中國的力量》之人民至上篇:美好生活
- 讓文明新風充盈網絡空間
- 未成年人檢察概念曲《奉時光予你》
- 近110億人次 『流動的中國』充滿生機和活力
- 新學期新傳承|這座西北小城 在校園裡播下詩意的種子
- 高端訪談?專訪馬爾代夫總統穆伊茲
- 國際銳評?中國外貿的『活水』從哪裡來?
- 從安倍到李在明,日韓為何接連出現政治暴力事件
- 聯合國機構:加沙地帶近90%的人口被迫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