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這是我國長期扶貧工作得出的寶貴經驗。作為唯一能夠達到最底層、最偏遠、最落後地區的民生教育,我國職業教育每年接收數百萬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為他們提供職業技能的教育培訓,幫助他們實現有效就業、體面就業。有研究顯示,在貧困人口中實施職業教育,可解決34.21%的致貧原因,使貧困人口獲得就業能力和工作機遇。
多種行之有效的職教扶貧模式
在『2017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教育部孫堯副部長明確指出:要打好職業教育精准扶貧四大戰役,落精准、強基礎、抓協作、重就業,實現『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指導和支持下,全國各地區、各職業院校積極行動,以各種方式實踐職教精准扶貧工作,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扶貧模式。
少數民族地區『技能定向扶貧』模式。重慶機械電子高級技工學校與中國致公黨重慶市委員會攜手,長期在重慶酉陽少數民族地區開展職教扶貧,將扶貧工作從單方『輸血』轉變為互動『生血』。通過開設『致公酉陽班』,以『定向噴灌』『定點滴灌』的策略,形成了『幫助一個家庭、一個孩子,學得一門專長』的扶貧模式,有1800多名孩子得到幫扶,1800戶貧困家庭點燃了脫貧希望之光。
『互聯網+職教扶貧』模式。國家開放大學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和系統優勢,利用全國各省級開放大學的44個分部,3000多個學習中心,以『雲教室』『O學派』『滇西學習網』等互聯網平臺為載體,面向農村、革命老區、邊疆地區貧困農戶,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援建信息化基礎設施,大力推進教育精准扶貧工作。
『雙創教育助力扶貧』模式。西安海棠職業學院探索『創新創業教育』與『職業教育扶貧』的雙結合模式,聯合知名企業設立專項創業基金,為學生量身訂制『創客空間』。通過創新教育、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創業示范等方式,先後孵化多個創業店鋪以及自媒體運營平臺,為貧困地區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生力量,摸索了一條為貧困家庭大學生創業脫貧的發展新路子。
『教育+產業+文化』的職教集團扶貧模式。北京市商業學校注重發揮北京現代服務業職教集團教育優勢,與保山市下屬5所職業學校簽訂合作辦學協議,開設與當地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的特色專業,采用『兩地共育、分段學習』的形式,為滇西地區脫貧攻堅培養技能人纔。同時主動對接滇西當地特色產業,開發當地名優土特產品,開拓進京銷售渠道。挖掘當地歷史文化遺產,打造文化旅游產品,加快地方經濟發展。
圍繞『五個精准』開展職教扶貧
職業教育精准扶貧,是在『2020年實現全部脫貧、全面脫貧』的國家戰略下提出的新課題、新使命。到2020年還有不到4年時間,平均每年需減少貧困人口近1100萬人,越往後脫貧成本越高、難度越大。因此,在選擇扶貧路徑、改革扶貧供給等方面,仍有許多思考與行動的空間。
『精准施策、精准落地』是當前及未來職教扶貧工作的主攻方向。以往的教育扶貧主要是針對區域性教育薄弱、廣泛的貧困人口,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存在周期長、見效少、持續短等不足。而職教精准扶貧就是讓貧困家庭具有勞動能力的成員掌握『一技之長』,能夠實現順利就業、穩定就業和體面勞動,達到『教育(培訓)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的精准效果。為此,關鍵在於牢牢抓住『五個精准』。
一是精准識別對象。在原有貧困人口基礎數據庫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扶貧對象的分類識別系統與甄選機制,采集貧困原因、脫貧能力、幫扶措施等信息,准確掌握每一戶貧困家庭接受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狀況,為分類實施精准資助政策與培訓措施提供大數據支持。
二是精准設置專業。瞄准地方主導產業、優勢產業,推進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辦好一批社會有需求、辦學有質量、就業有保障的特色專業,建立與地方經濟發展高度耦合的專業體系。通過專業對接產業,著力推動貧困地區的特色產業發展和生態產業發展,促進產教聯合扶貧。
三是精准培養技能。根據地方產業發展需要,建立適合貧困對象需求的多元化職業教育制度,推行校企融合、靶向培養、流動課堂等教育與培訓模式,開展市場急需的技術技能培訓與鑒定,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進得來,學得好,留得住』,能夠帶著技術進市場、謀就業。
四是精准服務就業。建立『一對一』『多對一』等精准推送就業服務機制,開展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挖掘適合性就業崗位,優先推薦和幫助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創業,扶持貧困人口增加就業發展機會和提高勞動收入,推進『技能富民、就業安民』。
五是精准建立反饋。建立職教精准扶貧成效的反饋評估機制,利用互聯網技術長期追蹤關注扶貧對象職後表現,進一步分析其職業發展的瓶頸與需求,並提供職後培訓提昇服務,以此強化扶貧對象的職業穩定性與持久性,實現『一人長期就業、全家穩定脫貧』。
提昇職教扶貧的效率與質量
在緊緊圍繞『五個精准』開展職教扶貧的同時,還需在扶貧的陣地建設、模式創新以及氛圍創設等方面進一步提昇效率與質量,助推職教扶貧再上一個臺階。
第一,建立以高職為龍頭、中職為基礎、輻射各鎮村的三級聯動職教與培訓體系。在義務教育基本實現均衡發展的背景下,抓住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契機,在中西部地區建設一批引領性、高水平的職業教育與培訓基地。通過整合區域內職教資源,集中力量辦好一所縣級標准化職業教育中心,嘗試舉辦精准扶貧試點班,擴大優質職教資源覆蓋面,提高貧困家庭子女的高中教育入學比率,確保接受學歷型職業教育,幫助其提昇就業脫貧能力。
第二,搭建平臺、集聚資源,探索多元協同職教精准扶貧新模式。建立和完善統一的職業教育扶貧管理機構,發揮政策紅利、調動組織力量,搭建集聚多部門、多行業於一體的協作平臺,整合並統籌包括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家庭社會以及國際組織等領域內的職業教育扶貧資源的配置、使用、監督和評價。主動吸引金融、保險、人力資源等多行業聯合參與,實現行業跨界創新,推動職業教育扶貧由政府為主的單一政策推動模式向由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扶貧對象個性化選擇的多元協同聯動模式轉變。
第三,積極創設職業教育脫貧解困的社會輿論氛圍。首先,通過電視、手機、互聯網等大眾傳媒途徑,加大對職業教育精准扶貧的宣傳力度,讓社會普遍認識到職業教育是貧困人口增加就業機會和提高收入水平的有效路徑。其次,通過倡導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耐心專注的工匠精神,從根本上轉變貧困人口『等、靠、要』的落後思想,調動其生產積極性與創造性,強化『智力扶貧』和『志力扶貧』並舉,提高貧困人口的技術技能和脫貧致富志氣。(作者系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 沈劍光)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口袋公園 扮美冰城2024/08/22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
- 寒風中這一幕讓人感慨:這纔是青春的樣子!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康泰糧庫經理孫光亮接
- 潮頭觀瀾?這座主媒體中心,如何打造冬奧記
- 親望親好 鄰望鄰好——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
- 強軍一席話?軍隊要能打仗 打勝仗
- 習近平向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致口信
- 微視頻?逐夢冬奧
- 《改變中國的力量》之人民至上篇:美好生活
- 讓文明新風充盈網絡空間
- 未成年人檢察概念曲《奉時光予你》
- 近110億人次 『流動的中國』充滿生機和活力
- 新學期新傳承|這座西北小城 在校園裡播下詩意的種子
- 高端訪談?專訪馬爾代夫總統穆伊茲
- 國際銳評?中國外貿的『活水』從哪裡來?
- 從安倍到李在明,日韓為何接連出現政治暴力事件
- 聯合國機構:加沙地帶近90%的人口被迫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