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考研:招生越多壓力越大的背後
2017-12-25 13:57:20 來源:中青在線  作者:葉雨婷 竇紅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12月23日,早晨8點30分。

  又一年的考研大幕開啟,無數大學生走進考場,准備通過這兩天的考試踏上人生的下一段旅程。據統計,2018年,高校畢業生達到820萬人,創歷史最高紀錄,就業成為報考的最主要動因。繼2017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高漲之後,2018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繼續高漲。考生中,往屆生增幅超過應屆生。

  往屆生讀研比例上昇 『二戰』只為圓夢

  不久前,中國教育在線聯合微博教育發布的《2018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7年在職研究生首次納入統考,致考研報名人數大增,達到201萬人,增幅超過13%,已連續兩年上漲。從2018年的各省數據看,研究生報名人數繼續高漲。考生中,往屆生報名增幅超過應屆生。

  胡安琪就是一名往屆生,她是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7屆的畢業生。去年年底,她以11分之差未能如願考上自己的理想院校——中國人民大學。畢業之後,她沒有選擇工作,而是在休整一段時間之後准備繼續考研。

  『從本科時期接觸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時候,我就對學術研究有了濃厚的興趣,大三的時候,我把考研當作自己的未來目標。中國人民大學位於北京,有著全國頂尖的新聞學科,非常適合我的發展。』胡安琪說。

  作為連續兩年考研的學生,胡安琪感覺今年考研的人比去年多了許多。『去年考研的時候,圖書館還能找到空座位來復習,而今年如果不是早上很早起去佔座,幾乎沒有多餘的座位』。

  河南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的大四學生許諾表示:『今年我身邊本專業的同學除了一位決定報考公務員外,全部決定考研,這可能是文博考古專業的特殊之處。從與其他專業同學的接觸上看,很多人都對現有學歷不滿意,我也遇到了很多二戰、三戰的學長學姐,所以我感覺今年考研的人數應該是更多了。』

  《報告》顯示,近年來,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增長,從2007年36.1萬,迅速增長至2016年59萬,增長比例達到63.6%。全國碩士研究生的報考競爭度、錄取難度整體呈下降趨勢,到2016年達到3?1。從招生上來看,工學招生比例最大,佔36%。與此相對應的是,高校專業的報錄比數據,工學類報錄比相對較低,而管理類、經濟類等專業報錄比相對較高。

  相比起來,胡安琪選擇報考的志願競爭壓力很大,據她介紹,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的報錄比大致為25?1,而今年肯定會更難。但她說:『如果不再給自己努力一次的機會,我會後悔一輩子。』

  事實上,『今年肯定會更難』已經成為了不少備考同學的共識。『今年,身邊的同學80%以上都選擇考研,感覺今年考研的人數肯定比往年增加了很多。』林楠是北京農學院的大四學生,准備考中國社科院社會工作專業研究生的他認為,這兩年社科院的錄取分數越來越高。

  奔就業成為大學生考研首要動機

  考研究竟是為了啥?《報告》中一項關於考研動機的調查顯示,『改變學校背景出身,提高就業競爭力』是考研的主要動機,比例超過70%。而比較茫然、還沒有做好就業准備以及為就業備胎分別達到30%、21%。

  國際關系學院大四學生李宇韜選擇考研的原因就是如此。

  李宇韜正備戰中國傳媒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的研究生。他表示,今年考研的人特別多,讓自己感到巨大的壓力。『我們系去年考本校研究生的只有5個人,今年有12個,最近有很多人堅持不下去而選擇放棄了。』

  『去中傳讀新聞,一直是自己夢寐以求的事情。由於高考失利,我來到了這所規模比較小的學校,相關領域實踐機會不太多,本科期間也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能力,就業的話沒有什麼競爭力。如今,我希望通過考研,圓自己曾經的一個夢。』

  在李宇韜看來,擇校時自己更多還是考慮專業需要。『我覺得學歷和能力都非常重要,在新聞領域中傳跟北大、人大相比會更加注重實踐,專碩的研究方向也是我感興趣的地方,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會更有利』。

  『現在本科畢業生越來越多,社會競爭壓力比較大,本科的學歷顯然不夠了。我想通過讀研究生積累一些知識,為以後步入社會打一個良好的基礎。』林楠表示,自己報考的社科院的名氣和實力都很好,學術資源豐富。此外,學校是否位於北京也是當初選擇學校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考研似乎越來越成為大學女生的首選。《報告》顯示,在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女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不斷提高。在2007年僅佔到48%,到2016年已經增長至55%,提昇近7個百分點,女生漸成考研群體主流。

  對此,許諾認為,女生考研比例上昇或許和專業相關,文科類專業普遍考研的女生很多。

  此外,《報告》顯示,2017年擁有推免資格的高校新增54所,總數達到366所,推免漸成名校招生的主要方式,大量名校推免生佔比逼近或超過50%。中國教育在線進行的一項關於推免生高校增加的調查顯示,86%的考生認為推免高校擴容至366所會影響研究生統考生的選擇機會。

  中國教育在線供圖

  專業熱度分化嚴重 『非典型專業』的典型考生

  《報告》統計顯示,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合並考試錄取,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出現大面積缺額。山東大學、南京大學等『雙一流』高校,也只完成計劃60%左右。從專業選擇上看,專業區別被進一步放大,各高校經管類專業招生往往超額完成,工程類出現大量零錄取。

  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大學生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在考研中並沒有『按套路出牌』,追求傳統熱門專業。

  許諾可以說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大學時,她因為自己的學術興趣從管理學專業轉到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放棄了備受大學生『追捧』的熱門專業。而後她了解到,大部分文博考古機構招聘至少需要碩士學位。『所以我選擇考研一是為了繼續自己的學術理想,二是想要更高的平臺,前者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去改善,但平臺只能從提高學歷上入手』。

  劉暢是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的學生,就業前景非常光明的他卻作出一個令許多人都意外的決定——他要報考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套路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事實上,劉暢從小喜歡武術,來到大學後,他還在學校學習了空手道、跆拳道、中國武術等多項功夫,還曾代表學校在北京市的武術比賽上獲獎。

  『武術是我的夢想,從小就對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武術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應該得到更好的發揚和傳承。我想更好地學習武術並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武術,熱愛武術,從練習武術的過程中受益。』劉暢說。

  中國教育在線供圖

  另外,『少數民族高層次骨乾人纔計劃』(以下簡稱『骨乾計劃』)自2006年首屆招生以來,已為民族地區培養了3.7萬餘名少數民族骨乾計劃研究生, 2017年起,各高校錄取的『骨乾計劃』新生將直接進入招生學校進行基礎強化學習,不再單獨安排強化基礎培訓。

  森巴提·阿山是北京物資學院金融專業的大四學生,作為一名哈薩克族姑娘,她報考了中國最好的民族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的研究生。她說,自己身邊考研的人也越來越多,再加上自己是跨專業考生,困難要更多一些。為了穩妥一些,她決定報考少數民族骨乾計劃,避開和統招同學們的競爭。

  『我的本科學校,就業競爭力不那麼大,沒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所以選擇考研。少數民族骨乾計劃是和同生源地的、考同一學校的人競爭,今年新疆報中央民族大學的同學大概有160人,最終錄取12人,競爭相比統招來說沒那麼激烈。』森巴提說。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