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提出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農村教育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次發布會綜合利用國家統計數據和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在全國12個省份的調研數據,形成了《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7》。下面,我准備從三個方面報告我們的研究成果。
一、現狀與成就
(一)學前教育持續發展,超前完成多項國家政策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持續發力,農村學前教育事業取得重大進展。
1.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繼續增長,鄉村幼兒園數量有所增加
『入園難』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2016年幼兒在園人數達4413.9萬人,比2015年增長149萬人;我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77.4%,比2015年增長2.4%,超過《規劃綱要》提出的2020年達到70%的發展目標,超過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的2016年達到75%的發展目標。
從城鄉分布看,2016年,城區幼兒園數量為74262所、鎮區81666所、鄉村83884所。城市幼兒園數量僅佔總數的30.97%,農村(鎮區+鄉村)幼兒園數量仍佔到69.03%,農村幼兒園依然是學前教育的大頭。
2.民辦幼兒園在城區佔比大,教育部門辦幼兒園在鄉村增速快
2016年,全國有民辦幼兒園154203所,佔幼兒園總數的64.30%;比2015年增加7827所,增長5.35%。其中,在城區,民辦園佔76.55%,鎮區民辦園佔68.28%,鄉村民辦園只有49.59%。
2016年全國有教育部門辦幼兒園66119所,佔幼兒園總數的27.57%,比2015年增加8634所,增長15.02%。其中,城區為9769所、鎮區21492所、鄉村34858所。與2015年相比,教育部門所辦的幼兒園,城區增加854所,增長10%,鎮區增加1673所,增長了8%,鄉村增加6107所,增長了21%,增速最快。
3.幼兒教師規模和學歷層次不斷提高,鄉村增長最快
從專任教師規模看,2016年全國幼兒專任教師數量為223.21萬人,較2012年新增了75.29萬人,增幅達50.90%。在新增幼兒專任教師中,城區為31.13萬人,佔41.35%;鎮區為30.06萬人,佔39.93%;鄉村為14.10萬人,佔18.73%。城區、鎮區、鄉村五年增幅分別達到了42.22%、58.66%、61.40%。鄉村幼兒專任教師總體規模增幅最大。
從專任教師學歷看,2016年全國幼兒專任教師中學歷為大專及以上者達到76.54%,比2012年提高了11.41個百分點。其中城區由72.92%提高到82.85%;鎮區由62.31%提高到74.83%;鄉村由46.42%提高到62.46%。鄉村幼兒專任教師學歷提昇速度最快。
4.學前教育經費大幅增長,超半數財政性教育經費用於農村地區
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總經費顯著增長。2015年我國學前教育經費為2426.74億元,較2012年增長了61%。其中,城市由2012年的930.17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1303.28億元,增幅40.11%;農村由2012年的573.76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1123.47億元,增幅達95.81%,農村增幅高出城市55.7個百分點。
2015年,學前教育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達到1132.87億元,比2012年增長51.52%,其中,城市總投入由2012年的433.33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538.53億元,增幅為24.28%;農村由2012年的314.32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594.33億元,增幅達89.08%。超過一半(達52.46%)的學前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到農村地區。
(二)農村義務教育均衡化水平有序提昇,生均教育資源佔有量有所提高
1.義務教育在校生三分之二在縣域,農村仍然是中國義務教育的大頭
2016年我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2.97萬所。普通小學17.76萬所,其中,城區2.66萬所,鎮區4.46萬所、鄉村10.64萬所,農村小學佔全國小學總數的85.02%;普通初中(含九年一貫制學校)5.21萬所,其中城區1.19萬所、鎮區2.40萬所、鄉村1.62萬所,農村初中佔全國初中總數的77.16%。
2016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1.42億人,其中城區4756.6萬人、鎮區5927.01萬人、鄉村3558.77萬人,農村在校生佔全國在校生總數的三分之二。分學段看,普通小學有在校生9913.01萬人,其中城區3267.18萬人、鎮區3754.10萬人、鄉村2891.73萬人,農村小學在校生數佔全國總數的67.04%。普通初中有在校生4329.37萬人,其中城區1489.42萬人、鎮區2172.91萬人、鄉村667.04萬人,農村初中在校生數佔全國總數的65.60%。
2.義務教育學齡人口向城鎮集中速度放緩,進城讀書兒童學習受益不一
義務教育學齡人口持續向城鎮集中,義務教育城鎮化率從2001年的38.2%增長到2016年的75.01%,年均增長2.45個百分點。但2016年僅比2015增長1.21個百分點,增速明顯放緩。
鄉村學校數量持續減少,城鎮學校數量緩慢增加。鄉村小學數量由2012年的15.50萬所減少到2016年的10.64萬所,減少了31.35%;鄉村普通初中由2012年的1.94萬所減少到2016年的1.62萬所,減少了16.49%。鎮區小學由2012年的4.74萬所減少到2016年4.46萬所,減少了5.91%;鎮區普通初中由2012年的2.29萬所增加到2016年2.40萬所,增加了4.80%。城區小學由2012年的2.61萬所增加到2016年的2.66萬所,增加了1.92%;城區普通初中由2012年的1.09萬所增加到2016年1.19萬所,增加了9.17%。
農村教學點數量持續增加,小規模學校佔比穩定。2016年,全國共有教學點9.84萬個,較2012年增加2.86萬個,增長了40.97%,其中,鄉村教學點有8.68萬所,較2012年增加了2.43萬所,佔教學點總數的88.21%。全國不足百人的小規模學校共計12.31萬個,比上年減少0.37萬個,佔小學和教學點總數的44.59%;其中,鄉村小規模學校有10.83萬個,比上年減少0.31萬個,佔鄉村小學與教學點總數的56.06%,佔全國小規模學校總數的87.98%。全國有無人校點10033個,比上年增加366個;1-10人的鄉村校點2.58萬個,比上年減少0.81萬個。鄉村小規模學校依然普遍存在。
我們的調查顯示,進城讀書學生平均年度總花費為4354.44元。鄉村進城小學生(語數外)成績高於未進城學生,但低於縣城(或鄉鎮)當地學生;鄉村進城初中生(語數外)成績既低於縣城學生,也低於鄉村學生,而且他們感知到的教師關心程度、對縣城(或鄉鎮)學校的適應性均是最差的,想離開當前學校的比例最高。有近八成學生家長表示,若城市教育質量和農村教育質量相同,他們會讓子女留在農村學校讀書。
3.近八成隨遷子女就讀於公辦學校,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等方面表現良好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數量增加,公辦學校就讀率達八成。2016年,全國有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1394.8萬人,佔在校生總數的10%。其中,小學有1036.7萬人,初中有358.1萬人。2016年,進城務工隨遷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就讀的比例達到79.5%,其中小學為78.8%,初中為81.5%。
2012-2016年,農村留守兒童數總體呈減少趨勢,五年間減少544.78萬人,減幅達23.99%。截至2016年,全國農村共有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1726.29萬人,其中,小學1190.07萬人,佔小學在校生數的12.01%,初中有536.22萬人,佔初中在校生數的12.39%。留守兒童在健康、身高等方面差於非留守兒童,承擔較重的生活負擔,與父母交流頻率較低;但在生活習慣、德行養成、感恩心、學習幸福感等方面表現良好。
4.鄉村教師配置更為合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局面基本形成
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日趨多元,初始配置質量明顯提高。省級統籌機制初步建立,『特崗計劃』廣泛實施,定向培養規模逐步擴大,鄉村生師比持續下降。小學由2012年的15.88:1下降到2015年的14.57:1,初中由2012年的12.46:1下降到2016年的10.98:1,均低於城鎮學校。鄉村學校師班比不斷上昇,小學由2012年的1.86:1上昇到2015年的1.90:1,初中由2012年的3.85:1上昇到2016年的4.03:1。
義務教育教師學歷繼續提昇,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2016年,全國小學專科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為93.7%,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農村為91.8%,城鄉差距為6.2個百分點,比上年縮小1.4個百分點。全國初中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為82.5%,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農村為78.6%,城鄉差距為11.7個百分點,比上年縮小1.3個百分點。
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覆蓋范圍不斷擴大、資金投入大幅增加、補助標准逐年提高,鄉村教師收入不斷增加。2016年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共投入補助資金44.3億元,比2015年增加了9.9億元,提高了28.8%。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實施縣中,人均月補助標准達到或超過400元的縣共佔25%,與2015年相比提高11%。鄉鎮教師、鄉村教師的月收入分別達到3965.23元和3550.38元,高於縣城教師的3446.37元,但與城市教師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義務教育教師職稱制度不斷完善,鄉村教師評聘機會有所擴大。調查發現,鄉村教師高職稱比例較低,城市學校高級和一級教師所佔比例達65.04%,而縣鎮和鄉村學校分別只有59.96%和54.44%,鄉村比城市低10.6個百分點。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後,許多地區開始擴大鄉村教師職稱評聘機會。安徽、山西、吉林、湖北、四川、甘肅、北京等省份通過統一崗位結構比例、單獨評審、指標單列、特設崗位、取消名額和比例限制等形式將優秀教師評聘機會向鄉村傾斜。
5.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長,農村義務教育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6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38888.39億元,比上年增長7.64%。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31396.25億元,佔到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的80.73%,比上年增長7.44%。
2016年全國普通小學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達到9557.89元,比上年增長8.14%。其中,農村為9246.00元,比上年增長7.80%;全國普通小學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支出達到2610.80元,比上年增長7.25%。其中,農村為2402.18元,比上年增長6.99%。
2016年全國普通初中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達到13415.99元,比上年增長10.83%。其中,農村為12477.35元,比上年增長9.94%;全國普通初中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支出達到3562.05元,比上年增長5.98%。其中:農村為3257.19元,比上年增長5.28%。
6.農村中小學標准化建設成效顯著,基本均衡認定縣數量有序增長
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2016年,鄉村小學體育運動場館、體育器械、音樂器械、美術器械、教學自然實驗儀器達標率分別為71.44%、75.21%、74.33%、74.40%、75.03%;鄉村初中分別為82.16%、86.27%、85.59%、85.34%、87.74%,均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但與城區、鎮區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生均計算機數持續增加,鄉村小學建立校園網、接入互聯網的學校比例分別為46.66%和89.45%,鄉村初中分別為65.55%和98.10%,較上年有大幅增長,但鄉村小學、初中建立校園網學校比例分別比城區低33.59、20.23個百分點,城鄉差距依然較大。
我國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序推進。自2013年啟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督導評估認定工作以來,通過的縣(市、區)2013年293個、2014年464個、2015年545個、2016年522個,到2016年底,我國共有1824個縣(市、區)通過認定,佔我國縣(市、區)總數的62.4%。
(三)高中階段普職教育穩步推進,貧困學生資助體系不斷完善
十九大報告提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國家多項政策精准定位,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有序推進。
1.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持續增加,中西部地區普通高中是主要增長點
2016年,我國高中階段在校生數量為3970.06萬人,毛入學率達到87.5%,比上年提高了0.5個百分點,普及水平穩步提高。2016年,全國普通高中1.34萬所,在校生人數2366.65萬人,招生802.92萬人;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共有1.09萬所,在校生人數1599.01萬人,招生593.34萬人,普職學生比例達6:4。
普通高中教育繼續保持穩步發展。2016年,全國有普通高中學校13383所,比2015年增加了143所。2016年,全國普通高中的校均規模為1768人,河南、寧夏、重慶、貴州、廣西、江西等中西部省份的校均規模均在2000人以上,最高的河南省達到2520人,最低的北京只有535人;全國普通高中平均班額是53人,而河南、廣西、湖南等省均在58人以上,最高的河南省達到64人,而最低的北京市只有30人。中西部省份,特別是貧困地區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空間大,是未來普通高中教育的主要增長點。
2.中等職業學校數量減幅放緩,辦學能力不斷提昇
十年來,中等職業學校數量持續下降,由2006年的1.47萬所減少到2016年的1.09萬所,平均每年減少379.3所,2016年比2015年減少309所,學校數量減幅放緩。
2016年中等職業學校共有專任教師83.96萬人,生師比19.84:1,較上年的20.47:1有所改善;專任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比例90.8%,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雙師型』教師比例佔29.5%,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辦學條件方面,2016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校捨建築面積18.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生均儀器設備值為5695元,比上年增加685元,增幅為13.7%;每百名學生擁有教學用計算機21.2臺,比上年增加1.2臺。
3.高中階段教育資助政策趨於完善,資助力度不斷加大
2012年以來,中央政府進一步完善高中階段教育資助政策。普通高中教育建立了以國家助學金、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學雜費、地方政府資助項目為主,學校和社會資助相結合的資助政策體系。2016年全國共資助普通高中學生1158.47萬人次,比2015年增加368.35萬人次,增幅達46.62%;共投入資助資金167.50億元,比2015年增加28.22億元,增幅20.26%。2016年全國有498.34萬普通高中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政策,比2015年增加3.46萬人,增幅0.7%;全國共有143.77萬普通高中學生享受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學雜費政策,資助資金共計9.24億元。
中等職業教育建立了以免學費、國家助學金為主,學校和社會資助、頂崗實習為輔的資助政策體系。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有28個省份對藝術類戲曲表演專業學生實行免除學費政策,22個省份實現中職學生全部免學費,已覆蓋超過90%的學生。2016年,全國共資助中等職業學校學生1502.66萬人次,資助金額332.13億元,其中1000.53萬學生享受免學費政策,資助金額200.11億元;249.21萬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政策,資助金額49.84億元。
4.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比例繼續擴大,農村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機會增加較快
自2012年以來,國家不斷完善『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相關政策。國家專項計劃(即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從每年定向招收1萬人,擴大至2017年的6.3萬人,比去年增加3000人。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農村招生規模逐年增加,2014年和2015年,貧困地區農村學生進入重點高校人數連續兩年增長10%以上。2016年,重點高校招收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人數又增長10.5%。2016年國家、地方和高校三個專項計劃共錄取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9萬餘人,較2015年增長20%以上。
二、問題與挑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在隨之發生變化,具體表現在:
(一)縣域教育發展仍不夠均衡
截止到2016年底,全國仍有1099個縣(市、區)沒有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督導評估認定,佔37.6%。未來三年,沒有通過認定的縣(市、區)將進入督導評估認定通過的攻堅階段;通過的縣(市、區)也僅僅是基本均衡,離高位均衡尚有一定距離。
(二)農村教育質量仍亟待提高
調查發現,一些農村學校學生學業成績達不到國家規定的及格標准,且隨著年級的提昇逐漸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望。制約農村教育質量提昇的阻礙性因素,諸如教師能力准備不足、家校合作不緊密、學校教育與學生經驗相疏離等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可以說,農村教育質量提高的制約因素很難短期徹底消除。
(三)農村教育觀念仍需轉變更新
雖然近年來農村教育主體追求優質教育的意識不斷增強,但仍不能完全適應現代教育要求。一些農村地區對兒童成長重視不夠,一些家長或沒有認識到早期兒童營養、活動與習慣養成的重要性,或沒有條件和能力為孩子提供必要的營養,沒有與孩子進行有質量的親子互動的能力,讓兒童處於『等待』狀態,影響了孩子的發展。一些教師觀念落後,過早地把孩子教成了不喜歡學習的學生,尚未完全形成『以兒童發展為中心』的現代教育觀念。
三、應答與展望
農村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教育現代化則國家教育現代化,農村教育強則國家教育強,高度重視和發展農村教育不僅事關農村青少年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而且事關國家人力資本競爭力提昇。
(一)強化城鄉教育特征思維
當前與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首先應進行『認知革命』,即由城鄉教育的優劣思維轉向城鄉教育的特征思維。在優劣思維框架下,人們往往把城市教育標簽化地看作是現代的、優質的,農村教育是落後的、劣質的。城鄉教育特征思維是把城市教育與農村教育看作是兩種不同特征的教育。農村教育主體要認真發現與研究農村教育的特點,充分挖掘農村教育的優勢,融入現代教育觀念,全面提昇農村教育質量。
(二)加強農村教育能力建設
城鄉教育的差距根本上是人的知識和能力的差距。局長和校長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少數,教師是學校教育的第一資源。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核心是加強教育人的能力建設。在縣域層面,要加強局長的決策力建設;在學校層面,要加強校長的領導力建設;在教學層面,要加強師生的學習力建設。通過系統的能力建設,助推農村教育走向現代化。
(三)增強農村教育問責機制
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必須把農村教育發展目標轉化為任務,落實到人員,細化至追責。問責的核心是加強體制機制建設,把決策者、領導者、教育者的擔當精神融入其中,政府、學校和教師一個任務接著一個任務完成,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解決,不斷增強執行力,不斷增加學生、家長、教師的存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李澈整理)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新疆棉紡業:『強迫勞動』是美西方反華勢力的謊言
- 疫苗接種進入『關鍵期』,哪些重點需關注?
- 水利部大力推進智慧水利建設 防災減災調度更主動
- 受賄行賄一起查 中紀委:正建立行賄人『黑名單』制度
- 最熱夏季!歐盟機構:2021年歐洲夏季均溫創新高
- 索馬裡總統穆罕默德表示中國是索堅強伙伴
- 慕尼黑國際車展開幕 聚焦未來交通解決方案
- 受疫情打擊 南半球最大摩天輪『墨爾本之星』 停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