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制的實踐探索
2017-11-27 09:56:40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作者:劉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今年正好是上海實現新高考的第一年,上海的各個高中都根據新高考的要求進行了全面的深化改革。上海的華東模范中學早在新高考之前就提出了以走班形式為主的『導師制』,設置學生導師,引導高中生在高中階段全面發展自我。新高考模式實施後,華東模范中學更是全面深化形成系統的『導師合作制』,讓學生和教師盡快地適應新高考的要求。徐怡敏主編的《導師在左合作在右:中學導師合作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一書,便體現了這一改革成果。

  要增加學生的選擇性,支持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就是要引導學生能夠發現自身興趣和長處,為自主選擇等級性考試科目創造有利條件。

  高中的通識教育可以依靠基礎型課程目標來實現,而要讓學生有能力來選擇自己的人生,就要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通能教育。學校依靠校本特色課程來推進通能教育。比如,在高一、高二年級安排每周6—8課時,利用兩個半天,實行全開放式課程選修;通能教育課程采用限定性和自主性選擇相結合的方式,以人文科學、自然科學、主題活動和社會實踐等為主要內容,由學生選擇完成;通能教育課程以任務方式開展,在過程中要不斷選擇同伴、選擇方法、選擇任務等,教師以對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記錄和學習過程的資料、素材的積累為目標,以學分制的方式記錄學生的學習,在記錄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

  新高考制度下,學生可以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興趣特長,自由組合高考科目。學生可以在6門等級性考試裡選擇3門,這樣一來,至少有20種學科組合。從考生的角度來說如果秋季高考沒有考好或沒考上,還可以參加春季高考;如果考上了專科沒有考到本科還可以參加昇本考試;如果考到本科而沒有考到滿意的本科還可以參加插班生考試。

  學生的多選性增加了施教的難度,如何讓學生選擇更適合自己發展的課呢?學校對全體師生提出了『把握機會,明確自己的階段責任、安排自己的任務』的目標。學校實施的高中導師制,其中導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指導和幫助學生做生涯規劃,在此過程中幫助大部分學生認識自我,清晰定位。

  學校提煉出了四種特色各異的導學模式,分別為『助教坊』模式——師生導師合作、『自治團』模式——學生合作導學、『生態圈』模式——家社導師合作和『彩虹橋』模式——導教導學合作。這幾種模式使得學校的導教導學活動從內容到形式都更加豐富,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多方多形態引導和指導學生,使其選課更加有效,從而實現學生個體與個性的發展。

  高中階段的教育理應關注學生學習生活的全過程,關注諸如價值觀、創新精神、批判性思維、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等對人的成長成纔至關重要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高中導師制最初就是由教師針對不同需求的學生設計個性化的系列課程,為學生開設『小灶』,對他們實行『一對一』『多對一』的個性化教育。這裡開設個性化課程的教師就是導師,學生打破了原有班級的限制,跟隨導師學習。在學校多年的摸索中,高中導師制逐漸完善,並在新的高考變革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保障了學生的選課走班更加有序。

  在導師制中,作為導師的每一位教師將通過深入、持久的師生交往,全面、具體地了解學生個體的身心特征和發展需要,提供有針對性的發展建議,指導學生合理規劃自己的高中生活,有效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導師制中的每一名高中生,通過更為積極的人際交往,包括師生交往、生生交往和親子交往與獨立學習,形成更為清晰的發展目標、找到更有成效的學習方法,為今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中國教育報》2017年11月27日第10版版名:讀書周刊·教師書房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