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龍江要聞
搜 索
龍江『四有』好老師的故事之一 吳英姬:做一名幸福的麥田守望者
2017-09-11 10:19:44 來源:東北網教育  作者:霍梟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0日訊(記者 霍梟涵)迎接黨的十九大,做好學生引路人。金秋九月,情系教師,龍江教育戰線上那些可親、可敬、可愛的『四有』好教師,在各自的崗位上有著平凡與偉大、奉獻與收獲、堅守和探索的教書育人的故事。

  吳英姬是哈爾濱市第108中學教師,躬耕鄉村教育30載,一直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兼英語任課教師。曾獲全國模范教師、優秀教師等諸多榮譽,2017年推選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

  奉獻.堅守

  30年來,她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在日復一日的實踐和磨礪中已凝結成兩個字——熱愛。因為熱愛,纔選擇了堅守。

  學校地處道外郊區,村民以種植水田和蔬菜為主,大都是初中文化,對教育重視不夠,農村學生大多數沒有自己單獨的學習空間,在加上地域、生源等因素,教育質量長期堪懮。為解決這個矛盾,作為畢業班的班主任,她每天義務為沒有條件在家裡學習的住宿生輔導功課和心理輔導,讓一顆顆麻木的心漸漸地溫暖起來。

  做教師的確很辛苦,但辛苦之中有一種他人體味不到的幸福,那就是教師職業帶來的快樂。曾記得,保送浙江大學求是學院研究生的楊柳同學在一次教師節寄來的一張教師節賀卡上這樣寫著:『您忽略年幼女兒的成長,是為了照顧更多的孩子;您放下蒼老的雙親,是為了成全更多的父母。這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這不是衝動,是無悔的抉擇!』

  有人說當教師待遇不高,她本有很多次出國賺錢的機會,但她都放棄了。有人說老師可以通過補課賺錢,她敢自豪地說,從教30年來,從未在社會上有償補過一節課。因為她深知:『每一個孩子的前程比我個人的利益更重要。』她常說:『如果說我的『留下來』能成就孩子們『走出去』的夢想,那一切都是值得的。』她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師者,德為范,愛為魂』箴言。

  博愛.浸潤

  對鄉村教育的堅定信念伴她一路風雨兼程,在她的內心深處,昇學不是學校教育的全部,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健康發展,纔是她的教育夢。

  她班上有一個叫小雪同學,三歲時父母離異,從此母女再未謀面。她跟隨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緊靠兩位老人每月120元的補助金度日,家裡一貧如洗,在學校她時常逃課,總想輟學,自卑叛逆,幾乎成了班級裡的『霸王花』。一次家訪時,奶奶告訴她孩子有時偷偷流淚。面對這一切,她百感交集。從此,班級成了小雪的新家。吳老師幫她申請困難補助,為她送去保暖的棉衣,師生輪流在食堂給她訂飯,生活上的關心解除了她的後顧之懮,她逐步變得開朗自信起來。然後老師又幫她樹立了學習目標。她的身高、外形符合高乘服務專業要求,吳老師就讓該專業的學姐現身說法,幫她進行職業規劃,打那兒以後,小雪變得樂觀上進。

  翻開畢業生留言冊,全體同學這樣表達他們的心聲:『您做我們這群農村娃的領航者,給我們指引方向。讓我們學會做人、學會感恩。當我們想起您獨自坐在教室的角落裡陪伴我們學習的無數個日日夜夜,風雨無阻,我們明白,這是您的信仰!』

  這是濃濃師生情誼的見證。這也是吳老師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這就是身材瘦小但富有極強的乾勁的鄉村女教師的人格之魅,這就是捨小家顧大家、胸懷豁達的鄉村女教師的大氣之美。她引領學生苦中求樂,和學生一起在築夢、逐夢和圓夢的路上樂此不疲。

  探索.超越

  因為經歷,所以懂得。在農村學校,小學英語師資條件有限,面對零起點的學生,而挑戰非零起點的教材,用四年時間完成七年的教學任務,讓這些基礎差、底子薄的農村娃能夠和城裡的孩子一樣從容面對中考,難度可想而知。

  她在新課改中與年青教師們一起大膽改革,帶領大家積極投入到高效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努力關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走出符合農村英語教學的創新之路。作為骨乾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她發揮了凝聚、引領、示范及輻射作用。

  在多年的實踐中,她總結出『知識框架法』等,解決了農村小學向中學過渡的銜接難題。她曾獨著出版《初中英語寫作指導》,填補了英語教師指導寫作方面的空白。多篇專業論文在國家級、省級期刊上發表。多次主持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並順利結題。也曾獲得國家級課堂教學大賽特等獎等。

  一路走來,一路芬芳。多年來她的學生有的成為國家公務員,有的成為國內外名牌高校碩士生、博士生,有的成為航天專家等。

  情在左,愛在右。她做到了常人難以做到的『忠孝兩全』令人動容、讓人敬佩。她是工作的狂人,也是生活的強者。她一直努力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四有』好老師。

責任編輯: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