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講述校訓故事 涵育核心價值】:東北石油大學 傳承大慶精神辦學育人
東北網5月27日訊(記者 周秘)大慶油田的發現,點燃了中國石油工業的希望之火。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在油田建一所培養高級石油技術人纔的高等院校。1960年,大慶油田全面開發會 戰時期的東北石油大學,當時正值國家三年自然災害,不少院校停辦或合並。而東北石油大學的開拓者們,抱著立志改變祖國石油工業和石油教育事業落後面貌的雄 心壯志,自己動手建設校園。幾十年來,東北石油大學不僅成為為共和國石油工業輸送優秀人纔的專門學院,『艱苦創業,嚴謹治學』的校訓精神賡續傳承,鼓舞著 一代又一代東油人續寫傳奇。

東北石油大學校訓石。
付曉飛是東北石油大學培養出來的頂尖人纔,也是學生們的『曉飛』男神。用知識奉獻石油工業,科研的目的是應用,為祖國石油工業多作貢獻一直是付 曉飛的人生信條和奮斗目標。為了能夠把自己的科學研究做深、做精、做大,付曉飛教授手把手的帶出了一支科研團隊。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團隊由小到大、由弱到 強,成功實現了由『技術服務』向『技術開發』,由『單打獨斗』向『團隊攻關』,由『服務大慶油田』向『服務石油工業』的轉變。如今,付曉飛教授及其科研團 隊的研究水平已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更是在2011年順利完成了『海塔盆地富油斷陷帶成藏規律研究』千萬元項目。付曉飛教授的研究成果廣泛應用到油田勘 探開發中,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其中,斷裂系統劃分技術應用到大慶油田三肇凹陷扶楊油層勘探中,他提出的利用斷裂系統找油方法,預測儲量為 5535.18萬噸,新增可采儲量527萬噸,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2.39億元人民幣。
付曉飛教授始終認為教師不僅要有『傳道、授業、解惑』的淵博知識,更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操。十多年來,無論科研工作多 麼繁重,付曉飛教授始終堅持為研究生、本科生授課。在教學過程中,他將世界名校教材中的知識點引入課堂。在他的課堂上,他總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總能把 深奧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總能把書本的知識聯系到實際的應用,總能把經典的理論擴展到當前研究的前沿。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2016級博士研究生謝坤現在可是學校的名人。就在前不久他剛剛獲得國際石油工程師組織設立的尼克·凡·萬讓紀念獎學金。尼 克·凡·萬讓紀念獎學金每年的申請者均為來自世界各地高校的博士研究生,競爭十分激烈,在謝坤之前還沒有來自中國地區高校的獲獎者。
謝坤對母校充滿感激之情,他說:『從踏入東油校門至今,我的學習、生活一直為校訓『艱苦創業,嚴謹治學』所指導。本科期間,我學會了在學習上迎 難而上,在2012年取得保研資格後跟隨盧祥國教授開展化學調驅劑油藏適應性研究。那是一個很新的課題,因為我們的研究切入點與多數化學調驅劑研究側重點 不同。當時還是准研究生的我,開始時內心也比較復雜,覺得一開始做研究就接觸這麼新穎的課題,會不會太困難。幸運的是,我的導師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與支持, 導師告訴我東油學子就應該勇於在困難中創新探索。隨後,在導師的帶領下,我們不斷設計、修正實驗方案,實驗中我認真采集每一個實驗數據,觀察每一種實驗現 象。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在大量實驗研究後提出了化學調驅劑油藏適應性觀點,並將相關成果發表在了國際知名石油期刊《SPE Journal》上,獲得了國際評審專家的一致認可。』
東北石油大學的歷史,就是一代代東油人傳承大慶精神、弘揚『艱苦創業、嚴謹治學』校訓精神的奮斗史、發展史。這八字校訓全面概括了學校對全體師 生『志之所指、心之所向、做事做人』態度的期望與要求,也十分貼切地反映了東北石油大學建校的時代召喚、辦學宗旨與歷史積淀。這八字校訓,在東北石油大學 的辦學歷程中,得到了全體師生的認可與踐行,引領著東北石油大學,創造了長期在高寒欠發達地區辦學的輝煌業績,實現了跨越式、內涵式發展,並形成了『用大 慶精神辦學育人』和『全方位、多層次產學研合作』的辦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