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裸捐院士』盧永根病逝
2019-08-14 14:15:42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 方瑋 黎鑒遠 劉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前捐獻畢生積蓄880多萬元

  『裸捐院士』盧永根病逝

  本報廣州8月12日訊(通訊員 方瑋 黎鑒遠 記者 劉盾)今天凌晨4時41分,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作物遺傳學家、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因病醫治無效,在廣州逝世,享年89歲。噩耗傳來,多位中外水稻專家學者聯名送上挽聯:『水稻遺傳一代宗師糧安天下,育種教人八方桃李惠澤蒼生。』

  盧永根罹患重病後,和夫人徐雪賓教授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捐贈給華南農大,成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用於獎勵學校農學院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忠誠於教學科研的教師,以及邀請著名農業科學家來校講座。

  一生清貧,卻『裸捐』全部積蓄,盧永根這一舉動讓人動容。當被問及為何沒將財產留給唯一的女兒時,盧永根堅定地說:『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後的貢獻!』

  2018年1月5日,本報在頭版頭條刊發了《心唯大我育青禾》稿件,報道了盧永根心懷祖國、一生奉獻的感人事跡。2018年3月,盧永根獲評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感動中國》組委會給其的頒獎詞開頭就寫道:『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

  1930年12月,盧永根生於香港,家境殷實。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在顛沛流離中度過少年時期,親眼目睹侵華日軍的殘暴,體會到了家國離散、民族危亡。『是中國共產黨指給我有意義的人生之路。』1947年12月,盧永根加入了新民主主義同志會。1949年8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自此,盧永根自覺地把自己的前途命運和祖國緊密相連。

  盧永根作為我國水稻遺傳學界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與自己的恩師、中國現代稻作科學主要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丁穎,以及自己的學生、中科院院士劉耀光,共同書寫了華南農大『一門三院士』的佳話。

  水稻研究是『一門三院士』共同的著力點。盧永根繼承了恩師丁穎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種,後來逐漸擴充到一萬多份,成為我國水稻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寶庫之一。經過數十年堅持不懈研究探索,他從細胞遺傳學角度研究了中國栽培稻的起源,首次建立了我國三個野生稻種的粗線期核型。他還帶領研究團隊共選育出30多個作物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000萬畝。

  『一名真正的科學家,必須是一名忠誠的愛國主義者。』在盧永根感召下,一大批海外留學的人纔最終選擇回國奉獻纔智,與他一道在水稻育種等方面拼命趕超。如今,我國水稻研究技術在很多領域超過了國際水稻研究所。

  作為華南農大老校長,盧永根不拘一格提拔人纔。在他的推動下,1987年,該校破格晉昇8名中青年學術骨乾,其中5人更是直接從教員或助教破格晉昇為副教授,破解人纔斷層困局,破除當時論資排輩風氣。這些青年纔俊很快成長為學界、政界優秀人纔,被譽為『華農八大金剛』。

  盧永根的筆記本扉頁上寫著四個『一點』:多乾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時刻自勉。他用一生的光輝行動,踐行了一名中共黨員的入黨誓詞。而今斯人已逝,根據盧永根本人生前遺願及家屬意願,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