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37度】
編者按:這裡的文字沒有浮華,沒有空談,沒有『標題黨』。信息轟炸的網絡時代,我們只希望安靜記錄身邊的故事,關注冷暖人生,帶你觸摸社會的體溫。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3日電題:暑假60天報了7個班孩子的童年如何『蕩起雙槳』?
作者:楊雨奇 朱君
還記得兒時的暑期生活麼?是田野裡的稻香蛙鳴、涼席蒲扇;還是院落裡的嬉戲打鬧、追劇聊天?
然而,這些暑假的童趣,似乎離『00後』甚至『10後』越來越遠。取而代之的,是假日裡的課外班、興趣班和網課打卡……兩個月的暑期正變成孩子們的『第三學期』。
近年來,在輿論呼吁中,國家層面三令五申為中小學生減輕課業負擔、整治校外培訓市場,還孩子們一個可以『蕩起雙槳』的童年。然而,2019年暑期已經過半,校外培訓市場真的涼了嗎?
不能讓孩子掉隊
暑期兩個月,報了七個班
豎笛、書法、美術、舞蹈、英語、鋼琴、樂高……對7歲的童童來說,暑假不等於假期,只不過是把課堂搬進了寫字樓裡的培訓班。
家住河南濟源的童童,去年9月昇入小學一年級。即使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童童的媽媽楊紅也相信:『不能讓女兒輸在起跑線。』
『我見過很多孩子的成纔之路,他們不僅能完成學業,更能拓展興趣,在其他方面有所建樹。』
因為自己是老師,楊紅曾堅持不讓年幼的女兒上任何輔導班。但看到其他孩子都在上,心裡不免顧慮。於是,她讓童童挑選了幾門自己喜歡的興趣班。就這樣,童童3歲開始學畫畫,四年過去,她的興趣班也從一門增加到了七門。
在孩子的教育投入上,楊紅的觀點似乎代表了多數中國家長的心態。
據中國教育在線2018年對孩子參加培訓班原因的調查結果顯示,33%的家長希望借培訓班提高孩子成績,昇入更好的學校;另有31%的家長,希望增加孩子特長,提高競爭力。總之,家長之所以選擇報班,就是擔心孩子會『掉隊』。
『現在的孩子都這樣,使勁兒上課。』楊紅表示,童童班裡很多同學,也都利用暑期參加各類纔藝培訓。
記者走訪北京多家培訓機構了解到,不少培訓機構推出的高價暑期培訓精品班,也受到家長的青睞。
同時,這個暑假,也有不少培訓機構在互聯網上打出各類培訓課程的宣傳手冊。一家國內知名的教育培訓機構,就表示暑期培訓課程開設有語文、數學、英語等二十餘門科目。而該培訓班所在的機構,僅在北京地區就有52個分校區。
家長借假期為孩子『充電』,對孩子來說,本該放松的假期卻成了肩上的負擔。
忙碌的假期裡,童童仍要早出晚歸:『早上7點半出門,要到下午5點纔回家。回到家還得接著練鋼琴和樂高。』
再苦不能苦孩子
一個暑假為孩子花了四萬
除開培訓課程本身帶來的壓力,培訓費也同樣是擺在不少家長面前的難題。以童童為例,7門課程算下來,其每年在興趣班上花費在3萬元左右。
培養孩子特長的背後,是整個家庭教育投入的增加。但這對市場上的培訓機構而言,卻成了必爭的商機。
記者走訪時發現,為吸引暑期生源,各大培訓班相繼推出了種類繁多的課程種類。如某機構推出的全天托管班(3~15歲),十天費用在3000元,教學包括美術、朗讀等內容。另一家主打課程輔導的機構,則以一對一教學為主。據該機構人員介紹:『若想請重點中學名師一對一輔導,一個課時(兩個小時)最低收費也要1600元。』
孩子暑期的『報班高消費』,逼著很多家長要為暑假准備專項資金。
『即便我和老公的年收入在50萬左右,但到了暑假,還是得為兒子的報班費省吃儉用。』家住北京的宮靜告訴記者,每年暑假,9歲的兒子曉峰都會參加一次為期半個月的海外游學、一個月的暑期銜接班和每晚一小時的編程線上培訓。
『今年英國游學報名費3萬,暑期數學班一個月5000元,編程班一晚上要220元。算下來,暑假2個月孩子就要花出去4萬多。』每年6月底,宮靜都會和丈夫合計,要為孩子的暑假准備多少資金。
而這已是宮靜『能省則省』地選擇報班課程:『編程只敢報線上的,銜接班也就報了一門,還只上一個月。』相比於同事,宮靜甚至覺得虧欠了孩子:『人家的孩子一年2次海外游學,寒暑假還要藝術培訓。』
面對高額的暑期教育支出,宮靜和丈夫明白:『再苦不能苦孩子。』在宮靜看來,海外游學是拓展孩子眼界的不二選擇,上銜接班更是為了孩子跟得上課程,而少兒編程,則是大勢所趨:『這些課其他孩子都上,我們不能不上。』
事實上,為了減輕學生負擔,規范校外培訓市場,國務院辦公廳在2018年8月下發的《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校外培訓機構培訓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30,不得留作業;嚴禁組織舉辦中小學生學科類等級考試、競賽及進行排名。
而對於暑期報班熱現象,曾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保護專家的楊海宇也指出,社會育兒理念導致家長望子成龍,這本無可厚非,但卻有家長有力過度,盲目報班:『都說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很少人能想清楚孩子報班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拿什麼拯救,被報班佔據的童年?
相比於曉峰出國游學和童童興趣培養的命運,今年11歲的海明和7歲的弟弟海宇兄弟倆,在被安排好的暑期課程面前,顯出很強的抵觸情緒。
今年6月底,家住廣西欽州的海明海宇兄弟倆終於等來了暑假。但讓他們失望的是,這個假期沒有了以往的休息放松,而是被父母提早報好的培訓班佔據。
『明明是假期,還是得早上6點多起床,一天要上語文、英語、數學、美術四門培訓班,纔讀一年級的弟弟也要去學拼音。』說起自己如今的暑期生活,海明表示:『這些課都是爸媽逼著我去上的,我真的一點都不想去。』
和海明一樣,校外培訓已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孩子學習的主要負擔。據中國教育在線2018年對孩子學業負擔的調查結果顯示,超70%的家長認為課業負擔主要來自課外培訓。
然而,即便家長認為輔導班會加重孩子的課業壓力,但在孩子減負問題上,過半的家長認為負擔過重也要為昇學堅持;僅14%的家長支持減負。
實際上,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關於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中提到,要嚴格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明確校外培訓機構嚴禁超標培訓、嚴禁與昇學掛鉤、控制培訓時間等5方面內容。
父母能感覺到海明兄弟倆的抵觸情緒:『兩兄弟其實很懂事,唯獨在上補習班這件事情上跟爸媽說了好幾次不願去。』但這依然沒有改變家長的決定,孩子小姨說:『為了昇學,只能堅持。』
面對眼下繁忙的暑期課程,海明總能回想起過去不用上補習班時的時光:『過去不用上補習班時,我和弟弟可以回老家和小伙伴一起下水抓魚,爬樹摘果子,假期可快樂了。』
『孩子一年到頭沈浸在學習中,不一定符合科學規律。』楊海宇提出,勞逸結合,在父母陪伴下成長,同樣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除了科目學習,更重要的是孩子性格養成、處理困難的能力等等,這都不是培訓班能完成的教學。』
孩子的假期生活應該如何度過?楊海宇建議,除了學習,家長還可以帶著孩子參與到更多生活實踐、公益實踐,感受大自然之中,以此提昇動手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實現孩子全身心的發展。』
2018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記者會上,時任大會新聞發言人的王國慶談及中小學生減負問題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大家都熟悉那首歌《讓我們蕩起雙槳》,裡面有一句歌詞:做完了一天功課,我們來盡情歡樂。我就在想,看看我們身邊有的孩子。我聽到周圍有人講,那些孩子們有的時候作業做到晚上九點、十點甚至十一點。做完作業他們上哪兒歡樂,到哪兒蕩起雙槳呢!』
這兩年,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可以『蕩起雙槳』的童年,成為輿論討論減負話題時常常提及的願景。
眼下,暑期已經過半,海明兄弟倆、童童和曉峰在結束假期課程後,又將投入到新學期的生活中。即便這個暑假充滿了忙碌和疲憊,但對於未來的假期生活,他們依舊充滿著期待。就像曉峰所說:『爸爸媽媽讓我出國學習當然很開心,但我也想和他們一起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而不僅僅把童年都困在了教室裡。』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南崗區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處置全流程演練2021/08/16
- 風波男星深夜宣布:告別演藝工作2021/08/15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河南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轉確診病例6例
- 中國運動員和圍觀年輕人為何都這麼給力
- 紀檢監察機關完善制度機制 推動打傘破網長效常治
- 福廈高鐵泉州灣大橋成功合龍 中國高鐵邁入跨海時代
- 馬來西亞總理穆希丁下周覲見最高元首,或宣布辭職
- 塔利班逼近!『孤城』喀布爾上演『驚魂一日』
- 美機構:今年7月為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月
- 俄一架別200飛機在土耳其境內墜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