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新職業不斷湧現 職業變遷折射社會新發展
2019-02-12 09:05:33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葉曉楠 李坤晉 劉珈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職業更有『科技味』

  在蘇海南看來,不少新職業屬於高新技術產業,以豐富的相關專業技術知識為支橕;新職業具有對從業人員高素質以及相關操作技能等要求的特點。

  這些新職業所在的高科技行業,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電競行業和機器人行業,都是潛力無窮的新興行業,選擇這些行業或許意味著更多的就業機會,意味著更高的薪資水平。

  今年1月,國家批復安徽省2018年第二批高新技術企業。去年,安徽省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93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5403家,居全國第八位。和安徽一樣,全國多地對於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都有政策傾斜,這意味著高新技術企業將會面臨更好的發展機遇,並將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根據領英發布的全球AI領域人纔報告,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從業者中,62.1%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而清華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從人纔投入看,科研機構和高校是人工智能人纔的主要載體。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發布信息,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必須能夠使用示教器、操作面板等人機交互設備及相關機械工具對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進行裝配、編程、調試、工藝參數更改、工裝夾具更換及其他輔助作業。

  無人機駕駛員是通過遠程控制設備,駕駛無人機完成既定飛行任務的人員。駕駛無人機之前也需要經過考試獲得無人機駕駛執照。根據《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管理規定》,要想獲得執照必須學習航空知識和相應的飛行技能,並且滿足飛行經歷要求。

  為何眾多新職業紛紛呈現聚焦高科技行業和技術導向的特點?蘇海南認為,中國正處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整個職業結構也將發生較大的變化,將由原來的低端職業佔多數逐漸變成中高端職業佔大多數的狀況。

   新職業大有可為

  新職業的紛紛出現,為產業、行業、職業結構的調整帶來了一種引導,從新職業的產生可以看到,在轉換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進程中,將有越來越多的新職業亮相,同時也會有某些傳統職業逐漸消亡,這既給新產業、行業、職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持,也給某些傳統產業、行業、職業提供了一個預警。

  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超過1000家;而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布的2017年統計報告,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進入快速發展新時期,截至2017年末,中國內地已有34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開通城軌交通線路165條,投入運營線路長度5033公裡。

  蘇海南認為,新職業不斷發布有利於形成好的導向,給人力資源市場就業及其服務的改進完善、大學教育專業設置調整和教學方法改革、年輕人求學、勞動者就業等提供引導。

  以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為例,2016年2月,北京大學、中南大學和對外經貿大學等3所高校率先開設本科的大數據專業;2017年,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32所高校成為第二批成功申請到該專業的高校;2018年,中國傳媒大學等200多所高校獲批開設該專業。

  對於年輕學生來說,未來職業發展的空間可能會更加廣闊。2018年6月11日,麥可思研究院在北京發布《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其中顯示,2018年,信息安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通信工程、數字媒體藝術等專業,屬於失業量較小而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需求增長型專業。

  專家指出,新職業是中國產業昇級的產物,社會面對新職業,心態正在變得更加開放,同時也需要從制度、法律等層面入手,促進新職業的良性發展。

  在健身教練這一行從業不久的唐鑫看來,這份工作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因為如果他達不到健身房規定的營業額,收入只能勉強維持生計。雖然工作剛起步,壓力較大,但是唐鑫樂觀地表示:『健身教練做得好了,工資會比較高,而且人們健康意識逐漸變強,這個行業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自己也會不斷學習相關知識,在這個行業繼續乾下去。』(葉曉楠 李坤晉 劉珈希)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