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中小學生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公布
『瘦身』名單能否回歸競賽『初心』
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公示了2019年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
據悉,在這個名單裡,包括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等31項競賽,擬確定為2019年度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全國性競賽活動。
這個公示信息傳遞出什麼?對今後學生的學習有什麼指導?它會和自主招生又有怎樣的關聯?記者日前采訪了相關專家、教師,請他們談談相關話題。
減負——
數量要嚴格控制
教育部公示的2019年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科技創新類有12項,數理化類有4項,語言類有10項,藝術體育類有5項。
『在教育部認可的大賽名單裡,兼顧了大賽對中小學數理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讀寫能力的引領與培育,總體看來及時到位。』上海大學教授譚旭東表示。
『這對於學校和學生來講,可以起到一個較好的引導作用。當前社會上的各種競賽活動實在是太多了,五花八門,魚龍混雜,這裡面很多冠以全國、國際之類的稱號,很多家長和學生也分不清楚,往往是花費了很多的時間,金錢,精力,最後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效果,對於學生的成長幾乎起不到作用。』北京101中學校長助理夏煥春向記者表示。
記者發現,在這份名單裡,受眾關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競賽無一上榜。
在2018年12月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了競賽要遵循的四條原則:一是資質必須符合條件,主辦方必須是在中央編辦、民政部登記管理的正式機構;二是導向必須正確,要認真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體現素質教育導向,原則上不舉辦義務教育階段的競賽活動;三是數量要嚴格控制,特別是對學科類競賽數量要大幅壓縮;四是堅持公益性,競賽活動一律不得收費,不得以任何方式轉嫁成本。
『教育部的名單公示,傳遞出進一步規范各級學校招生行為的信息,目的是減輕學生不必要的負擔,也為地方政府治理過多過濫的競賽、更加嚴格規范熱點中小學的招生行為提供了參考。』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部主任王烽表示,競賽本來是為少數學有專長和天賦的學生提供展示纔能、激發潛能的平臺,與重點高校、初高中熱點學校招生掛鉤以後,漸漸泛化、各種競賽項目越來越多,也帶動了太多中小學生參加,成為許多培訓機構的財源。這就使競賽染上了較強的功利性色彩,違背了初衷,加重了學生負擔和家庭經濟負擔,引發了『劇場效應』。
在鄭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羅志敏看來,近期教育部以及地方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中小學學科競賽制定了種種規范要求,其目的在於維護和促進中小學校以及高校招生的公正公平,同時也有利於遏制學科競賽活動以及校外培訓市場的亂象,減輕中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家庭的經濟負擔。
規范——
學科競賽活動將更科學、規范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人們對學科競賽規范的認同。
『這對於規范各類競賽、引導競賽方向、確保競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朱益明說。
『之前各種名目繁多的面對中小學的競賽、大賽太多,其中不乏單純以商業為目的的賽事,乾擾了中小學教育,也影響家長的教育選擇。同時,有些賽事組織不正規,社會影響不好,且導致中小學生產生功利心,因此及時整頓、規范和引導,是非常好的。』譚旭東表示。
從這個名單傳遞出怎樣的信息?羅志敏認為,今後的中小學學科競賽活動不會取消,但一定會朝更加科學、規范的方向發展。
他解釋,在科學性方面,學科競賽活動要能真正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為一小部分學生創造有利於其個性充分發展的空間,比如可以為一些在數學、計算機、文學創作等某一方面有特別興趣和特質的學生提供一個脫穎而出的機會。在規范性方面,具體體現為『四限』:一是限主體,即誰有資格舉辦學科競賽活動,今後要舉辦類似競賽活動,一定會有更嚴格的資質要求;二是限種類,即只局限於少數幾個類別、涉及幾個學科的學科競賽,很難再增加新的學科競賽項目;三是限流程,即在競賽活動申報、舉辦場地、時間、次數以及經費來源等方面都會做出更嚴格的規定;四是限用途,學科競賽成績目前已退出普通中、高考的加分項目,今後將只作為一些高校自主招生時的參考條件。
『希望教育部進一步對已批准的大賽進行過程監管,保證大賽能夠真正引導中小學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昇。』譚旭東表示。
『從這次教育部認可的名單內容來看,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各類競賽之間的整合,加強各類競賽的宣傳與介紹,從而正確引導中小學生參與競賽。必須杜絕競賽的功利化思想、商業化運作與普及化現象。』朱益明建議。
建議——
名單與高校自主招生無直接關系
『這個名單同高校自主招生是否認可沒有直接關系,自主招生對競賽的認可是招生學校的行為。』王烽特別強調。
2018年3月,教育部明確提出高考招生全面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羅志敏表示:一方面,自主招生政策賦予了高校更大的招生權,擁有自主招生權的高校可以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和人纔培養規格要求,將包括奧賽在內的學科競賽成績作為其錄取新生的一個參考條件或必要條件。但另一方面,國家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高校招生的公正公平,一是將高校自主招生數額限制在一個比較少的比例,即目前不能突破5%。可以預見的是,今後一段時期擴大或放開自主招生比例限制的高校,只會是高職院校和一些應用型本科院校;二是對佔絕大部分比例的招生名額,只采取普通高招的方式進行,奧賽等學科競賽成績不再作為加分項目。
『這樣做,不僅能有效減輕廣大學生的學習負擔,為他們營造一個有利於身心健康發展的環境,還可以盡可能地在維護高校自主辦學權與保障高校招生公正公平之間保持一個平衡。』羅志敏說。
『我們對競賽的關注,不能只是局限在是否可用於高校自主招生這一點上,必須回歸到競賽本身:是否真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特長與是否真正促進了創新人纔的培養與成長。為此,更需要關注競賽的先進性科學性和公平公正性。全社會要對競賽有合理認知,尤其是廣大中小學校,不能唯競賽而教學,必須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朱益明說。
《光明日報》( 2019年02月01日08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經開區、平房區發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項清單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萬多張多米諾牌再現38個奪金時刻2021/08/10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昨日新增4例本土確診,上海3例江蘇1例
- 『一帶一路』合作助力戰疫情、穩經濟
- 8月23日5時35分『處暑』:歲歲秋相似,新涼直萬金
- 公安機關積極維護新業態新領域安全穩定
- 美國『基礎病』:『美式軍事乾預』的喪鍾已敲響
- 補壹刀:BBC,又推出一個新『演員』!
- 穩定供應鏈,中國為世界雪中送炭
- 『弱肉強食』該掃進歷史垃圾桶了(觀象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