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嚴聖禾 黨文婷
日前,廣東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們在鮮花與掌聲中喜獲『大豐收』——在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當中獲得1項特等獎、1項一等獎和3項二等獎,獲獎總數位列全國第一。
此次獲獎並不是偶然。這座誕生於深圳的25歲年輕職業院校,已連續多年蟬聯全國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排行榜第一名。
立足定位堅持深化改革
高職教育,往往與本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密切相連,承擔著向社會輸送高技能、應用型人纔的重任。如何快速應對社會需求,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優質的人纔資源支橕,成為高職教育辦學所面臨的難點之一。
『把為深圳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實銷對路的、高素質技術型人纔當作最核心的使命,這是25年來深職院在不同歷史階段都緊緊抓住的綱領。』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陳秋明說。
牢記這一使命,從建校之初,深職院便開始走上一條教育教學改革之路,經歷了從探索起步到逐漸深化發展的過程。
『當許多院校把高職教育當作本科的「壓縮餅乾」時,深職院就開始以突出教學實踐為突破口,探索實踐導向型的教學模式;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開始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纔模式改革。』陳秋明表示,特別是『十三五』以來,當高職教育的辦學內涵成為焦點,深職院已經全面實施以學生學習成效為導向的OBE人纔培養模式改革,使得專業與課程改革更加深入,教育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最終湧現出一批高水平的改革成果。
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新起點上,深職院正緊密結合深圳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和形成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發展需要,通過編制和實施《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職業院校建設方案》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貢獻深圳方案。
面向產業校企深度合作
對於應用型高等教育院校來說,另一個重要命題就是如何培養出適應產業發展、企業需求的高質量、實用型人纔。而注重實踐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讓高職院校和企業『共贏』的高效路徑。
『我國每年有800多萬高校畢業生,每屆都喊「最難就業季」,但企業又說招不到合適滿意的員工,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標准滯後於產業的標准,我們的教學內容遠遠落後於技術的發展,導致人纔培養和企業需求還是有脫節。』深職院副校長馬曉明表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際上解決的是學校供給側和企業需求側在人纔上的不適應。』
例如本次獲得特等獎的《深職院—華為培養信息通信技術技能人纔『課證共生共長』模式研制與實踐》,就是歷經12年與華為共同開展深度合作的成果。2006年合作之初,深職院和華為就開始探討把工程師培訓引入教育教學改革。其後的12年間,雙方構建了適合零基礎的在校生學習的方案和系列課程,逐步建立起符合專業發展,融入先進技術的教育教學標准,實現了課證融通、精准育人,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了解,目前深職院已經培養了900多位通過華為各種認證的學生,有79位在校生通過了華為認證體系中最高級別的專家級認證。這些學生走向社會之後,也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參與了包括深交所、招商銀行、平安、騰訊、深圳地鐵等企事業單位在內的重大信息工程,為深圳市的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充實的人力支橕。
著眼未來布局轉型之路
高職教育,在近代伴隨工業化、大規模和標准化生產的發展而誕生,與產業發展息息相關。當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到來時,高職教育該如何應對劇烈的產業格局變化,是關乎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昇級的重要議題。
除了與站在時代前沿的一流企業展開校企合作,成立了一系列學院,把最新、最前沿的標准納入課程應對產業的變化,深職院還專門開設新的專業來應對未來產業和新興產業,在2018年,就新增了信息安全與管理、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工業機器人技術、傳播與策劃、工藝美術品設計、應用外語、新能源汽車技術等18個面向未來產業格局的專業,深受學子們的歡迎。
具體到專業人纔培養來講,深職院將個性化培養作為未來的重中之重,通過人工智能賦能提昇學生在智能時代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發揮自己的優勢和天賦。例如汽車電子專業圍繞深圳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借鑒德國應用科技大學的經驗,在真實環境中培養應用型人纔,解決了汽車電子類科研創新成果難以服務於產業和教學、學生專業應用能力不強、創新能力不夠等問題。
深職院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轉型嘗試不但在國內得到推廣,也吸引了來自海外的目光。2018年10月,德國薩爾蘭工程和經濟應用技術大學校長一行專程來到深職院,雙方計劃合作建設深職院中德智慧制造學院,將在未來共同組建中德聯合工作小組,建設機械電子工程聯合實驗室,開展教學交流。
《光明日報》( 2019年01月23日08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經開區、平房區發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項清單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萬多張多米諾牌再現38個奪金時刻2021/08/10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昨日新增4例本土確診,上海3例江蘇1例
- 『一帶一路』合作助力戰疫情、穩經濟
- 8月23日5時35分『處暑』:歲歲秋相似,新涼直萬金
- 公安機關積極維護新業態新領域安全穩定
- 美國『基礎病』:『美式軍事乾預』的喪鍾已敲響
- 補壹刀:BBC,又推出一個新『演員』!
- 中新網評:美國的散毒四部曲,不愧是『實力坑隊友』
- 尼日利亞學者:出於政治動機的新冠溯源阻礙全球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