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與行】
作者:張惠元(太原師范學院黨委書記)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中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纔培養體系。』這一重要指示,對高校人纔培養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全國高校都應積極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大力探索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有效路徑,構建優良的教育生態、育人環境,以滿足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人纔需求。
構建優良育人生態,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力舉措,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高校構建優良育人生態就是要努力集合課內課外、線下線上、校內校外等優勢育人資源,協同學校、家庭、社會和政府,形成一個相互共容、同生共長、平衡發展的生態環境,努力營造文化多元共融、師生齊生共長、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的育人有機體。就像育種育林一樣,有了優良育人生態,不論何樣『種苗』植入這片園子,都能茁壯成長,加上深耕細作,因材施教,精心哺育,都會開花結果,欣欣向榮。
這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育是農業。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構建『知行合一』為特質的育人生態
圍繞『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高校要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的要求,認真總結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與學生成長成纔規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以『知行合一』的精神堅持教學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
多年來,太原師范學院協同學校、政府、社會及行業力量,匯聚優質思政資源,積極探索著新時代條件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嶄新模式,通過大力開展構建優良育人生態的實踐,努力培育以師生為核心的教書育人樂園、成長成纔沃土和創新創業高地,使師生都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從而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德育為本,創建教學育人新機制。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教育就該於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學院堅持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學、科研的方方面面,以課程育人和科研育人兩個質量體系提昇為重點,引導師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統籌推進教學育人。
開拓課程育人新途徑。學院從大學生求知需求出發,實施創建一流思政課程行動計劃與『課程思政』行動計劃,精心打造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融合的『知行中國』主題系列教學改革示范課,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革命文化、行知文化等融入課堂。同時,還將學生思想理論課學習表現和成績納入個人綜合測評體系,努力讓所有課堂都上出『德育味道』,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子』。
培育思政育人新平臺。學院設立了思政專項經費,協同推進校級行知育人平臺項目、立德樹人建設項目和大思政專項建設。學院行知文化協同育人中心成為山西省『1331工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協同育人中心項目,並獲批多項國家級、省級思政專項課題。黨委書記第一課、優秀校友事跡報告會、朋輩導師訓練營已成為學校育人新品牌。學院更創建『行知班』,組建行知國旗班,為一、二年級學生配備由高年級優秀骨乾學生隊伍組成的朋輩導師,強化以『好讀書、會言表、懂寫作、善應用、能作為』見長的培養目標,全面推進一系一品、一班一優、一捨一好、一生一技建設,使學校成為英纔熔爐。
教學做合一,搭建實踐育人新模式。陶行知先生講『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太原師范學院就以『育人質量提昇工程』為依托,創新實踐形式,拓展實踐領域,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能力和纔乾,在實踐中創造和發展。
學院深入推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先導,實施了以能力提昇為中心的實踐教學『3+1』模式,學生在專兼職教師指導下進行為期一年的專業實踐,使實踐內容和形式從文本進入學生心中,畢業生能力提高,企業認可度與薪級水平都明顯提昇。學院大力推進課堂實踐探索,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學、在課堂中練、在課堂中參與實踐。文學院閻秋霞教授牽頭的行知課堂模式改革,獲山西省高校教學成果特等獎。在2017年山西高校教師教育聯盟第三屆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上,學校獲一等獎6項,二等獎4項。
創建協同育人新領域。學院搭建了『大學生到鄉村中小學頂崗支教+地方優質高中和地方教師進修學校指導學生實習+師范院校為鄉村教師建設培訓基地』的多方協同教師教育模式,建立了長期赴貧困農村頂崗支教的教育扶貧實習機制,以廣泛開展的頂崗支教活動,大大提昇了師范生實踐教學技能。學院還構建基礎教育專家智庫,引進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優秀教研員、中小學特級教師或學科帶頭人,積極服務於基層教育。學院拓展了大學生扶貧實踐新領域,每年暑期都組建數十支扶貧實踐團隊,通過廣泛開展服務貧困山區和服務西藏、新疆中西部地區的志願活動,讓學生心靈接受洗禮,境界得到了提昇。
以文化人,培植文化育人新優勢
陶行知先生講『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於宇宙,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學院堅持以『優勢特色培育工程』為抓手,充分發揮行知文化的獨特育人功能,讓『牆壁說話』,讓『花木育人』,培育起高校育人的肥沃土壤。
建設行知文化特色校園。學院精心建造陶行知塑像、陶詩園、山西省陶行知研究館和行知文化思政教育基地,以蘊含行知思想元素的名稱命名校園建築和道路;還對環境文化標識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征集精選以行知精神為主的『我最喜愛的名言警句』,印制成冊並懸掛、裝點在教學辦公區與道路兩側,形成潛移默化的校園環境。
打造服務區域文化品牌。學院深入開展了三晉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研究,引導高雅藝術、非物質文化、民族民間優秀文化走進校園,走近師生。同時,學院還建立了以音樂、舞蹈、戲劇影視文學為主乾,美術學、設計學、書法學協同創新的藝術學科群,服務區域文化產業發展。設計系師生創作的『山西故事』作品就榮獲意大利『2018米蘭設計周』大賽最高獎——學院獎,並被組委會評為『代表中國設計特色作品』。
優化培養體系,彰顯協同育人新態勢
歷經近幾年的持續探索與實踐,太原師范學院的育人生態建設的成效開始顯現,並逐步固化為全校教師『教人求真』、全體學生『學做真人』的行為自覺。
優勢互補、價值共增的良好生態逐步形成。如今,學院已經構建起了學校、政府、行業、基地協同育人新機制,形成『關注每個學生成長成纔』的生涯導航教育新體系,培育出行知教育學社、行知合唱團、行知舞蹈團等100多個學生社團與『全校一盤棋,月月有主題』的學生社團文化體系,全面覆蓋了學生思想成長、實踐實習、志願公益、文體活動、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等成長成纔全過程。
學生的思想道德向上向好。近兩年來,萬餘名學生按照教學計劃,積極參加了學院為期一周的『勞動課』實踐,成為建設美麗校園的亮麗風景。師生組成的扶貧實踐團隊,奔赴興縣、平陸縣、河曲縣等基礎教育第一線開展志願服務,湧現了一批踐行行知精神、傳承行知文化,獻身中西部基礎教育一線、扶貧攻堅一線的優秀畢業生。
校風學風優化提質,人纔素質明顯增強。近來,學院學生在國內外各類文體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行知舞蹈團登上人民大會堂『百花迎春』的舞臺;形成了燭光詩歌誦讀會、師魂頌演講比賽等品牌,師生編排的紀實話劇《愛滿天下》在《中國作家》全文刊發,列入山西省『高雅藝術進校園』精品項目,在省內外多次展演深受好評;教育、舞蹈、文學、體育、設計等院系學生多次獲得國際國內專業競賽獎。
圍繞構建具有鮮明特色的優良育人生態,太原師范學院匯聚了一批行知精神的傳承人,產出了一批豐碩的實踐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紮實理論功底、較強實踐能力、富有人文情懷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優秀畢業生,收獲了廣泛的社會美譽。在未來的發展中,學院將繼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弘揚行知精神和傳承行知文化,由此構建而成的優良教育生態的育人成效將更加顯著。
《光明日報》( 2018年12月06日16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五個一百』,浸潤心靈的力量
- 27日新增確診21例 其中本土1例(在雲南)
- 紅色血脈——黨史軍史上的今天|8月28日 重慶談判
- 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給網絡活力護航 為網絡正氣橕腰
- 俄媒:美情報溯源無『實錘』也不會阻礙其『甩鍋』中國
- 美國拙劣的政治溯源侮辱了科學和世界
- 柬埔寨官員:新冠病毒溯源政治化損害國際抗疫合作
- 搞軍演、拉盟友,美國『秀實力』 東南亞國家為何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