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一對年輕父母的育兒之惑:『到哪去學做父母?』
2018-11-06 09:53:44 來源: 成都商報  作者:杜玉全 廖曉琴 張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孫富貴和愛人面臨著一個『難題』:該到哪裡學做父母呢?他們的行為,是科學育兒的方法,還是過分焦慮的體現?

  社區講堂上,28歲的孫富貴全程舉著手機,目不轉睛。他將整個講座全部錄在了手機裡,視頻超過6個G。這是堂講述如何扮演好父母角色的『親職教育課』。與現場近400餘名『年長』的父母不同,孫富貴是一個僅有10個月大寶寶的奶爸。他和愛人有一個共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自身都做不好,如何當得好這個『老師』呢?『可第一次做父母,又啥都不懂。』盡管他們在孩子還未出生前就已經開始了『父母學習』,但還是覺得孩子成長得太快,自己快跟不上了。

  去社區上課

   『針對「白紙父母」的「父母課堂」並不多見』

  幾天前,一場講述如何扮演好父母角色的社區『親職教育課』,在錦江區成龍街道轄區的一個校園進行。現場,可容納近400餘人的會議室坐得滿滿當當的。28歲的孫富貴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年輕家長之一。還差些天,他的孩子就將滿11個月了。

  在這之前,本就在社區上班的孫富貴第一時間就得到了這堂課程的消息。『機會難得!』他給愛人胡玲發了條短信。愛人回信『支持』,但因工作關系無法一起前往。孫富貴回復:把課程內容錄下來帶回家一起看。

  『問題孩子的根源,幾乎都來源於問題父母。』課堂上,授課老師的一句話說進了孫富貴心裡。

  開場不久,孫富貴就拿出手機,打開了錄像界面,全程舉著,一直到課程結束。近一個小時的課程,佔了手機近6個G。他想當場發給愛人看一看,又實在太大。當晚回到家,一家人纔抱著孩子完整地看完了全部視頻。

  這並不是孫富貴第一次參加該類型講座。從妻子懷孕開始,兩人就一起參加了五六次社區的育兒課堂培訓,為做一個合格的爸爸媽媽做好准備。孩子出生後,也會參與醫院的護兒課堂。只要有相關的課程,夫妻倆有空便一定會參加。他們達成了一個共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自身都做不好如何當得好這個『老師』呢?

  但盡管他們在孩子還未出生前就已經開始了『父母學習』,目前孩子也僅僅10個月大,可還是覺得孩子成長得太快,自己已經快跟不上了。

  孫富貴意識到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他向記者講述了他親身遇到的幾件令他感觸深刻的育兒故事。『我在社區工作,之前就遇到一個13歲娃娃因為他媽不給兩塊錢買零食,就衝動得要跳樓的;也有一些娃娃不學好,屢次盜竊的;還有身邊親戚孩子在父母關系影響下性格怪異的……』

  『身邊有人說我們考慮得太超前了,其實沒有,現在累點以後就輕松得多。』孫富貴說,『不過,另一面,我們自身也是一張白紙,怎樣纔是帶孩子最好的方式呢?』

  但問題是,夫妻倆發現,當下針對他們這樣的『白紙父母』的『父母課堂』並不多見,更多的信息,來自老一輩的經驗之談以及互聯網上不成體系的零星指點。而孫富貴覺得這遠遠不夠。

  加入育兒群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的年輕人』

  孫富貴講述了自己初為人父時的一個舉動:孩子出生後,睡覺時老喜歡踢被子,時常莫名『哇哇』亂叫,睡覺總是睡不好,這些可能是眾多育兒者們常見的一些情形。但現實是,一方面自己特別想弄清楚『為什麼』,另一方面自己又完全沒經歷過,完全不懂。他的選擇是求助百度。『你會發現網絡上有很多人都搜索了類似的問題關鍵詞,說明很多父母其實跟自己一樣都是「小白」,而又想知道答案。』

  『但這些答案又並不足以完全解答疑惑,大多只會告訴你可能的原因,但不會告訴你咋辦,或者說得很淺顯,看完後似懂非懂。』孫富貴說。好在,當初孩子出生的醫院提供了幾次與之相關的護兒培訓。

  可這樣的培訓仍有一定局限性。『可以告訴你一些基本的幼兒特征,護理技巧,但僅僅適合孩子兩三個月期間,他在成長,長得很快,且心理也在成長,後續問題就跟不上了。』孫富貴說。遺憾的是,短短幾次的護兒課堂並不足以滿足需求。

  孫富貴做過一個實驗:把插電板的線拔了,放在桌子上,在孩子躍躍欲試時,就告訴他『這個危險,不能耍』,多說兩次,小家伙自己就不玩也不碰了。『孩子肯定有好奇心,但在你反復告訴他不能做時,他懂,只是不能表達,這其實就是他心理成長的一個表現,父母的言行已經開始對他產生影響了。』

  胡玲加入了一些媽媽群,群內媽媽們不時會交流各自的育兒經驗,但胡玲覺得,每個人的方式不一樣,不一定就對自己孩子有用,且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的年輕人,都沒有經驗,這種交流對於自身用處不大。

  孫富貴也在朋友幫助下,加入了一些育兒微信群,群內老師有時也會發布一些文章,接受一些父母的諮詢。但他發現,其中很多都是孩子年齡較大的家長,且不少是孩子已經出現問題了。適合他這個階段的並不多。

  『我們有學習的訴求和意願,但現實的途徑和相關的課堂並不多。』孫富貴說。無奈,只有自己摸索。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