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考試中心  >  高考
搜 索
【2018高考語文試題解讀】哈師大附中王蕾:穩中微變 守正求新
2018-06-08 10:07:52 來源:東北網教育  作者:王春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7日訊(記者 王春穎) 7日,2018年高考首日考試結束。記者在考後采訪到了哈爾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高三語文備課組組長王蕾。王蕾老師就2018高考語文的全國二卷做出了考題分析。她說,本次試題文本選取在規矩守正的同時也貼近時代、體現熱點;考查內容穩定,考點清晰明確,試題形式靈活,整體的特點就是穩中微變,既尊重傳統,又能與時俱新。

王蕾,哈師大附中高三語文備課組長。

  一、古詩文閱讀

  1.文言文無論是選材類型、題型特點還是分值,都是今年試卷中最為穩定的一部分。

  ●題型上依舊是3個單選題9分,分別是斷句(本次考試比較特別的是斷句題放在了文首,學生或許會不適應,但是不會給答題帶來阻礙)、文化常識(該題在高考中被歸入『理解』層級,而非『識記』層級,其考察實質並非單純記憶,而是對實詞更深層次的理解,體現了高考試卷重視傳統文化精神的特點)和內容概括分析。

  ●句子翻譯,兩句10分。只要學生文言基本功紮實,翻譯時注意一一對應、字字落實,句式調整順序,聯系語境、補足省略等『調,補,留,刪』的方法,難度不大。

  2.古詩閱讀選取的文本是陸游的詩作,考查內容分別是對作品的賞析和『酒』的作用,除了客觀題的分值由5分減為3分外,和以往的詩詞鑒賞考查內容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默寫題的分值增加了1分,還是初高中皆考,詩與文並重。

  二、現代文閱讀

  1.論述類文本的特點是內容學術性強、側重邏輯關系、結構縱橫交錯以及思維嚴謹縝密。對於考生來說,考察的是理解、篩選、整合、分析和概括等綜合能力。

  ●選文行文脈絡清晰,邏輯性強;內容『被遺忘權之爭』緊跟時代,展現社會熱點——大數據時代的隱私之懮,同時也貼合實際,符合年輕人的思維喜好,容易激發考生的閱讀興趣。

  ●題型和分值設置上沿用2017年的形式,還是3道單選題9分,分別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分析、對論證的分析和根據的原文推斷,對學生來說比較熟悉,不會出現陌生感和不適感。

  2.文學類文本

  ●文學體裁上:選取了老捨先生的小說《有聲電影》。閱讀鑒賞文學作品,應注重價值判斷和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也提醒我們在以後的日常教學和高考備考中,不能盲目沿用經驗、武斷進行取捨,而應該以考綱為依據,引領學生全面綜合地掌握各類不同的文學體裁特征。

  ●分值設置上:主觀題由原來的5+6,變成了6+6,看似微小的變化可能暗示未來的文學類文本比重的進一步加大。

  3.實用類文本

  ●和2017年體裁相同,繼續考察非連續性文本——新聞,選取了知識產權、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緊貼時事熱點、關注時代社會的內容,注重考查學生解讀文本、篩選整合與讀圖識圖等綜合能力。

  ●與去年不同的是分值分配的變化,總分還是12分,但是具體分配由去年的客觀3+5與主觀4,變成了今年的客觀3+3與主觀6,和《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試說明》中的樣題相同。再次提示我們,高考的復習備考必須以考綱為依據,以說明為參考,絕對不能麻痺大意!

  三、語言文字運用

  考題切實體現了這部分試題實用性最大、時代感最強、變化最繁復、樣式最靈活的特色。

  ●選擇題:對於成語病句和連貫等內容的考察,參考2017年高考北京卷的出題形式,不再是以往的單獨出選擇題,而是在閱讀語段的前提下,結合語境加以判斷,整體性和實用性更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主觀題既保留了2017年的語言得體,只是形式由選擇變成了改錯;又考察了一道續寫加仿寫,和之前的論述類和實用類文本考查內容相呼應,帶有鮮明的時代精神特點。

  四、作文:

  2018的全國二卷的作文不同於去年的三套全國卷體現的全民關注特點,更加注重思辨能力、體現理性思維。

  作文要求是『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這就需要學生全面閱讀材料,並在此基礎上深入思考,明確解讀材料所給內容的暗示意和指向性,並結合自身特點,方可確定立意。

  本次作文材料的哲理性雖強,但是學生平時在練習和模擬中經常接觸此類型,比較熟悉。

  在具體行文過程中,還是要注意段落的精妙嚴謹,文體的規范明確,素材選取盡可能貼近觀點並避免俗濫,此外,富有文學性的語言和工整的卷面也是獲得高分的保障。

  【教師簡介】王蕾,哈師大附中高三語文備課組長,教齡15年,班任9年,文學碩士,哈爾濱市優秀班主任。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