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先鋒人物
搜 索
社區教育交互式數字教材研究初探
2018-06-01 09:38:00 來源:東北網教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社區教育交互式數字教材研究初探

  作者:李若聃(1987—),哈爾濱廣播電視大學講師,碩士研究生

  原載於《教師》,2017年12月15日出版

  摘要:社區教育采用交互式數字教材,可以通過音頻、視頻、圖片、動畫等豐富的多媒體形式迎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有效地采集學生的學習行為,提高學習對象的學習興趣。針對可能遇到的問題,作者提出了以下幾方面建議:建立健全教材開發保障機制,多種渠道籌措經費,切實做好人纔保障,整合教育、文化資源,有效地保證社區教育交互式數字教材的開發。

  關鍵詞:社區教育;交互式數字教材;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不斷加快,交互式數字教材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社區教育采用交互式數字教材,可以通過音頻、視頻、圖片、動畫等豐富的多媒體形式提昇學習者的使用體驗,有效地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更是契合社區教育課程內容的特點。

  一、概述

  1、教材與課程的關系在現代課程論中,教材與課程有著密切的聯系。教材是課程標准的具體化,是課程的物化構成部分,其內容必然反映前期課程研究的成果;教材是聯系課程設計與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教材也是課程創新的動態過程的物化構成。只有正確處理課程與教材的相互關系,纔能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教材的形式是一個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的過程。從單純的文字教材到電視教材、錄音教材、錄像教材、數字資源學習包,教材的形式也在不斷地豐富與發展。

  2、社區教育課程特點

  (1)實踐性強。社區教育主要開設興趣類、技能類課程,如服裝剪裁、烘焙制作、陽臺種菜等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強調提昇學習對象的動手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傳統教材以文字解說為主,更適用於理論的解析;而交互式數字教材可以通過高清的視頻、可放大的圖片生動形象地還原教師的操作過程,更適用於實踐類內容的講解、示范。

  (2)互動性強。社區教育的課程深入到社區中,送教到百姓身邊,課堂教學除了傳統的教師傳授外,還有參觀、比賽、小組討論、動手實踐等體驗式教學方式。在交互式電子教材中,學生可利用提亮、批注、添加圖文框、全文搜索、標簽、完成小組作業等交互功能,隨時完成測驗題目,及時檢驗學習成果。

  (3)學習對象覆蓋面廣。社區教育作為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歷史重任。社區教育的課程體系也是從孩童涵蓋到老人,並考慮到了不同學習對象的學習習慣、認知特點。社區教育除了面向老年群體外,也作為技能培訓、素質提昇的重要手段,面向『數字時代原住民』的年輕人。網絡學習突破了時空的界限,讓學習者自行安排學習時間和進度,成為年輕人最青睞的一種學習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習對象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而交互式數字教材可以作為課程的一個重要部分,兼具網絡學習的優勢和特色。

  3、交互式數字教材

  交互式數字教材不同於普通電子書,集成了富媒體數字出版、雲服務和移動學習三大領域的前沿技術,依據情景化、動態化、形象化的學習需求,將傳統紙質教材內容重新進行富媒體編排設計和交互設計,面向平板電腦進行全新設計呈現(兼容PC、筆記本和手機),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可擴展的、精致化的全新學習體驗。交互式數字教材具備富媒體特征、交互特征和移動特征。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技[2012]5號)指出『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獨特優勢,信息化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明顯增強,教學方式與教育模式創新不斷深入,信息化對教育變革的促進作用充分顯現。 』交互式數字教材在社區教育領域的應用,順應了教育信息化的時代潮流,必將成為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徑。

  二、社區教育采用交互式數字教材的意義

  1、利用教材的富媒體性,提高學習對象的學習興趣紙質版教材單純用文字、圖片無法有效地解釋知識點,表現方式單一、刻板,圖片因篇幅所限無法放大,無法吸引學習對象特別是年輕人的學習興趣。交互式數字教材不是簡單的把原有的印刷教材數字化、電子化,而是把圖片、文字、音頻、視頻、動畫等教學資源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卡通畫面、樂曲音效等多媒體手段,使學習對象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感受得到刺激、衝擊,讓課本『活起來』,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中,使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有趣,使學習內容更易於理解和掌握。

  2、利用交互教材的交互功能,使師生的交流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

  交互式數字教材不僅可以方便學生課後進行自主學習,而且可以通過雲端記錄學生的測驗成果、學習筆記等學習行為。社區教育的課程雖然沒有閉卷考試等傳統的測驗手段來檢測學習成果,但是通過采集學習行為,可以使教師通過雲端的數據統計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成果,定量進行學習評價,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下一步的教學,設計優化、改進教材,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3、利用交互教材的靈活性,及時更新教材內容傳統的紙質教材因再版成本高,無法及時修訂教材中排版、編輯、內容等方面存在的紕漏或差錯,難以及時更新和充實最新的行業案例、產業資訊等具有時效性的內容。交互式數字教材可以通過後臺更新素材,讓學生下載更新包,及時地更新教材內容,使教材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趨於科學、合理。

  三、交互式數字教材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材開發意識薄弱,信息技能有待進一步加強

  教材的開發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很多社區學校在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方面對教師開發數字教材的支持力度不夠,調動教師創新教材模式、開發教材資源的積極性不高。同時,交互式數字教材對於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要求較高,需要任課教師作為教材開發的責任教師,具有本專業學科、信息技術、美學、教育學等跨學科領域的知識儲備,以統籌、協調制作數字教材的過程。而現有的社區教育教師隊伍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新媒體意識不強,有些教師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面不寬,導致數字教材開發遇到問題。

  2、制作成本較高交互式數字教材仍處在初步探索階段,具有交互功能的教材軟件平臺開發成本較高。同時,數字教材需要豐富的數字資源,特別是視頻資源,如果無法購買現成資源,自行拍攝、剪輯制作的成本相對較高。

  3、專業技術人員經驗不足教材的編寫階段需要任課教師結合交互式電子教材的寫作特點,結合學科特色,特別符合社區教育學習對象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以興趣為學習出發點的特性,編寫具有科學性、嚴謹性的教材內容。教材的編輯階段需要具有新媒體思維的編輯人員聯合美工、文案、動畫設計師、軟件平臺開發工程師等相關技術人員,購買或自行制作所需教材的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素材,使所有的知識點以更適宜的表現方式呈現。

  四、對交互式教材開發的幾點建議

  針對社區教育開發交互式數字教材的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幾方面建議:建立健全教材開發保障機制,以科學、嚴謹的制度保障為基本前提;采取『政府撥一點、社會籌一點、單位出一點、個人拿一點』的經費籌措辦法,做好經費保障;通過培訓、調研等方式,提高技術開發人員、教師等開發交互式數字教材的能力,切實做好人纔保障;整合教育、文化資源,有效地保證社區教育交互式數字教材的開發。

  1、政府指導、規范教材的開發與推廣2016年,國家出臺了《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這是近年來我國多部門聯合印發的第一個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指導性文件。近些年來,成都、上海、寧波等地也制定了有關終身教育、社區教育的促進條例。條例的制定、推廣、實施對於規范社區教育的發展、推動全民終身學習體系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和影響。完善教材開發的制度,不僅可以規范教材編寫的各個環節,使之科學化、規范化,更是以文件的形式指導教材開發的相關部門、個人各司其職,通力合作。比如,上海市徐匯區制定了《徐匯區社區教育教材建設實施意見(試行)》,在組織管理、建設形式、表現形式等方面對社區教育教材進行規范。從政府層面制定、出臺教材開發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人員、團隊的組建,明確資金投入機制,規范教材的開發流程,倡導交互式數字教材的開發。

  2、構建交互式數字教材的開發平臺,多種渠道籌措教材專項經費經費不足是制約社區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經費有保障,技術人員、任課教師的勞務費,平臺的搭建,素材的制作或購買,教材的推廣等資金的投入纔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從國家到地方,都應該健全經費投入機制,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社會捐贈、學習者適當收費等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機制。要將教材經費作為社區教育經費的一項專款,在經費保障機制裡做好統籌、規劃,纔能避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政府可以通過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統籌資源,集中優勢技術力量、資金優勢做好平臺的開發,開放給社區教育聯盟的成員單位,使各社區學校能夠利用平臺上傳數字資源,制作符合自身課程特點的教材,按需出版,節約成本,推進交互式電子教材的開發與推廣、使用,避免因重復開發建設所造成的人力、財力的浪費。

  3、聚集專業人纔,為教材編制提供智力保障人纔是教材開發的關鍵因素,交互式數字教材更是與紙質教材的開發流程有所不同,在編寫、編輯、發行階段需要具有新媒體思維的專門工作人員各司其職。為了做好人纔保障,還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要充分提高交互式數字教材開發的意識,使社區學校、教師理解到教材對於課程的重要性,探索開發並逐步推廣使用。二是通過開展實地調研、培訓、示范展示等多種方式,使教師了解交互式數字教材的開發流程、制作過程,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發教材的能力。

  4、整合教育、文化資源,為教材的開發提供要素保障社區教育的發展需要有效地整合各種教育、文化資源,教材開發通過整合資源可以有效地節約成本,共建共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微時代』下教育領域的產物,很多社區學校都組織人員制作了微課程,並通過比賽、示范觀摩等方式,積累了一定的數字資源,提昇了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制作微課程資源的能力。交互式數字教材的開發應充分利用已有的微課程資源,利用具有信息化素質的教師隊伍、研發團隊,加強教育、文化資源的統籌與整合。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