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助力新舊動能轉換 培養明德尚能的『海洋工匠』
2018-05-21 10:51:48 來源:大眾網  作者:王曉根 張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全國重點網絡媒體走進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明德學院

  5月11日,全國重點網絡媒體走進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實地采訪『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教育擔當』。威海海洋職業學院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科技人纔支橕體系重點建設項目,是我國江北目前唯一的高等海洋職業學院,正努力爭做建設海洋強省『排頭兵』。

  『我們將緊緊圍繞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建設海洋強省方案要求,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質量發展」的總方針、「狠抓落實」的總要求,瞄准黨的建設、立德樹人、綜合改革、質量發展、產教融合、人纔強校、特色發展等方面精准發力,以高質量的發展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人纔和智力支持。』威海海洋職業學院院長張宗軍說。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培養海洋特色高素質人纔

  宋希堯是學院引以為豪的優秀畢業生,是同學們心目中的偶像,也是學院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孵化出的創業項目的負責人。

  宋希堯在學習電子商務專業期間,就注重將學院辦學特色與當地海洋經濟發展有機結合,通過學院搭建的校企合作平臺,主動與海洋企業對接,創立威海桑梓優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開啟電商團隊化運作,專門從事海產品推廣銷售,直接服務當地海洋類企業。他的公司在校期間就實現年銷售收入300多萬元,2017年公司已實現年銷售收入600萬元。他在威海市20多場電商培訓班上作專題分享,成為當地電商圈內的『知名人物』。

  像宋希堯式的創業團隊一樣,在學院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裡,有200多名學生入駐,創業項目達25個,成功孵化企業17個,畢業企業2個。據介紹,學院首屆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9.6%。

  據了解,圍繞海洋漁業、船舶工程、機電工程、信息工程和經濟管理五大專業群建設,目前學院開設了水產養殖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船舶工程技術、港口物流管理、電子商務、藥品生物技術等22個專業,60%的專業與區域海洋產業發展高度融合。為深入實施職業教育與海洋產業『五個對接』,學院建設了『山東省船舶控制工程與智能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高技術船舶控制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威海市『船舶運動控制與系統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微藻新種開發和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特色果蔬高值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有航海模擬實訓室、輪機模擬實訓室、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基地、微藻餌料藻種培養實訓室等專業實訓室80多個,成立了由學院、政府、園區和產業龍頭企業共同組成的理事會,與100多家骨乾企業進行深入的校企合作,實行校企雙主體育人,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探索現代學徒制人纔培養,合作建立『訂單班』。

  堅持文化育人,開設55門傳統文化課程,成立學生社團40個,以傳統文化涵養工匠精神,以『明德尚能』的校訓引領師生價值追求。

   產教融合為海洋發展貢獻智力

  學院注重實施『名師工程』,獲批建設2個省級名師工作室,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在全省乃至全國同類院校中首屈一指。海洋生物與醫藥系負責人劉振華教授介紹,僅在海洋生物與醫藥系,17名專職教師中有正高級職稱2人、副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教師10人,國家?鰈魚產業體系崗位專家1人、省『突貢』中青年專家1人、市級『突貢』中青年專家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優秀教師1人、省優秀教學團隊1人,承擔國家、省、地級重點項目27項。

  學院走內涵式發展之路,不斷儲備技術積累。學院設立中國聯盟戰略微藻種質庫,保存具有產業應用價值的藻種百餘株,基本涵蓋了我國北方水產育苗所需的微藻,用於水產動物苗種繁育,養殖效益明顯;研發的特種動物飼料被多家企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組建了海膽優良育苗開發團隊等17個科研團隊,轉化了海上管架浮式平臺適居性評估等12項成果,授權、受理和申報專利34項,參與、申報省海洋漁業廳項目2項,在研國家和威海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4項。同時,船舶工程系為企業解決了罩網漁船伸長臂斷裂的技術難題;食品工程系為鴻德生物解決了產品異味的問題,並申請專利保護了知識產權;海洋生物與醫藥系為榮成鑫灘海珍品攻克了夏季海膽苗種育苗繁育的技術難題。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推進社會服務能力建設,實現平臺建設、食品檢測和繼續教育有新產出。』張宗軍說,學院將抓實各類平臺的運營建設,加快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運營好剛剛獲批的『威海海洋職業學院船舶工程技術創新平臺』『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大學生雙創孵化基地』。

  學院依托開放大學、培訓基地積極開展社會培訓服務,構建了以遠程教育、社會培訓與職業資格鑒定為主體的社會人纔培養培訓格局。依托校內實驗實訓室,積極發揮作為『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實用人纔培訓基地』『威海市技能鑒定所』等培訓基地和鑒定機構的職能,年培訓人員和開展鑒定技能近萬人次;1000多名學員已通過網上報名學習獲得繼續教育證書。

  『學院把今年作為黨建質量年,以「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工作為抓手,紮實做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推動管黨治黨責任層層傳導,推進學院各項工作,全力服務於山東海洋強省建設。』學院黨委書記李耀華說。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