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數字代溝』挑戰傳統教育方式
2018-01-12 09:52:24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作者:趙秀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本報北京1月11日訊(記者 趙秀紅)一項新的權威調查發現,兒童數字化技能成長迅速,早早便超越父母,形成了所謂的『數字代溝』。這給傳統的教育方式帶來很大挑戰,同時也給兒童網絡安全提出嚴峻問題。今天下午,騰訊社會研究中心邀請中國青少年宮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波與多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數字代溝』問題。

  張海波是中國青少年宮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研究中心《2016—2017中國兒童網絡素養狀況系列研究報告》的負責人。報告通過對11萬份網上調查問卷的分析,揭示了3—14歲中國兒童數字化成長的軌跡,並取得了一些比較重要的發現。

  張海波將這份報告主要針對的2000年以後出生的人群定義為『數字時代原住民』,他們是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社交媒體、網游和直播包圍下長大的『滑一代』『搜一代』『游一代』『微一代』和『秀一代』。報告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研究網絡游戲攻略的頻率有顯著提高,12歲以後,已有接近半數(48.5%)的兒童曾研究過游戲攻略。網絡購物行為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長,14歲兒童使用過支付寶的比例已超過半數(57.5%)。兒童自主安裝網絡應用的比例較高,已有超過53.9%的6歲兒童安裝游戲、視頻、音樂等。

  而相較於兒童的媒介使用能力不斷攀昇,父母在媒介使用行為上存在停滯和固化現象。數據顯示,在上網知識方面,有43.6%的14歲兒童表示自己懂得多,63%的14歲兒童的爸媽表示孩子懂得多。在8種網絡關鍵行為上,14歲兒童在與其父母的對比中,全面超越家長。

  『兒童的數字化技能超過父母,加上父母和孩子對數字媒介方面的態度不同,有觀念差異,親子溝通難度增加,促使數字代溝現象形成。數字代溝既不利於兒童充分利用數字機遇獲得更大發展,又加劇了兒童在線風險。』對此,張海波向廣大家長提出建議,家長要及時了解孩子的上網行為狀況,清楚孩子的『數字軌跡』;根據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調整教育方式,對低年齡(10歲以下)兒童及早建立習慣和規則,對高年齡段孩子要主動溝通、交流。家長要加強自身的學習,跟上科技發展的最新腳步,及時了解潮流文化,不被孩子反超。

  騰訊社會研究中心今天也正式對外發布《玩得開心、玩得安心——寫給家長的游戲指南》實用手冊,指導家長更好地應對兒童上網和游戲行為。

  《中國教育報》2018年01月12日第1版版名:要聞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