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專家強調,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第二課堂』
2017-12-04 10:00:13 來源: 新華網  作者: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 沈文) 現在,教育方面的各種『育子』『教子』文章,成為微信朋友圈中轉發率很高的文章。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麗穎認為,這些文章多是一些優秀學生學習、成長的個體化經驗,對於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困難較多的孩子不一定適用和有效。

  她強調,家庭教育側重在孩子的養護、養育和人格的培養。它不是學校教育的『第二課堂』,更不能『學校化』。

  康麗穎教授是在3日舉行的『家庭教育學科建設——大學的責任:首都師范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第二屆學術論壇』期間提出上述見解的。她認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著不同的功能。家庭教育具有個人經驗的傳承和分享的態度,是一種非正式教育。諸如與他人相處的教育、好家風的傳承等,這些對於孩子未來發展有重要影響的教育大都由家庭教育完成。而學校教育是一種公共教育的制度性安排,強調人的發展的同一性。由於昇學壓力等原因,一些家庭的家庭教育出現失衡,事關孩子健康成長的『做人』教育被忽略。一些家長當起學校課程學習、課外補習的『督學』,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也使得親子關系變得緊張。根源在於家庭教育在一些家庭成為應試教育的延伸。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十分復雜,一些家長無意中把家庭教育看成是學校教育、應試教育的輔助性教育,無疑是原因之一。

  她進一步分析說,在中學階段,課業難度日益增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差距明顯,不少家長為此焦慮,也導致家庭教育錯位程度不斷加深。為此,家長要科學分析孩子學習掉隊的原因,從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勇於克服困難品質的培養等方面入手,補齊家庭教育的短板,使家庭教育揚長補短,促進孩子的學習進步與成長。只有這樣,家庭教育纔能走上健康的軌道。

  她呼吁,大學要負起家庭教育專業化責任,加強學科建設和實證研究,為家庭教育提供科學指導,不讓不科學的家庭教育觀點和方法誤導家長和公眾。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