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父母的『適當之力』讓孩子走得更遠
2017-11-09 09:53:25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作者:邱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據《成都商報》報道,成都一名年僅十歲的男孩瑞瑞於近日舉辦了個人首場獨奏音樂會。比這場『首秀』更叫人吃驚的是,小小年紀的他,早已熟稔數門外語:可以用英語寫上萬字的小說,還可以用德語在『喜馬拉雅FM』上講音頻故事。如此一路開掛的孩子,稍經媒體發掘,即被奉為『神童』。面對洶湧而至的贊譽,瑞瑞的媽媽卻坦言孩子其實很普通。撒嬌、偷懶、闖禍……凡是同齡人有的特點,幾乎一樣都不少。那瑞瑞究竟『贏』在哪裡呢?

  從兒童的心理發展來看,十歲左右的年紀的確猶如一個分水嶺,可以初窺其將來的人生軌跡。比如,喬布斯就是在這個年紀成為惠普計算機科學演講會的常客,這與他們後來的人生建樹頗有關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紮克伯格在人生的第一個十年獲得了一臺電腦,從此癡迷於編程。於是,父親先是鼓勵他自己搗鼓,後來請了軟件開發員給他上課,乃至帶他到大學旁聽研究生計算機課程,直至他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為止。這一經歷,與瑞瑞的成長較為相像,當父母很早就發現他對音樂有興趣時,為了創造更好的條件,不惜全家移居,多次拜師學藝。

  以瑞瑞母親的觀點來看,任何普通的孩子,均有獨特的一面,家庭教育若能在孩童成長的季節裡,踩准節點,順應規律,施以牽引、托舉、點化的適當之力,則孩子未來的『贏家』之路必會寬很多。所謂『適當之力』,是指在孩子的興趣與潛質端倪初露時,進行鼓勵與扶持,使之有生根的土壤和發育的養分,不放過任何稍縱即逝的靈光乍現。瑞瑞和紮克伯格的父母,即是此類的代表。家庭教育的一大誤區在於,許多家長視孩子為自己年輕時未遂的願望或志向的繼承人,填報了諸多『還願』情結濃厚與功利心過甚的培訓班,孩子疲於應付之際,錯失特長與稟賦的黃金發展期。一對聰明的夫妻,生育的子女即使天資再普通,也不會選擇以己之短克人之長,教育的秘密就如同田忌賽馬,只有找准孩子的長項與發展節律,纔有力可借,有枝可攀。

  另一方面,『適當之力』還表現在家長的主動性上。瑞瑞何以懂得多門外語、學得精湛的琴藝?原因之一是父母曾留學德國,英語、德語作為必備技能很早就成為家庭教育的自然組成,其母又偏愛音樂和文學,孩子在此方面若有天賦,很早就可發現、培養。這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家庭教育的建設性、前瞻性與具體環境、文化乃至榜樣的作用密不可分。每個孩子均具有多元智能的開發潛力,父母巧借職業之力、社交之力、文化之力等,也可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教育效果。

  所以,『神童』也好,『贏家』也罷,他們並不是朝夕煉成的。恰恰相反,他們的成長往往是有跡可循的。關鍵是,家庭教育須找到合適的著力點,在恰當的時候和恰當的地方,給予孩子恰當的幫助。這一點,纔是瑞瑞的家教給世人的啟發之處。

  (作者系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中學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7年11月08日第2版版名:中教評論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