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一零一中學學生高溶參加中央電視臺科技節目。夏煥春供圖
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同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也進入新的時代,中小學教育即將擔負起新的使命。那麼,面對智慧教育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學校當如何應對,從而『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近日,由中央電化教育館和中關村蘭德科教評價研究院在北京市一零一中學聯合主辦的『智慧教育和基礎教育創新發展』首屆研討會對此進行了揭秘。
面臨挑戰——
首先要改變的是人的智慧
『新的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教育變革的內生動力,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聚焦於助力人的全面發展、自由發展和個性化發展,包括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續、更加適合和更加開放的教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政策局局長鄭永和說。然而,現實的情況則需要我們付出更多努力。
『這一次技術變革跟若乾年前的技術變革相比,在推動基礎教育發展上,從手段、理念和方法都有所不同,與原來更多停留在技術手段層面的變革相比,這次首先變革的應是教育理念,也就是說,隨著當前技術手段的推進,智慧教育首先要改變的是人的智慧。』北京市海淀區教委主任陸雲泉說。
這一說法得到在場的幾位校長的佐證。北京市八一學校校長沈軍說:『我們最近請人在分析學校的信息化水平,得出的結果並不好。不是硬件原因,而是在軟件方面,全校沒有統一認證,沒有進行整體的大數據的整合,不同平臺都各自獨立,大數據根本就運行不起來。歸根結底,在於人的因素——對於信息化的理解,青年教師尚且還停留在做課件這樣最基礎的階段,更何談進行課堂教學乃至學校的變革。』北京市第四中學副校長譚小青坦陳,學校很早也配備了一些最為先進的信息技術設施,但真正用於課堂教學或其他適當地方的微乎其微。『我覺得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新的技術或者一個新的時代到來時,觀念轉變特別重要,接著是管理要跟上來,再就是教師的教育行為要改變,最後是教育評價問題——這個問題特別重要,只要高考成績差不多的話,學校可能不會去計較教師用了什麼技術。此外,我們的政策一時也難以跟上這樣一個時代的到來。』
北京21世紀國際學校是一所私立學校,在智慧校園建設和人工智能引進上有著先天的政策和資源優勢,但校長范勝武卻依然有著說不盡的困惑:『像我們這種有著自主自願把智慧教育引入教育教學的學校,怎樣纔能從高層整體獲得一種更具標准化和體系性的引領?希望教育部和中央電化教育館這樣的上級部門給學校提供更多的幫助。』
戰略選擇——
加強教育科學基礎研究
透過這些在學校層面的挑戰,我們應該追溯到其更深處的根源。『我們現在都講要按規律辦教育,教育改革要遵循教育規律,那麼,到底有哪些是教育規律?』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長趙沁平追問。
關於這個問題,鄭永和在闡述現階段國家自然基金委和教育部對智慧教育的戰略部署時多有涉及。他提到,目前通過研究已經得出了一個新的教育模型:其底部由基礎規律部分構成,包括知識本身、人以及教育教學的關系等;其中部由技術與方法構成,包括學習環境建設與評價、學習資源與認知工具等,如教育大數據;其上部則是教育實踐,包括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評價、教育治理和教育供給等。當前,中國的教育研究現狀是,在底部規律層面比較缺乏,其次是中部方法層面,而現在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上部的教育實踐層面。所以現在的共識是,如何快速聚合自然科學的學術力量來解決教育科學的技術問題。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傳統的課堂將會變為智慧學習課堂,教學呈現為靈活移動的線上線下融合交互;可虛擬現實的智慧教室,將更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發展;評價方法也會發生巨大變化,學習評測將會是一個全鏈條的通過大數據形成的整體反饋系統,而不再是僅僅一次高考。在教育治理方面,多維數據會使教育資源的獲得更為公平。鄭永和提到,人類社會從工業化時代進入到信息化時代之後,面臨新的需求和未來發展的挑戰,課堂教學會有很多新的技術包括虛擬現實、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融入,這將使教育進入一個新的平臺,產生新的教育生態,比如靈活的、多樣的、開放的、終身的個性化教育。所以,在認知規律、教學規律和教育管理等方面都會產生巨大變化。在這種情形下,許多重要的教育基礎科學問題被提出,亟待我們給予研究。
『新的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教育變革的內生動力。加強教育科學基礎研究,是推進教育創新的一個根本需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會廣泛吸引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開展多學科交叉的技術研究,解決教育創新發展中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更好地運用自然科學研究成果,重構教育學體系,更好地促進教育科學研究領域與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交叉融合,從而推動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和創新人纔培養,為辦好中國特色、世界水平、人民滿意的現代教育提供科學支橕。』鄭永和說。
實踐探索——
啟動教育發展新的引擎
其實,對於人工智能時代的挑戰,很多地區和學校已經做了積極的應對。
北京市海淀區正在建設區域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共享平臺與各校自己的平臺,並將之融入教育運行之中,由此轉變教育觀念,推進個性化教育發展及從以教為中心到以學為中心的轉化,創造一個好的教育環境,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北京市八一學校也擬定教師信息素養相關標准,推進學校信息化水平。其他很多學校也有諸多值得借鑒的探索。
『未來教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道德和情感教育,我們需要用它去避免機器被人利用,從而成為控制和奴役人類的工具。』北京市一零一中學副校長熊永昌說。基於這樣的判斷,該校課程一方面堅持強化紅色主題,加強學生職責與責任擔當意識;另一方面將道德與能力的培養滲入課程群,增強學生的道德情感與精神的培育塑造。同時,還專門開設領導力系列課程群,來加強學生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的培育。該校的生態智慧課堂,則本著尊重、喚醒、激勵和發展生命的課堂生態屬性,通過喚醒生命智慧,豐富情感體驗,來培養未來人纔。『我們的智慧教育跟過去的教育信息化是有區別的,它依托物聯網、雲計算、語音與圖形識別和虛擬現實等構成的教育智能系統,形成情感與感知無縫銜接、全向交互的智能管控體系。』
對於這些先行者激流勇進的探索,中央電化教育館館長王珠珠給予充分肯定,並熱情鼓勵:『智慧教育是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的引擎,是這個時代的一個必然選擇,在智慧教育時代如何面對機遇與挑戰、如何運用先進的技術促進教育公平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在日益開放的教育生態環境下,我們需要提昇自信、不斷創新。』
《中國教育報》2017年11月01日第5版版名:校長周刊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北斗三號全球系統已提供七種服務
- 教育部:堅決查處變相違規學科類校外培訓
- 歷史文化遺產屢遭破壞怎麼辦?問責問效!
- 比常年同期多一半!京津冀降水增多,有啥影響?
- 2015年巴黎恐怖襲擊案正式開庭審理
-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及周邊地區將放寬防疫限制
- 菲律賓執政黨正式提名杜特爾特為下屆副總統候選人
- 白俄羅斯衛生部長:有興趣在白實現中藥本地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