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傳統文化教育的課程化行動
2017-11-01 09:51:28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作者:彭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固本、鑄魂、打底色,應定位於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時代、活在當下,讓學生經由有形的傳統文化,感悟形而上的悠久文明、不朽思想、無窮智慧,進而將各自的生命體驗與優秀文化融為一體,鑄就一生行走的力量。

  推進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化』是個需要堅持的行動方向,亦即通過課程化,把握好價值定位、課程標准、課程內容、實施模式、教學活動等,整體、系統、規范、有序、常態、深入地落實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第一,把握兩個定位。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固本、鑄魂、打底色,應定位於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時代、活在當下,讓學生經由有形的傳統文化,感悟形而上的悠久文明、不朽思想、無窮智慧,進而將各自的生命體驗與優秀文化融為一體,鑄就一生行走的力量。因此,傳統文化課程要超越知識掌握、技能習練,落腳於素養發展、價值涵養、人格提昇,展現『以文化人』的特質。

  第二,目標漸次明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課程化定位之後,還需要按照一定邏輯,由區域教研部門或學校研制課程化行動指導綱要,對區域或不同學段的學校行動提供必要的引領。任課教師需結合各自的學段特點以及所選主題和內容,制定教學目標。這樣,形成由高到低的三級目標,讓傳統文化教育切實『落地』。

  第三,突出核心元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悠久獨特、蔚為大觀,在廣博浩瀚、流光溢彩的形式或物態中,蘊含著深邃燦爛、歷久彌新的『內核』——思想、信仰、精神、智慧等。除呈現於大量經典外,還體現在戲曲、書畫、歷法、禮儀、民俗、方言、農耕、刺繡、剪紙、茶道以及傳統體育項目等方方面面。應將它們放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理性地加以精選和分類。應著力發掘距離學生更近、讓學生更感親切的地域性特色化傳統文化資源,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鮮活地綻放出鄉土色彩,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遞出強大的本源力。

  第四,架構立體模式。統籌學科課程、專題課程和實踐課程等三類課程。傳統文化並不是單項的存在,筆者提倡主題單元式綜合構造,即圍繞一個文化主題,以『項目學習』的方式,架構一個單元式『文化系』,引領學生經歷綜合、完整的文化旅程。這種主題系列化、內容集約化、體量適度化、方式關聯化的課程構造,不僅可合理使用課程計劃,避免課程表臃腫,還可以防止傳統文化教育雜亂、零碎、散漫,有助於學生經歷深刻的文化體驗,形成立體化文化概念及價值認知。

  第五,落實教學活動。這些教學包括專題指導課如經典誦讀、書法等,學科嵌入課,活動體驗課如儀式活動、調研活動、踐行活動等,引領學生以多樣互補、綜合協同的方式展開課程學習。堅持知行相合,讓學生通過主體體驗,真實觸摸傳統文化的精華,切身感受優秀文化的魅力,成功內植優秀文化的精髓,積極生成和傳遞優秀文化的力量。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州市教學研究室)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31日第7版版名:理論周刊·教育科學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