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合並本科錄取批次將帶來什麼改變?
2017-08-31 10:39:09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 楊三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原標題:合並本科錄取批次將帶來什麼改變?

  今年高考錄取階段,北京、安徽、河南等地沒有公布本科第三批次最低控制分數線,本科第二批次最低控制分數線也大幅降低了,原因是這些省份今年高招錄取時合並了本科二三批次。

  據統計,從2011年山西、山東、福建三省率先合並二三本錄取批次招生以來,全國多數省份都進行了二三本合並招生。這也意味著,『三本』這個概念正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讓不同高校在同一起點上公平競爭

  天津大學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工作人員張立遷認為,當初設置不同批次的另一個原因是沒有計算機等信息化工具。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並從2015年起在有條件的省份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

  政策大方向明確之後,各省份合並二三本錄取批次的改革速度加快。到2016年高招時,已經有河北、廣東等共計15個省份合並了本科三批。

  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別敦榮分析,分批次錄取制度形成的大背景是我國高等教育不發達、毛入學率比較低,高等教育處於精英化階段。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高考錄取方式也就需要進行相應改變,『改不改最終都會走到這條路上去,只是時間問題』。

  『合並二三本招生對二本院校有衝擊,但對三本院校是好消息。』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講師張端鴻介紹說,一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缺乏辦學特色,而獨立院校和民辦本科院校依托市場,搞企業人纔定制,跟行業互動較多,把行業和企業的力量吸納到學校來,辦學機制靈活,辦學實力不斷提昇,合並二三本招生之後會對前一類學校造成衝擊。

  『過去分批次的時候,三本院校幾乎沒有可能招到優秀生源,現在則有了這種可能,可以招到更優秀的生源。』儲朝暉肯定了改革對三本院校的公平意義。

  河南成功財經學院是一所民辦本科院校,其前身是與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合作建設的獨立學院,2012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高校。今年,河南省首次合並本科二三批次招生,這也意味著河南成功財經學院將在河南等地進入第二批次錄取范圍。

  對於合並二三本錄取批次的影響,河南成功財經學院院長吳澤強說:『二三本合並後,打破了原有人為將高校分級分類,消解了社會對民辦高校的偏見,讓高校都能夠在同一起點上公平競爭,這就是推進教育公平的具體體現。』

  倒逼高校特色化辦學

  『高等教育是個性化的,應該個性化地培養人,不應該是根據分數來決定上什麼類型的學校、學什麼內容,而是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等一系列因素來決定。』別敦榮說。

  『批次在前,就意味著更好的資源配置和生源,所以專科想變成本科,三本想變成二本,二本想昇一本,最後就導致高校沒有個性、千校一面,辦學趨同化。』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周光禮說。

  周光禮認為,合並批次是一個重大改革,背後隱含著從考生選大學向選專業的轉變,對於高校來說,這意味著資源配置方式從行政主導的邏輯向市場化的邏輯轉變。

  『在市場化的邏輯下,每個辦學主體都是一個理性的人,為了招到更優秀的學生,就會辦自己比較擅長的專業,這樣特色也就出來了。你會發現以前是一些大學拼命上專業,因為專業數量意味著學校的資源,但是現在許多大學在減少專業。』周光禮說。

  在儲朝暉看來,合並錄取批次,就相當於拆除了圍欄,使高校和考生實現了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本質性的相互選擇,是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和考生選擇權的重要方面,有利於高校在更大空間內招收合適的學生,實現因材施教,從而促進特色化辦學。

  張立遷介紹說,一些民辦學校可以依靠自身的特色、就業支持政策、高額的獎助學金、國際化聯合培養等形式吸引到合適的學生。這些學校跟企業、行業結合比較緊密,可以把學生輸送到很好的單位,尤其是對那些本來沒有機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他們的目標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而這些學校剛好能夠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辦學質量較高、學生就業出路較好的原三本院校或三本院校的熱門專業,在合並之前的錄取分數線本就高出二本控制線,合並二三本錄取批次之後,它們錄取分數線有可能繼續走高,高於『辦學水平不夠高,特色不明顯,排名比較靠後的二本學校』。

  『合並錄取批次從整體上來說對所有高校都提出了挑戰,即便是北大清華,如果某些專業辦得不夠好,而其他高校的這個專業辦得很好,生源也可能流失到其他高校。』儲朝暉說。

  『問題是高校能不能看到合並錄取批次的趨勢,學校之間的競爭不再是二三本、一二本的競爭,而是辦學特色、辦學實力的競爭,今後辦學特色不鮮明、條件不好就很難吸引到好的生源。』別敦榮說。

  別敦榮提醒高校,合並錄取批次雖然不是強制性地要求高校如何辦學,但是高校得自己去領會,然後采取相應措施。『如果還在安樂窩裡很享受,看不到危機就會出問題。』

  『高校就必須從重視向外部爭名轉向自身建設,更專注於人纔培養質量,以人纔培養質量優勢、就業優勢來吸引考生。』張立遷說,『改革將倒逼高校招生和人纔培養改革,促使高校自覺開展學科、專業結構優化與動態調整機制,引導高校從「大而全」向「小而精」轉變,實現錯位、有序發展,以辦學特色吸引考生,以大學價值觀和人纔培養目標及特點選拔學生。』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熊慶年認為,合並錄取批次之後,高校相對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各歸其位,朝自己的定位去實現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但是,推動高校特色化辦學,還需要多措並舉,需要政府根據不同類型的學校進行評估、資源配置,給不同類型的學校不同的發展空間。而目前,面對改革的新形勢,高校還面臨著如何面向市場需求找准自身定位、實現特色化發展的挑戰。

  考生的選擇空間增大了

  對考生而言,錄取方式的改革也帶來了志願填報方式的改變。合並二三本、一二本後,考生的志願填報有了很多新的選擇。一方面是考生可以選擇的院校和專業空間增大了,以往只能在三本院校中選擇的學生有機會被二本院校錄取。考生可以更多地結合自身的興趣、特長以及志向選擇專業和學校,而不必在上一批次的『鳳尾』還是下一批次的『雞頭』中糾結。

  另一方面,填報的難度也增大了,二本批次裡面增加了大量的民辦本科院校和獨立院校,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在同一個批次招生,學校的區分難度加大。二本批次學校擴容,二本最低控制分數線大大降低,使得以前很多數據失去了參考價值。以2017年首次合並二三本招生的河南省為例,2017年,河南高考文理科最低控制分數線分別為389分、342分,分別比2016年降低了69分和105分。這種種新情況,都增加了院校選擇難度和志願填報風險,給考生和家長選擇學校及專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儲朝暉認為,過去志願填報不需要家長太多辨別學校,造成一些家長和考生不加辨別地填報志願。現在情況發生了改變,家長和考生要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和辨別學校和專業。

  張端鴻則建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該組織公益性的志願填報諮詢服務,為比較落後、偏僻的中學學生提供支持。政府和社會公益組織也有責任出手來為他們提供支持性的服務。』

  考生需思考的不單是『能不能上大學,能上什麼樣的專業』,還應有『為什麼上大學,如何度過大學時光』。『從長遠來看,真正改變一個人命運的是知識與能力的積累,而非學歷文憑的簡單累加。以一種積極、嚴肅、認真的態度,方能不辜負青春年華和大學時光。』張立遷說。

  別敦榮提醒考生和家長,填報志願時不要太過功利,高等教育少則三年,多則四五年,不是一個短期投資,而是一個長效投資,要給孩子們設計一條長遠發展道路,讓他們在這段人生最寶貴的時間,接受他們所希望的教育。他建議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時不要太看重熱門,要看重興趣和愛好;在選擇學校時不要看分數和批次,而是要看學校傳統和風氣、能否對學生負責任等。(記者楊三喜)

責任編輯: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