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教師轉崗工作要多一些人文關懷
從海南省儋州市的轉崗教師來看,差不多都是年齡較大的老教師,這些老教師,在過去的歲月,曾為學校的發展做出過貢獻,對於教育的發展來說,也應該是功不可沒。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教育進入了大數據、網絡化時代,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沒有跟上時代的需要,在這個時候通過綜合考評,讓其轉崗分流從事非教學工作,比如轉崗到後勤服務、教務輔助、檔案管理等,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夠最大限度地做到人盡其用,人盡其纔。
有改革就會有陣痛。如何把教師的轉崗工作做細做好,使他們既心甘情願,又發揮應有的作用,實現價值最大化,這不僅是善待教師的問題,而且是堅持以人為本,讓教育更富有溫情和人性的問題,更是讓教師退出機制有效推進,並且具有廣泛示范和推廣意義的問題。
首先應該充分理解和尊重轉崗老教師。要與轉崗老教師隨時溝通,及時交心談心,減少抵觸情緒,讓他們認識到不管是在教學崗位,還是在非教學崗位,都是學校的主人,都在為學校發展添磚加瓦,都是在直接或間接地從事神聖的教書育人工作。要善於聽取他們的意見,采納其合理化建議,營造尊重轉崗教師的氛圍,增強他們的使命感、榮譽感和尊嚴感。
其次要充分發揮轉崗教師的作用。大部分轉崗老教師在教學崗位上工作多年,雖然他們學科專業知識有可能隨著歲月的遠去而捉襟見肘,但是絕大多數轉崗教師教育教學經驗豐富,對教育也有深厚的情懷,學校除了創造條件,支持他們乾好轉崗後的工作,還應該讓他們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聽課評課甚至獻課,學校還可以開展老新教師結對活動,同伴互助,以老帶新,讓年輕教師借鑒老教師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讓老教師吸取年輕教師鮮活的知識、充滿朝氣的活力,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相得益彰,實現共贏。
還應該看到,一些年齡較大的老教師,之所以不能適應新時期的教育教學工作而被迫轉崗,除了有的自身不注重更新知識,沒有專業成長的自覺外,還與一些學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中老年教師的邊緣化不無關系。一些學校在競課、賽課活動中限定年齡,相應的培訓活動把中老年教師拒之門外,座談會、演講會、報告會,也限定在年輕教師范圍,這對中老年人既是一種傷害,又容易讓他們安於現狀,心灰意冷,失去專業成長的動力和熱情。因此,對中老教師施以更多的自我提昇動力,給以更多的關注關愛,為他們搭建更多的專業成長平臺,讓他們跟上形勢的步伐,應該是我們最大的工作著力點,也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治本之策。不然僅從治標上去人為篩選,那將會有更多的中老年教師適應不了教育發展的需要而被出局,而且還會層出不窮。
人的工作,是復雜而系統的,再好的政策和機制,也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執行和操作,必須要從人文與人性的角度,去印證和考量。如果教師退出,僅是考評之後的轉崗了事,如果缺少了一些溫馨和關懷,再好的初衷,也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作者湯勇,系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農村教育實驗專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