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大學畢業典禮要儀式感更要參與感
2017-07-10 11:49:09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每到大學畢業季,媒體報章總免不了盤點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校長已然成為大學畢業典禮上的『主角』,而校長演講所傳達的思想和價值觀,也成為大學人文精神的總結和凝聚。

  不可否認,畢業典禮也是大學教書育人這個大系統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校長或書記演講的流行,也說明高校越來越重視畢業典禮的儀式感,努力抓住最後的時機向學生傳遞大學辦學的精神和價值,向社會展現自身的文化影響、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然而,大學生對畢業典禮又如何看待呢?最近,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247所高校的713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對於畢業典禮上不能接受的現象,76.58%的受訪大學生選擇『過程僵化,流於形式』,選擇『由於畢業生太多,只有部分學生有參與感』的佔59.05%、選擇『穿著隨意,不正式』的佔46.56%、選擇『氛圍不夠莊嚴隆重』的佔33.8%。(《中國青年報》6月19日)

  平心而論,任何重要的場合、重要的儀式,總免不了一些固定的、無法免除的程序,比如,邀請重要人物發表演講,畢業典禮總需要保留傳統,就難免會產生一些相對刻板的印象。當然,大學畢業典禮在設計上也並非只能這樣,仍然可以作出一些創新。

  首先,在演講者人選的確定上,除校長演講這個保留環節,可以邀請更多學校的教職員工、畢業校友等共同參與。幾年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邀請宿捨管理員吳光華登臺演講,吳阿姨的一席真心話,打動了不少畢業生,在網絡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近年來,不少教授的演講也帶來了不少的新鮮感,比如,北京大學的饒毅教授,535個字的演講在4分鍾內贏得了9次掌聲。

  其次,一個普遍現象是,許多院校因為畢業生太多,只能有部分學生參與畢業典禮,有的學校甚至因為缺少大的場地,導致學校不能召開統一的畢業典禮,這給畢業生帶來的,不能不說是一種缺失和遺憾。

  第三,在畢業典禮的程序設計上,沒必要完全是一成不變的校長演講、畢業生代表演講等,也可以穿插一些短小的節目,或者是有趣的環節,讓低年級的在校生也可以參與進來,以互動的形式,為畢業生送別。

  此外,畢業典禮也是一份『成人禮』,不僅需要隆重的儀式感,也需要更多的見證者。大學可以邀請更多的家長參與到畢業典禮上,親眼見證子女在大學時光裡的成長和成熟。

  第四,與普通本科院校不同,高職院校的畢業典禮並沒有學位授予這個環節。這使得高職院校的畢業典禮總缺了不少『儀式感』。而且,不少高職生都是在第三年結束頂崗實習之後,返校參加畢業典禮的,高職院校的畢業典禮也更應該體現出一種關懷和溫情,讓學生體會到學校的溫暖。

  筆者認為,高職院校也可以給學生們穿上特制的禮服,單獨頒發畢業證書,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學校對其關注和關心,這也是在增加學生對母校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總之,大學畢業典禮在增強儀式感、注重語言育人的同時,不妨多一些延續性、拓展性、細微走心的活動,多一些參與感,讓教職員工、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畢業季,通過親身體驗,用行動來增強凝聚力。

責任編輯: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