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章瑩穎事件告訴我們:留學安全謹遵『三大鐵律』
2017-07-10 11:31:0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樊未晨 實習生 苟洪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我也知道出國留學有風險,但這件事讓我實實在在感受到危險就在身邊。』在北京師范大學人文科學實驗班就讀的小史說。小史下個學期就要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進行交流,讓她害怕的是不久前發生的中國留學生章瑩穎在美國遭到綁架並生死未明的新聞。

  本科畢業於中山大學、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的章瑩穎,今年4月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交流學習,6月9日失聯。這件事引起了當地華人和祖國民眾的普遍關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於6月30日宣布,已逮捕一名涉嫌綁架中國訪問學者章瑩穎的27歲男子。令人遺憾的是,FBI表示相信章瑩穎已經死亡。

  近些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仍在持續增長,據教育部公布的數字顯示,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4.45萬人,較2012年增幅為36.26%。可同時,人們也發現留學生在國外失蹤、遇害的事件也在增加。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經由媒體公開報道的留學生海外安全事件已有幾十起:去年4月,在澳大利亞留學的成都女留學生冷夢梅失蹤;去年5月,中國籍赴德留學生李洋潔外出跑步不幸遇害;去年9月美國紐約州雪城大學一名中國留學生在學校附近的一所公寓外遇槍擊身亡……

  據報道,當地時間7月5日下午,美國伊利諾伊中區聯邦地區法院埃裡克·朗法官判定章瑩穎綁架案的嫌犯克裡斯滕森不得保釋,將無期限羈押至判決。在當天的聆訊中,美國助理檢察官出示了新的證據,包括在一次有關章瑩穎的追思會期間克裡斯滕森被監聽到宣揚『一個完美受害者的特征』等情況。

  雖然章瑩穎事件只是個案,人們在祈禱章瑩穎平安無事。但不可回避,中國家長內心的擔懮都在增長。家長們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就是那個有『完美受害者的特征』的人。而事實是,跟可怕的安全事件相比,很多中國留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相當欠缺,甚至有人說那些承載著家長滿滿的期盼走出國門的孩子,簡直就是『傻白甜』。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了多名國內外的家長、學生及各方專家,試圖尋找一些能迅速把我們的『傻白甜』留學生武裝起來的妙招。畢竟,跟學業、成就比起來,生命是最為珍貴的。

  鐵律一:低調不『炫富』給壞人一個『不傷害你』的理由

  中國孩子缺少安全防范意識,很多時候是自己『引禍上身』。這幾年媒體上曝出的中國留學生被搶事件跟『炫富』行為不無關系,甚至有些孩子剛買完『豪車』就遭遇了搶劫。

  『你要給小偷一個不偷你的理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王大偉教授在近幾年的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行前集訓上都提到了這個觀點。

  王大偉教授舉過這樣的例子:一個女孩子站在火車站,長得很高很漂亮,身旁放著一個大包。這個時候旁邊來了一個小伙子,很有禮貌,給女孩鞠躬說:『我能幫你拿行李嗎?』

  大家通常能想到兩種答案,第一種答案,女孩子說:『好啊,咱倆是不是老鄉啊,一塊兒走吧。』第二種答案,女孩說:『對不起,不用了,謝謝。』

  很多人會認為第二種答案優於第一種,不過王大偉教授介紹,還有更好的答案,女孩說:『對不起,我男朋友上廁所去了,馬上就回來。』

  中國有句古話是: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這種回答其實就是打消了壞人的企圖,不給壞人傷害自己的理由。

  『在位置比較偏僻而且同行人少的時候最好把貴重物品,比如項鏈手鏈什麼的收起來。』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已有一年交流經歷的文瑜說,這是不少留學生總結出來的,避免讓壞人盯上自己最直接的辦法是『盡可能保持低調』。

  正如文瑜所說的那樣,不少專家提醒『炫富』的行為其實是把自己暴露在『壞人』面前,是自己在吸引『危險』來到自己身邊。

  『現在很多安全事件更容易發生在低齡留學的孩子身上。』新東方前途出國美國研究生部總監田旺說,這樣的孩子通常父母收入較高,家長也比較溺愛。這些孩子出國之後,由於環境變化比較大,又失去了家人的寵愛,往往心理落差比較大,如果調整不好很容易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鐵律二:女生出行結伴同行落單要巧妙學會辨別『壞人』

  『其實在章瑩穎事件中,還是存在避免悲劇發生的可能。』田旺說,如果當時章瑩穎能與伙伴同行就會安全得多,『在國外,切記不能長時間讓自己與異性獨處』。

  尤其對於女性,『結伴同行』『不與陌生異性獨處』幾乎是專家給出的國外留學的安全『鐵律』。

  有同伴同行不僅有助於避免被壞人侵犯,即使遇到了危險事件也會讓救助更加及時。

  『每個人都要建立好自己的朋友圈。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要有可以相信和依靠的朋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在獨立生活時,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合理利用身邊資源。

  『如果,當時章瑩穎能把自己的行蹤及時分享給自己的朋友,也許人們能更早覺察到她的失蹤。』田旺說。

  不過,我們出行的時候並不是每次都能找到同行伙伴,一旦『落單』應該如何自我保護呢?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一次為公派留學生進行的安全講座上聽到王大偉教授給出的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一個人獨行時,最危險的情況是出現了尾隨者。

  王大偉教授告訴大家首先要確定尾隨者是壞人還是恰好同路的陌生人,最簡便的辦法是:『馬上走到馬路對面去。』這個時候,如果尾隨者是『恰好同路的陌生人』,那麼他一定會按照自己的路線繼續走下去,而如果是有不良企圖的壞人,則很有可能也會尾隨著過馬路。這時,還可以再次使用『過馬路』的辦法,通過這樣的過程有可能甩掉『尾隨者』。

  很多專家指出遇到危險時,安全的撤離是首先要選擇的策略,如果真的遇到『正面交鋒』的情況,也要盡最大努力快速解決。王大偉教授介紹,當與『壞人』足夠近的時候『戳眼睛』『揚沙子』可能會比較快速讓自己脫離險境。

  鐵律三:不能太過自信要熟悉身邊的保命信息

  『標有安全警示的區域一定是有危險的,要時刻保持警惕。』熊丙奇說,有些中國學生容易把一些安全警示當成『擺設』。

  這跟我們的孩子在國內接受的安全教育不足也有關系,『當前國內的安全教育多以灌輸概念為主,沒有做到「具體而微」。』熊丙奇說,比如,我們常說『不能相信陌生人』,但究竟什麼是陌生人?這些概念並沒有明確告訴孩子。

  現在,我國的中小學也跟國外學校一樣會進行安全的模擬演練。但是,『很多組織者不把安全演練當回事,而是當作一個任務來完成。』熊丙奇說。

  

  田旺介紹,曾經有一個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的學校參加安全模擬演練而引發的事件。當警報聲響起的時候,學校裡所有學生都撤離了教室,唯獨這名中國留學生遲遲不離開。在這位留學生看來,這些演練不過是形式,又不是真的災難來了。後來學校給這位學生很嚴厲的處罰,『因為,學校認為他的這種行為就是一種安全隱患,很可能將來會危害其他人』。

  『我們學校無論白天和晚上各個教學樓、圖書館、街道都能時不時看到穿制服的人在巡邏,路邊每隔不太遠的距離也都能看到醒目地標有「emergency」的報警杆子,同時學生的手機號碼和郵箱都在學校的名單裡,一旦有任何潛在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學生都會在第一時間收到提醒。』文瑜說。

  不過,正因為我們在中小學階段沒有受到很好的安全教育,所以,當危險真正來臨時很多留學生卻對身邊的這些保命信息『視而不見』。(記者樊未晨實習生苟洪景)

責任編輯: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