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答案解析
1.【答案】B.【解析】材料中『所以和諧的一個條件是對於多樣性的認同』是關鍵句,因此正確答案選B 。選項A和D錯誤,材料中關於音樂和樂器都是證明觀點的材料;選項C主體錯誤
2 .【答案】 C 。【解析】材料介紹『黑馬』一詞的含義時,用了『原指……』」、』後指……』,表明了這一詞義的變化過程。因此正確答案選C。
3 .【答案】 A 【解析】材料第一句是關鍵句,表明了材料的主旨,因此正確答案選A 。選項B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據;選項C 『為何』在材料中沒有明確交代;選項D主體錯誤。
4 . [答案】 D :【解析]材料中先提出問題:『怎麼辦呢?』然後回答了問題,因此正確答案選D。選項A主體理解錯誤,材料主要不是在討論閏月本身;選項B不是材料的主要目的;選項C在材料中沒有明確表述。
5 . [答案】 D 。【解析]材料用事實證明了濕地對防洪有重要作用.所以正確答案選D 。選項A主體錯誤,材料的重點不是針對圍湖造田發表看法;選項B過於絕對化;選項C太寬泛。
6 ,【答案】 D 。【解析】選項A主體不對,材料沒有談到『新思路』;選項B太寬泛籠統;選項c是根據材料得出的推論、不是對材料本身的概括。
7 . [答案]C【解析】材料的第一句話表明了核心觀點,後面用『因為』引導出的內容都是在表述持這一觀點的理由.因此正確答案選C。選項A是對材料最後一句話的概括,不是整段材料的觀點;選項B的主體不對,材料的重點不是在談『能源的無謂浪費』問題;選項D是根據材料作出的推論而不是這段文字本身的觀點,而且『價格杠杆會調節能源流向』等在材料中是用來證明觀點的理由而不是觀點木身。
8 . [答案】 C 。【解析]材料第一句後半句(轉折後面)是關鍵句,強調的是商業設計應該『把產品的特質用藝術的方式展現給顧客』,因此正確答案選C 。選項A主體不對,材料不是在談『創意』;選項B把『吸引顧客』放在第一位,與材料原意不符;選項D僅僅強調『關聯性』與材料強調重點不符。
9 .【答案】 C 。【解析】本題要我們指出『硬幣』這一暗喻的本體是什麼。『硬幣』所在的轉折復句是在對『中國的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進行分析,因此正確答案選C 。
10.[答案】 B :【解析】本題的問題和要求特別值得注意,要求回答的是材料抒發了『怎樣的感慨』,即要求回答的是作者的『感慨是什麼』,而不是『對什麼發生感慨』。明白了問題和要求,結合材料最後一句話,就不難理解正確答案選B 。選項A『付出代價』之說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據;選項C是感慨的對象而不是感慨的內容本身;選項D主體不對。
11 .【答案】D。【解析】本題屬於語句排序題,關鍵在於明了各句的性質。句①是作者的結論,其他句子是得出結論的依據。這一結論是對『心理活動』和『創作活動』二者的結論,循著這一順序和思路看其他句子,則句② ④ 說的是心理活動、③ ⑥ 說的是創作活動,則可知舉個材料的順序是:先談心理活動② ④ ,後談創作活動⑥ ③ .再用眾所周知的哲理⑤作佐證,最後得出自己的結論① ,因此正確答案選D 。
12 .【答案】 D 。【解析】材料中無論是歌德、巴黎人還是維也納的盲人,都被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表演征服,因此正確答案選D 。選項A主體錯誤,材料並沒有僅僅強調他的『激情』;選項B的『魔鬼』說不是所有人的感覺;選項c中的『模仿力』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據。
13 .【答案】A【解析】『文化自覺』的作用主要指對『文化』的作用,對文化發展的作用。結合材料中『自主能力』、『自主地位』等可看出,『文化自覺』最主要的作用是使文化的發展方向可以自主控制,囚此正確答案選A。選項B主體錯誤;選項c是『文化自覺』的內涵本身而不是『作用』;選項D將縮小了材料意義范圍,』文化自覺』的作用對象並不僅僅限於『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和轉變』。
14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這個青年的故事的核心是:他在別人指出了他的缺點後,表現出的謙虛使他獲得了對方的認可,因此正確答案選C 。選項A中的』不經意』不符合材料本意;選項B主體不對,材料重點不是談論公司招聘時更看重什麼;選項D與材料內容相悖。
15【答案】 c 【解析】材料中轉折連詞『但』的後面即材料的後一句是重點,因此正確答案選C。
16 .【答案】 B 【解祈】這句話將做對、做錯兩種悄況進行對比.意在強調後者,因此正確答案選B 。
17 .【答案】 c :【解析】材料從黑猩猩入手,闡明了對待物種的科學認識,囚此正確答案選C。
18 .【答案】 C )【解析】材料說『頑童』畫面不斷出現,而且還是生動的『視頻』、佔用『內存』大,都是在表明頑皮學生留下的印象更生動且深刻,因此正確答案選c 。
19 .【答案】 C 。【解析】材料最後一句『采用新的技術措施… … 纔是長久之策』是關鍵句,因此正確答案選C 。
20 .【答案】 A 【解析】材料後半部分,即轉折後是重點。『越來越重視非工程措施』表明防洪理念在轉變,因此正確答案選A 。選項B中的『控制洪水』概括錯誤,『洪水預警、災情評估』等並不能『控制洪水』' ;選項C指出了作者否定的對象,沒有表明作者要支持的觀點;選項D沒有依據,材料中說『越來越重視非工程措施』只是表明原來不重視,現在越來越重視了,但並不表明現在將非工程措施當成主導。
21 .【答案】 A ?【解析】根據橫線後『要著重解決影響… … 發展」』的句意來看.題乾強調的是應該注意把解決問題與發展結合起來考慮,因此正確答案選A 『可持續性』。
22 . [答案】 A 。【解析]綜述和注釋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純粹因為版面限制而去『砍』、刪.是典型的削足適履,因此正確答案選A 。
23 • 【 答案】 A 。【解析】前文表明中華民族『一直』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在新的歷史時期則需要進一步「」增強』,形成前後呼應。後一橫線處填『要求』更明確強烈,且與後文的『呼喚』感情色彩相一致。
24 . t答案】 B 。【解析]從材料的後半部分來看,這種『獨創性和繼承性』是明顯而又確定的,因此第一空填『明確』。第一二空前有『不容』,意思是『不允許』。『地位』不能『不允許』別人『動搖』,而『否定』、『懷疑』與『地位』不能搭配,因此選『忽視』。正確答案為B 。
25 .【答案】 D 。【解析】關鍵看後一空。材料中說到傳媒影響力越來越大、成為大眾的『主要信息來源』,對社會輿論不僅僅是『影響』(語義分量不足),也不是『乾擾』(褒貶色彩不對),也不是『控制』(語義分量過重),只有『引領』比較合適,因此正確答案選D 。
26 .【答案】 C 。【解析】第一空對應前文的『融合』,因此選『滲透』;第二空對應後文的『漠視』,因此選『輕視』。正確答案為C 。
27 .【答案】 B 。【解析!第一空根據前文贊助『滾滾而來』帶來的是水平和速度提高很快,因此選『閃電』;第二空根據後面『慢下來』表明賽車過快影響車手的安全,因此選『危險』。正確答案選B 。
28 .【答案】 A 。【解析】對問題沒有確定答案、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最貼切的是『無所適從』,與『時機』搭配最恰當的是『貽誤』。正確答案選A .
29 .【答案】B【解析】材料並沒有絕對化地說股市都是投機者,因此第一空用『基本』上『在泡沫和負泡沫之間來回奔波』並不僅僅說股票價格不穩定,更指其價格與正常價值關系失衡,因此用『均衡』。正確答案選B。
30 .【答案】 C 。【解析】第一空前後文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因此答案在A , C中選。從文意可看出古人很重視,因此應該記錄得很『詳細』。正確答案選C 。
31 .【答案】 B 。【解析】把』文化衝擊』表述為『文化休克』,更具體形象,所以第一空填『形象』;第二空前說為了『排遣鄉思』而不是要拋棄母文化,選『兼容並蓄』更准確。正確答案選B 。選項A 『事在人為』語義不明;選項C』人鄉隨俗』是一種行為方式而不是生活態度;選項D 『誇張』不符合語義。
32 .【答案】 B 。【解析】投機商的『來料加工』只是為其投機作『掩護』;國內成品油供應緊張,表明市場被『扭曲』而不正常了。正確答案選B 。選項A 『手段』感情色彩不符;選項C 『以… … 為名義』搭配不當;選項D 『犧牲了……市場』搭配不當。
33 ,【答案】 B .【解析】突破點在第三空。把粘稠的藍藻稱為『海油』,是一種『形象』化的表述,因此答案選B 。選項A中的『親切』和選項D中的『幽默』與材料感情色彩不符;選項C 『生動』與句意不符。
34 .【答案】 D 。【解析】 『資本』用『雄厚』形容比較恰當;『走』在發展的(隊伍)的『前列』; 『人力資本』依靠的是『積聚』;因此正確答案選D 。
35 .【答案】 D 。【解析】關鍵是第三空。根據『污水處理費僅是自來水水費的一半』,就得出『使污水重新進人城市水源循環的費用一定比采集清潔水的費用高得多』的結論,是僅憑常識作出的判斷,而不是『想象』、『觀察』、『直覺』得來的結論,因此答案選D 。
36 .【答案】 D 。【解析]材料有強烈的轉折語氣,表明轉折前後是相反或相對的關系。『客觀』上不存在捷徑.但主觀上還是『必須』努力避免走彎路,因此答案選D 。
37 .【答案】 B 。【解析】 『10年過去了』, 『痛楚和無奈』依然存在,結合『似乎還』,應該選『恍如昨口』;由一國而波及整個地區,是一個「』擴展』的過程;可怕的危機讓人今天談起來依然害怕,用『談虎色變』比較合適。答案選B 。選項A 『記憶猶新』與『似乎還』語氣不合;選項C的『歷歷在目』與『痛楚和無奈』不能搭配;選項D的『歷久彌新』與文意不符。
38 . [答案】 B 。【解析]『明確目標、集中梢力』是最常用的搭配,因此正確答案選B 。
39 .【答案】 D 。【解析]第三空是關鍵,根據語氣可以判斷這是一種不可能的假設,只能選『除非』,因此正確答案選D 。
40 .【答案】 A 。【解析】第一空與後文聯系看,強調的是觀察細致,因此填『明察秋毫』;第二空與『細致』相結合共同作『觀察』補語最恰當的是『周密』;第三空領導形成了『威懾力』,員工自然就無法『搪塞』。答案選A 。
41.D解析:第一項等於第二項乘以2加第三項,依次類推。
42.C解析:三角形兩底角之和減去頂角然後乘以2等於中間的數。
43.D解析:前一項的分母加分子等於後一項的分子;前一項的分母的2倍加分子等於後一項的分母。
44.D解析:兩兩之和等於一個數(11,10,9,8,7)的平方。
45.C解析:3、5、7、9等平方加減5。
今年數學運算試題有三個特點:第一,傳統典型試題如『行程問題』、『人數問題』等連年出現的題目,今年沒有出現,詹凱老師在大綱點評當中就明確指出,今年試題將『突破傳統』;第二,試題難度相對平均,沒有過難的題目,能一眼選出答案的題目也很少;第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15道數學運算試題當中,有6道題的答案是『B』,比重較大。
46.【答案】B。
這道題只要看清楚『x、y、z是三個連續的負整數,並且x>y>z』這個條件,很容易發現,B選項的值恰好為1,符合題目要求。
47.【答案】B。
這道題並沒有太大的技巧性,從兩個方向求解都能得到正確結果:或者解方程,或者帶入法求解。求解的時候注意計算不要出錯就行。
48.【答案】C。
詹凱老師在國考基礎班、專項班、衝刺班當中對『等差數列的運算性質』做過詳盡的解析。等差數列有兩條最重要的性質
(1)等差數列的平均值等於正中間的那個數(奇數個數或者正中間那兩個數的平均值(偶數個數)
(2)任意角標差值相等的兩個數之差都相等,即這道題應用這兩個性質可以簡單求解。
因此a7=8+4=12,而這13個數的平均值又恰好為正中間的數字a7,因此這13個數的和為 12×13=156
在最後一步計算當中,可以應用『為數原則』。
49.【答案】D。
在課上講解『幾何題』時給出了四條定理,在這道題當中可以直接應用。
(1)等面積的所有平面圖形當中,越接近圓的圖形,其周長越小。
(2)等周長的所有平面圖形當中,越接近圓的圖形,其面積越大。
以上兩條定理是等價的。
(3)等體積的所有空間圖形當中,越接近球體的幾何體,其表面積越小。
(4)等表面積的所有空間圖形當中,越接近球體的幾何體,其體積越大。
以上兩條定理是等價的。
直接應用定理(4)就可以選出正確答案。
50.【答案】C。
在衝刺班講課當中專門強調過兩個概念『對折n次』以及『折n折』。51.【答案】B。
這道題只要細心計算,就不會出錯。前100頁用去的數字的個數為 9+2×90=189其中,『9』代表1至9這九頁用去的數字個數;『2×90』代表10至99這90頁用去的數字個數。
三位數的頁碼用去的數字個數為 270-189=81
每頁用去3個數字,因此三位數的頁碼一共有 81÷3=27頁
從100頁開始,到126頁,恰好有27頁。
52.【答案】A。
利用整式的恆等變形,這道題就不難求解。在求解過程中引入兩個未知量——假設甲的年齡為A,乙的年齡為B,則根據題意方程『設而不求』的思想,貫穿在詹凱老師講課當中,這種方法在利用方程求解過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3.【答案】B。
上課時曾經指出『講義中數學運算144道試題中最為重要的一道題是第87題,「繳電費」問題。』類似問題曾經多次出現在國家、地方公務員考試當中,詹凱老師上課時曾經用三種解法來解這道題。在這裡只利用最簡便、快速的方法來求解。
如果該用戶15噸水全部都交5元錢/噸,則他應當交75元水費,比實際繳納額少了12.5元。少繳納的12.5元是因為未超出標准用水量的部分每噸少繳納2.5元。因此標准水量為12.5÷2.5=5噸
因此,無論是15噸或是12噸,都已經超過了標准水量,所以用水12噸時,應當比用水15噸少繳納 3×5=15元
因此,用水量為12噸時,應繳納水費62.5-15=47.5元
54.【答案】A。
方程,還是方程!假設有x個不合格的零件,那麼合格零件就有(12-x)個。根據題意10(12-x)-5x=90
解得,x=2。
55.【答案】B。
這道題的入手點是『自然數』,既然是自然數求和,那麼這個和一定是正數。假設小華對n個數進行了求和,那麼根據整數的要求
7.4×n
一定為整數,因此n的尾數只能是0或者5。
如果n=10,則其平均數不到5.5,因為1至10的和為55,而如果重復的數字出現在1至9之間,那麼這10個數的和一定小於55,它們的平均數小於5.5。
如果n=20,則其平均數超過8.5,因為1至19的和為190,而如果重復出現的數字出現在1至19之間,那麼這20個數的和一定大於190,它們的平均數大於8.5。
因此,n只能為15。
從1到14,這14個數的和為105,而這15個數的和為
7.4×15=111
所以,小華多數的數字為111-105=6
56.【答案】C。
這道題是這次數學運算當中難度最大的一道題。關鍵在於從哪個已知條件入手。
考慮未被答對的題目總數為
(100-80)+(100-92)+(100-86)+(100-78)+(100-74)=90
由於必須錯誤3道或者3道以上纔能夠不通過考試,因此最不理想的情況就是這90道試題恰好是有30個人,每個人錯誤3道試題。
這樣,能夠通過考試的人為100-30=70人。
57.【答案】A。
詹凱老師講課時曾反復強調,這類所謂的『排列組合問題』完全可以不使用『排列數』、『組合數』來求解,只需要利用『加法原理』以及『乘法原理』就可以求解。
將2套節目插入3套節目當中,注意到第一套節目之前以及最後一道節目之後還可加入,因此插入第一套新節目時可有4種選擇,等插入這套節目之後,再插入第二套新節目時可有5種選擇。因此總共可安排的播放方案有4×5=20種
這道題很多考生容易錯選為選項B,因為這些考生直接利用了P(4,2)這個『排列數』來進行計算。這樣計算沒有考慮兩個節目同時插在一個節目空檔當中的情況,因此是錯誤的。詹凱老師提醒各位考生,遇見『排列組合』問題,不要隨意使用排列數、組合數,回歸到『加法原理』以及『乘法原理』,解題就不會出錯了。
58.【答案】B。
詹凱老師在講解『折上折』類的『價格問題』時,曾反復強調,這類問題要對折扣進行兩次相除;其次,從出題者的角度來講,為了不『為難』自己,出題者喜歡將原價出為整數價格——即包含10的整數冪次最多的那個價格。這道題應用這個思路可以帶入B進行檢驗,發現正確,快速求解。如果按照常規思路,則可以這樣計算。
384.5+100=484.5元
這個價格是相繼進行了8.5折以及9.5折之後的價格,因此原價為元
59.【答案】D。
這道題搞清楚兩個事情就容易求解:第一,所謂每隔n天去一次的含義是,每(n+1)天去一次,因此題目的條件可以變為『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12天去一次,丙每18天去一次,丁每30天去一次。』第二,需要考慮5、7、8、10四個月有31天。
6、12、18、30四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為180,因此再過180天,四個人纔能夠再在圖書館相遇。而180天後應當是11月14日。
60.【答案】A。
這道題涉及到整式的恆等變形。假設甲、乙、丙三種貨物的單價分別為A、B、C,則根據題意
3A+7B+C=3.15
4A+10B+C=4.20
第一式乘以3得到 9A+21B+3C=3×3.15
第二式乘以2得到 8A+20B+2C=2×4.20
以上兩式相減可得 A+B+C=1.05元
從以上解析可以看出,今年的數學運算與以往傳統試題不大相同,雖然有一些試題與以往國考題類似,但是幾乎沒有一道試題在短時間內無法求解。但是從考試策略看來,這些試題的計算量並不小,有一部分試題的技巧性也比較高。從考生反饋的情況看來,數學運算仍然是平均花費時間較多的一個部分。
類比推理共10道題,統一的題目要求是先給出一組或多組相關的詞,要求在備選答案中找出一組與之在邏輯關系上最為貼近,相似或匹配的詞。實際上,題目有三種表現形式,第一種是給出兩個詞做為一組,然後選答案。第二種是給出三個詞做為一組,然後選答案。第三種是將兩組的四個詞都給出,但是中間挖空兩個。這三種類型的題,難度逐漸上昇。
第一種,傳統的兩個詞為一組的類型。
如:今年卷子的第78題
安居樂業:顛沛流離
A.吸收:放棄B.簡單:雜亂C.雪中送炭:雪上加霜 D.巧奪天工:鬼斧神工
這種題相對比較簡單,首先從邏輯關系上看,安居樂業:顛沛流離是對立的關系,意義相反。其次,從匹配度上來看,他們都是成語。因此,選C。
第二種,三個詞為一組的類型。
如:今年卷子的第82題
爭議:仲裁:聽證
A.訴訟:審判:旁聽
B.通貨膨脹:宏觀調控:貨幣政策
C.突發事故:現場搶救:善後處理
D.交通安全:交通法規:交通警察
這種題目難度高一些,需要考慮第一個詞和第二個詞的邏輯關系,並且還要考慮第二個和第三個詞的邏輯關系。爭議:仲裁:聽證之間的邏輯關系是,爭議可以通過仲裁這樣一個方式來解決,這個過程中可能存在聽證。那麼,最為匹配的是A,訴訟可以通過審判來解決,這個過程中可能存在旁聽。於是,選A。B的錯誤在於,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的一個工具和手段,通過貨幣政策可以進行宏觀調控。這個邏輯在題乾中是不存在的,不能說成聽證是實現仲裁的一個手段,通過聽證可以進行仲裁。所以,B不對。C,D不對是顯然的,這裡不再贅述。
第三種,將兩組的四個詞都給出,但是中間挖空兩個。
如:今年卷子的第84題
()對於知識相當於分析對於()。
A.書本 理論 B. 學習 結論 C.學問 研究 D學生 研究員
這種題目由於題乾沒有給出任何一組完整的詞,因此,不能直接判定所需的邏輯關系。所以,要將四個選項都帶入並進行比較,纔能得出。這裡選擇B,學習為了得到知識,而分析為了得到結論,屬於目的關系。而且,更為快速的思路是,分析是個動詞,是個行為,因此,第一個()也應該找一個表示行為的動詞會比較匹配,這裡『書本』,『學問』『學生』顯然都是不合適的。
79.蛹,經過發育成長,一定會變成蝶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蛹也可變成蠶、蛾、蜻蜓或其它動物。因了這層關系,我們可以推斷,A是完全可以排除;D呢,因為蝌蚪長大後一定會變成青蛙,故不能成為答案。
B、C兩個,看起來都可以成為答案,因為胚胎可以發育成嬰兒,也可以發育成其它物種;而種子可以發育,長出花朵,但也有種子是長不出來花朵來的。
故最貼切的答案應該是B;
86.C
【解析】本題屬於削弱類的題目。通過閱讀論證類題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現有6000多種文字,每兩周消失一種,結論是到2050年,90%的文字消失。根據削弱的三種途徑:削弱前提、論證過程或結論,發現選項C是對論證過程的削弱,說明盡管文字在消失,但是已經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因此到2050年不一定會有90%的文字消失。選項A是說語言學家正在研究這些文字,選項B提到古代文字的遭遇,選項D對比非文盲比例,這些都不能對目前消失的文字起到削弱的作用。
87.B【解析】本題屬於支持類的題目。通過閱讀論證類題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撫仙湖周圍的墓葬群出土古滇青銅器,結論是撫仙湖底的古城就是古滇王城。根據支持類題目的解題技巧:找到前提和結論的差異所在進行補充說明,發現選項B聯系起了墓葬群和古代王城的關系,既然墓葬群裡有古滇出土的文物,而古代王城又在墓葬群附近,那麼墓葬群周圍的水下古城就是古滇王城。選項A、C、D都未能聯系前提和結論進行解釋,不能起到支持作用。
88.D ?c 【解析】本題屬於推出類的題目。通過閱讀陳述類題目的技巧知道:文章主旨是:莫高窟的預約參觀方法有效調控游客的流量。根據推出類題目的解題技巧:從文章主旨尋找隱含的結論或內在的含義,要麼是文章主旨的抽象概括,要麼是文章主旨符合邏輯的進一步延伸,選項D正是對主旨的抽象概括,說明科學的方法(預約參觀)可以創造更大價值(保護了文物和增加了參觀人數)。選項A是說為游客提供了便利,文章中沒有提到,只是說更優質的服務;選項B是說實現利益最大化,過於絕對,不嚴謹;選項C是說之前游客流量不平衡,不能從原文推出。**老師看清楚選項C題目中合理有效的調控和平衡了客戶流量這句可以推出C以前不平衡
89.D ?b 【解析】本題屬於假設類的題目。通過閱讀論證類題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學校規模和師生數量相配套,結論是不批准增加校車。同支持類題目的解題技巧一樣,假設類的題目要求:找到前提和結論的差異所在進行補充說明,發現選項D聯系起了師生數量和校車數量的關系,既然學校規模和師生數量相配套,而教育主管部門不打算擴大師生數量,那麼就沒有必要增加校車。選項A與原文意思無關;選項B未能聯系前提和結論進行解釋;選項C是說適齡兒童不會有較大增長,但是只要有增長就要增加校車,因此表述不嚴謹。
90.B 【解析】本題屬於邏輯游戲類的題目。這類題目一般都有技巧,此題采取代入法即可,將答案代入進行檢驗,很快得到正確選項B。
91.D ?c 【解析】本題屬於削弱類的題目。通過閱讀論證類題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給農民建樓房,結論是節省土地資源。根據削弱的三種途徑:削弱前提、論證過程或結論,發現選項D說明農民搬入樓房以後,因為遠離田地,降低了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率,是對結論的削弱。選項A雖然削弱了前提,說明農民不願意入住樓房,但是在削弱的強度上來看:削弱結論最強、削弱過程其次,削弱前提最弱,因此A不是最佳選項;選項B是說兩者消耗差不多,相比而言,不能很好削弱題乾;選項C是說有些農民的做法,同樣不能很好地削弱題乾。
91題明顯錯誤,要削弱的是節約了土地資源,應選弄名不會拆掉住宅,沒拆反而還佔用了新建設資源,最大程度的削弱
92.C 【解析】本題屬於推出類的題目。通過閱讀論證類題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北方多沙塵,沙塵和土壤偏鹼性,結論是南方多酸雨,北方少酸雨。根據推出類題目的解題技巧:從文章主旨尋找隱含的結論或內在的含義,要麼是文章主旨的抽象概括,要麼是文章主旨符合邏輯的進一步延伸,選項C正是對主旨的抽象概括,說明沙塵天氣可以降低酸雨出現的幾率。選項A是說污染物排放,原文中無法推出;選項B是說南方土壤偏鹼性較少,因為酸雨少的原因有兩方面:沙塵和土壤偏鹼性,因此不能因為南方多酸雨就認為土壤偏鹼性較少,有可能少沙塵是主要原因;選項D是說多酸雨地區也少沙塵天氣,正好顛倒了論證的因果關系。
93.D 【解析】本題屬於推出類的題目。通過閱讀論證類題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合格建築材料中依然含有有害物質,結論是大量使用合格建材,仍會導致有害物質超標。根據推出類題目的解題技巧:從文章主旨尋找隱含的結論或內在的含義,要麼是文章主旨的抽象概括,要麼是文章主旨符合邏輯的進一步延伸,選項D正是對主旨的邏輯延伸,因為大量使用合格建材仍會有害,所以下一步應該就是盡量減少建材使用。選項A、B、C都不能從原文中推出。
94.D ?a 【解析】本題屬於解釋類的題目。通過閱讀陳述類題目的技巧知道:在撤銷減員之前,打算減員3%;撤銷減員之後,佔員工數3%的老城三店被撤銷,但是最後只減員1.5%。看似矛盾的前後關系,一定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釋就是解釋類的題目的解題思路,陳述Ⅰ、Ⅱ、Ⅲ都很好地解釋了矛盾的原因即老城三店中有不超過1.5%的員工補充到其它店中,因此選項D正確。
94選D絕對錯!
題目說的很清楚,內部有調整,新東方老師沒有考慮其他營業部也可能減員,比如一個營業部先減0.5%,再進2%,完全可以維持總體1.5%
95.A 【解析】本題屬於支持類的題目。通過閱讀論證類題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高收入人口中70%以上是本地人,結論是外地人獲得高收入困難。根據支持類題目的解題技巧:找到前提和結論的差異所在進行補充說明,發現選項A聯系起了前提和結論,只有高收入人口中70%以上是本地人,同時外地人在城市總人口中佔有較大比重(大於40%),纔能更好說明外地人獲得高收入困難。否則如果外地人很少的話,高收入中有超過70%的是本地人也屬於正常現象,也就無從談起外地人獲得高收入困難。選項B與A意思相反,不是支持反而是削弱;選項C、D談到了中低收入人口比重,與原文無關。
首先,本次資料分析閱讀量明顯加大。除第二題之外,其餘三道試題均為多重資料。第一題是兩張折線圖結合文字資料的綜合性資料分析;第三題是雙表格資料;第四題仍然是雙表格資料。
其次,題目難度安排存在陷阱。四道資料分析試題當中,最為繁瑣的是第一題。有一些考生會在實際考試當中合理選取模塊順序進行解題,但是具體到模塊內部卻又按部就班的進行解答。今年的資料分析,恰好會在第一題花費大量時間,因為第一題的5道小題,絕大部分都需要從文字資料中尋找信息。
還有,也是今年公考數學部分(數量關系與資料分析)的整體特點。試題看似不難,因此考生在選取哪些試題解答、哪些試題放棄掉的時候犯了難。每一道題都會做,但是每道題也都要花一定時間來完成,最後把所有試題都做完了發現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今年試題的難度安排打亂了考生的考試策略,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這點。
今年的資料分析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動筆少、動腦多』。詹凱老師在公考大綱出來之後的點評當中明確指出,今年的試題將『改動筆求解為動腦求解』。
121.【答案】D。
以往這類問題的D選項『無法判斷』從未作為正確選項出現過,然而這道題根據文字材料的第二段無法得出印刷量增長率在5%以上的企業個數,因為根據『年印刷量在5億至10億對開張之間的企業有26家,其中印刷量增長的有25家,增長率達到兩位數的有19家』這句話,只能知道印刷量增長率分別達到或超過10%以及不到10%(但也是增長)的企業個數。
122.【答案】C。
根據第三段中『年印刷量在10億對開張以上的企業有29家,』以及『年印刷量在5億至10億對開張之間的企業有31家』兩句資料可知,年印刷量在5億對開張以上的企業一共有60家,其中10億對開張以上有11家印刷量減少,5億至10億對開張之間有10家印刷量減少,一共有21家印刷量增長率為負。因此這些企業佔企業總量的比例為 細心的考生會發現,兩類企業中,印刷量增長的企業分別為17家與20家,合在一起為37家,而印刷量減少的有21家,還有兩家企業哪裡去了呢?根據材料推斷,這兩家企業應當是印刷量恰好不變。
123.【答案】B。
根據第四段中『增長5%以上的有14家,保持兩位數增長的有10家』可知,符合要求的企業有4家。
124.【答案】A。
這道題講究解題策略。A選項需要繁瑣計算,因此先不進行判斷。B選項不正確,因為2004年增長量比2001年多;C選項不正確,因為一共有9個年份的增長率大於10%;D選項不正確,1998年的增長量(絕對量)為541-459.81>540-460=80,而2002年的增長量(絕對量)為1067.38-938.91<1070-930=140,因此1998年的增長量超過了2002年的一半。只可能是A選項正確。
A選項當中的『年平均增長率』的概念有很多考生存有疑問。究竟這個『平均』是算數平均值還是幾何平均值?其實在這套考卷的最後一題的表格當中已經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資料分析的最後一題的表1統計了2001-2005年平均增長率,計算的是算術平均值。因此在本題當中,年平均增長率也按照算數平均值來理解。
125.【答案】B。
這道題需要耐心讀材料找答案。A選項不正確,因為2005年印刷量在5億對開張以上的企業,有11+10=21家印刷量減少的企業,11家只是年印刷量10億對開張以上的企業中印刷量減少的企業個數;B選項較為繁瑣,先不進行判斷;C選項不正確,因為2005年增長率在兩位數的企業數為8+13=21家,21家只是年印刷量5-10億對開張企業中保持兩位數增長的企業數;D選項不正確,因為2006年印刷量在10億對開張以上的企業有31家,而印刷量在5-10億對開張的企業有28家,因此年印刷量10億對開張以上的企業佔企業總數的百分比大於50%。只可能是B選項正確,需要注意的是B選項當中年增長率低於5%的企業包括了增長率為負的企業。
詹凱老師認為這道題出的並不十分嚴謹。因為根據文字材料只能知道增長率5%以上的企業數量和總企業數量,增長率在5%以下的企業數量並不能夠由兩者相減得到,因為可能有企業的增長率恰好為5%,這也是為什麼詹凱老師在解析當中提到『B選項較為繁瑣』的原因。但是根據題目其餘選項的明顯錯誤,只能忽略這個不嚴謹之處。
126.【答案】B。
A選項不正確,1994年的增長率為正,因此各大報紙發行量不可能出現萎縮;B選項正確,正因為電子報紙能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報紙的印刷量增長變緩(注意,這並不代表減少);C選項不正確,如果2000年至2002年各大報紙紛紛增加了版面,那麼年印刷量應該增加更快;D選項不正確,『廣告數量』屬於無關信息。
127.【答案】D。
這道題很簡單,從圖中可以看出只有西亞地區的飢餓人口百分比增大了。
128.【答案】B。
發展中地區(總體)的2015年目標為飢餓人口百分比降至10%。有四個地區按照其發展趨勢可以達到這個目標,分別為北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東亞、東南亞
129.【答案】B或C。
這道題存在爭議。對於『平均人口年增長率』有兩種不同理解。
如果按照2%是算數平均值,那麼到2002年,南亞地區飢餓人口總量將變為 億
如果按照2%是幾何平均值,那麼到2002年,南亞地區飢餓人口總量將變為 億
詹凱老師認為,在公務員考試中由於不允許應用計算器,因此計算幾何平均值是幾乎不可能的一件事。從考試性質來看,類似於本題的幾何平均值需要運用高等數學當中的『泰勒展開』來進行計算,超出了數學部分的大綱要求。因此詹凱老師偏重於第一種理解方式,即該平均值為簡單的算數平均值而已。
而且在本考卷的最後一道資料分析題目的表格當中,表1統計了2001-2005年平均增長率,計算的是算術平均值。因此在本題當中,平均人口年增長率也按照算數平均值來理解。
130.【答案】C。
這道題要講究閱讀資料的技巧,需要注意圖形資料中給出的全部都是飢餓人口佔該地區的人口總量的百分比,因此只要某個說法在談論飢餓人口的絕對數量,那麼這個選項一定是無法從圖示信息中獲得支持的。I說法無法獲得,因為該說法在談論飢餓人口的絕對數量;III說法無法獲得,因為該說法也在討論飢餓人口的絕對數量。由此可知,選項C正確。
對於另外兩個說法,確實能從圖示信息中獲得支持。II說法正確,因為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飢餓人口比例最接近於發展中地區(總體)飢餓人口比例;IV說法正確,因為東亞地區與東南亞地區從1992年-2002年飢餓人口百分比都降低了5個百分點,這兩個地區在改善人民飢餓狀況的工作方面最為突出。
131.【答案】D。
這道題很簡單,只要從表1橫向比較四組數據即可獲知。
132.【答案】C。
這道題也很簡單,只要找出選項中的兩個體育項目,女性參加百分比都比男性多的一個選項即可,只有C選項符合這個條件。
133.【答案】C。
這道題略有難度。由於選擇『缺乏組織』的男性比例為7.0%,而女性比例為7.4%,因此全體人群中選擇『缺乏組織』的人口比例一定介於這兩個數之間,只有C選項符合這個條件。這裡對於為何『一定介於這兩個數之間』做一個解釋。假設男性佔人口總量的比重為X,則女性佔人口總量的(1-X),選擇『缺乏組織』的人口佔全體人群的比例為
由於X介於0和1之間,因此這個值一定在7.0與7.4之間。
134.【答案】C。
這道題很簡單,A、B、D三個選項都可以從表2當中直接獲得,只有C選項的說法不正確。
135.【答案】D。
這道題的B、C選項均容易判斷,A選項並不好判斷,但是D選項的後半句明顯錯誤,因為女性因家務壓力放棄體育鍛煉的百分比比男性低,直接選出這個選項即可。
136.【答案】A。
本題需要注意『比重變化幅度最大』並不代表比重增加,比重減少幅度如果很大,也符合題意。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比重變化減少了3.8個百分點,它的變化幅度最大。
137.【答案】B。
該增長率曲線先單調增加之後略微下降,符合這個規律的只有美國、馬來西亞和中國香港3個國家和地區。
138.【答案】D。
這道題並不難。A選項正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始終保持正值且為表格所統計的所有國家中最高,因此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及其佔世界的比重一直在上昇;B選項正確,根據表1可以明顯看出;C選項正確,根據表1可以明顯看出;D選項不正確,因為新加坡的經濟波動比香港更大。
139.【答案】C。
I說法正確,從表1中亞洲四小龍的平均增長率比主要發展中國家低能夠得到這個結論;II說法正確,日本在2001、2002兩年經濟增長率在0%左右徘徊,從2003年開始經濟增長率開始逐漸增大,經濟形勢逐漸好轉。由此直接選擇C選項即可。
III說法並不正確,英國、法國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排名均下降,但是佔世界比重均上昇。
140.【答案】C。
這道題講究解題技巧。如果說法III正確,那麼不用看其餘說法,直接選擇C即可,因此先看說法III。III說法正確,主要發展中國家中國和巴西國內生產總值佔在世界的比重均增加,且排名上昇。
I說法錯誤,由表2可以看出,世界的財富越來越分散到各個國家當中;II說法錯誤,世界經濟強國的排名和地位沒有太大變化,比如美國、日本、德國仍然佔據著前三的位置,因此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
縱觀2008國家公考資料分析考題,不難得出結論:計算量少、閱讀量大,同時發現後兩道題的難度明顯低於前兩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