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校園  >  心靈診療吧
搜 索
將批評化為動力 在自尊被挑戰時接納自己
2008-01-24 09:55:5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如果員工確實犯了錯,當然有必要指出來,但也應盡量避免公開批評。比如對張瀾的著裝和辦公桌擺設,本可以私下善意提醒,提醒無效再批評也不遲。而王姐公開的不點名批評,卻使張瀾懷念起從前的老板娘了。我想,這絕對不會是王姐想要的效果。如果一定要批評,一般情況下應責任到人,以減少不必要的猜疑和誤會,也有助於問題真正得到解決。

  領導者還可以考慮的是,員工出了錯,和管理方式是否有關系?比如辦公室著裝的要求以及其他規則,是否可以先告知新員工?學校的監考通知單,是否可以增加送卷時間和地點的內容?

  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不點名批評這一尷尬呢?

  第一是要坦然接受事實,大方地面對猜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犯錯是難免的。犯錯說明我們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足,但絕不代表我們沒有價值。帶著接納錯誤、接納自己的心態,面對別人的議論和猜疑時,就能更加坦然。比利時心理學家米歇爾·克萊的情感教育課堂上有這樣一個活動:十幾個大學生圍成一個圓圈,每個人輪著來到圓圈中央,其餘所有人發表對他的看法、意見,中間的人可以選擇接受,也可以選擇將別人對他說的話送還。這個活動試圖說明,我們應該而且可以堅定自己的信念和界限,帶著勇氣前行。

  第二是要認識批評的積極意義。對於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於問題,勇敢面對,設法解決。趙雨可以認識到加強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張瀾需要了解職場規則、積極適應;周伊柏可以體會到一味地幫助同事、超負荷工作並不是達到自己目的的最佳方式。如能化批評為動力,積極完善自己,那麼因為批評和誤解而感覺到的痛苦、焦慮也算非常值得了。

  第三,敞開心扉,主動交流,促進理解。在日常工作中,利用機會和同事交流,表達自己的感受,促進彼此了解。請教領導和前輩,在工作中要注意什麼,有哪些明確的規則;觀察那些沒有明說、但約定俗成的規則,及時澄清與同事及領導之間的誤會。

  第四,放松情緒,轉移注意,投入工作。無疑,最有力的回擊和證明,將是你的工作業績。 (鄧利)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