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過後,東莞部分醫院的婦產科,『90後』女孩人流人數比平時增加不少。據醫生稱,來做人流的學生年齡多在16?22歲之間,50%為高中生,還有些大一、大二的學生,甚至還有初中生。(9月18日《信息時報》)
暑假之後是『人流』高峰,這樣的事早已不是新聞——豈止一個暑假,每年的五一『黃金周』、十一『黃金周』,在一些未成年女孩那兒亦已成為『墮胎周』了。墮胎少女越來越多,墮胎人群越來越年輕,令人擔懮。醫學專家指出,未成年女性發生性行為及流產,會對健康帶來很大的甚至是終身的傷害。然而專家的告誡,又有誰聽?
輿論總是將未成年人的性行為喻為『偷吃禁果』,但事實是所謂『禁果』,今天真的還能叫『禁果』嗎?不少女孩根本不認為發生性行為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相反,她們認為有男朋友而發生性行為是很正常的,倒是不發生性行為那纔是不正常了——『禁果』在她們眼中早已成了『開心果』。
對未成年人的出軌,人們已見怪不怪,輿論也已習慣於現成的理由曰性教育缺失。性教育不可或缺。但且不說以性工具、性技巧、性快感等作為賣點的性文化展,就常將自己稱為性教育的載體,即使不攙雜商業動機的對未成年人的一些性教育,如今恰恰也是在圍著安全套做文章。當性教育變成了避孕知識的傳授,孩子們還真的能潔身自好、守身如玉嗎?
正如性的問題並不只是性,更涵蓋了法律、倫理和道德等方面一樣,未成年人的性行為也決不只是未成年人的事。從這個角度考量,與其說孩子把『禁果』當成『開心果』,折射出孩子性生理的早熟或者心路歷程的迷茫,不如說它更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如今『性觀念』、『性道德』的現狀。
誰也不會說今天的社會已充斥犬馬聲色,然而犬馬聲色正從以前的過街老鼠變為招搖過市,卻又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不說正襟危坐於講壇之上的性學專家,怎樣頻頻為『一夜情』鼓吹,更有甚者,連廣播電臺也將稱渲染性生活、性經驗、性體會、性器官和吹噓性藥功能的『五性』節目連篇累牘地播出。在這樣的背景下,不讓少男少女將『性趣』當興趣,把『性福』當幸福,也難!厘清了『禁果』變成『開心果』的來龍去脈,也就明白了該如何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