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考試中心  >  中考
搜 索
技工教育受寵技能精英就業舞臺領風騷
2007-08-27 09:17:4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高技能人纔產生帶動效應

  在中國一重集團公司,填補國家空白的產品源源不斷運往共和國的四面八方,中國一重正以驕人業績為我國裝備制造業書寫著無數個載入史冊的新篇章。然而,很多人卻不知曉,在如此輝煌的背後,是為中國一重提供強有力技能型人纔支橕的中國一重技師學院。這個被譽為培養高技能人纔的『黃埔軍校』吸引了大江南北眾多裝備制造企業的目光。

  一重技師學院只是我省技工教育的典型代表。范友國是我國為數不多的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他是中國一重的技能精英,也是中國一重技師學院的畢業生。

  像范友國這樣走出技校大門承擔技能重任的高技能人纔不在少數。半個多世紀來,中國一重技師學院為以中國一重為代表的我國裝備工業培養了兩萬七千多名中、高級技能人纔。在眾多的畢業生當中,有一大批已成為企業的生產和技術管理骨乾,有的在中央直屬特大型國有企業任高級管理人員,學校也因此被親切地稱作打造技能型人纔的『藍領航母』。

  中國一重技師學院的發展壯大並非偶然。發展的腳步從來沒有今天這樣急促,振興的鼓點從來沒有今天這樣激越。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黃迎新介紹,2003年全國人纔工作會議首次將高技能工人納入人纔序列,確立了高技能人纔的戰略地位。同年,勞動保障部頒布了新技師培養的『三年五十萬』計劃。由此,一個以高技能人纔為引領的技工教育大發展的態勢逐步形成,高端帶動戰略在全國正式推開。我省省委、省政府對技工教育高度重視,省政府於2004年在全國第一個出臺了《關於加強高技能人纔隊伍建設的意見》,在高技能人纔培養質量、評價體系、保障機制、激勵機制等方面實現了突破。與此同時,省政府還從2004年起設立了『黑龍江省技工學校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投入1500萬元,到目前已投入6000多萬元。政府投入專項資金發展技工教育在我省尚屬首次。

  這是我省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的一個強烈信號。近幾年來,全省技工教育投資達2億多元,新增校捨30萬平方米,辦學規模增加1萬多人,實訓場地擴大了4倍,實驗實習設備增加了5500餘臺套。技工教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目前全省有技工院校130所,在校生達到7.5萬人,共開設300餘個職業(工種)。

  黃迎新說,我省技工教育的辦學層次也得到了快速提高,全省成立了9所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15所,國家重點技工學校21所,省部級重點技工學校24所。招生數量急劇增加,2006年全省招生人數達到3.28萬人,是近10年招生最多的一年,比2001年翻了兩番。2007年計劃招生4.9萬人。

  然而,正像人們看到的那樣,技工教育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1996年-2001年,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一些技工學校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期,沒能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調整辦學思路,加之國企改革、減員增效,一些在職職工被裁下崗,用人需求減少,報考技工學校的生源急劇下降,2001年當年招生尚不足1萬人,技工學校減少到166所。

  經歷風雨和強烈的陣痛之後,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深化,國企改革逐見成效,非國有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用工需求開始增加,技工學校畢業生適應崗位要求的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同,技工學校重現生機。2003年-2007年,技工學校在辦學理念、辦學機制、辦學模式、辦學層次上完成了與市場經濟接軌的任務,技工院校的整體實力得到了增強。技工教育重新迎來曙光。

  校企合作有的放矢佔領用人市場

  觸摸技工教育發展的脈搏,便會發現,技校與企業是一對孿生姐妹,他們的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法分開。

  當大慶技師學院的學生走進上海滬東造船廠的時候,他們的技能好、能吃苦、素質高的優勢贏得了一片贊譽,滬東造船廠打出了『鐵人精神走進滬東造船廠』的標語,這無疑是對我省高素質技能人纔的最佳獎賞。

  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的鮮明特色,是院校培養高技能人纔的根本途徑,更是技工教育的質量保證。校企合作經歷了由自發到自覺、由單一到多元、由簡單到全面、由無序到規范、由校企自主到政府主導的歷程。今天,具有現代理念、科學模式和市場化運作方式的校企合作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發揮了前所未有的效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黃迎新說,我省把能否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作為技工院校評估的重要內容,從合作內容到合作形式都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從制定培養規劃、編制教學大綱、開發課程體系、確定教學內容、共建實訓基地、選拔培養師資等進行了全面合作,改變了以往實習、實訓合作的單一內容。這是我省技工教育的優勢和鮮明特色。現在,全省80%以上的技工院校都與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形成了龐大的合作網絡,並總結出8種比較成熟的合作方式:投資合作式、背靠企業式、合作生產式、自辦企業式、入駐企業式、企辦技校式、定向雙元式和訂單式。這8種方式是校企合作共同發展的最佳途徑。

  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招生辦主任付長春介紹,我省技校除同本省諸多企業合作外,還放寬視野,走出省門,和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沈陽、大連等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工業圈的300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大慶技師學院和上海江南造船廠、滬東造船廠深化合作,形成了長期的技能人纔供需渠道。

  更有甚者,需要花錢『買』畢業生。以齊二機床廠技工學校為代表的技工院校培養的學生實現了與用人企業的零對接,這所學校培養的數控專業畢業生,企業每要一名需付給校方2萬元培養費。高技能人纔變成了香餑餑。技校畢業生供不應求,已由過去的『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高技能人纔徹底告別了『物美價廉』的時代,重新走上巔峰。

  就業大門向高技能人纔敞開

  校企合作產生的最佳效應是畢業生與就業市場零距離,從而使令人棘手的就業問題迎刃而解。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黃迎新對記者說,我省技工院校近幾年的一次性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6.8%這一高水平上。而在市場經濟初期,我省技工學校畢業生當年就業率還不到60%。而今,技工院校全年就業率已達98%左右。有些學校畢業生訂單已經排到2010年。在目前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這種高就業率說明了技校畢業生符合了用人市場的需求,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歡迎。

  據了解,目前,技校畢業生在省內就業的,多數都在中心城市工作。到外埠就業的都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等經濟發達地區,且以大城市、國有大中型企業和知名企業居多。學生去的企業好、地域好、待遇好,穩定就業率高。有的還被送出國門,接受培訓,成為首席工人。技工院校畢業生高質量的就業成果令人大開眼界,技校的大門更加火爆起來。

  朱文韜是齊齊哈爾鐵路車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技工學校的畢業生,如今是齊車公司起重機分廠鏜車組的普通車工。朱文韜運用自己在學校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及本領,憑著在學校養成的勤奮刻苦、勇挑重擔、敢於創新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了極不平凡的工作業績。他的一項攻關,就為企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00多萬元。朱文韜榮獲了眾多耀眼殊榮,他是公司首席車工、公司技術能手標兵、、黑龍江省技術能手、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中央企業技術能手、中國北車集團首批25名金藍領之一。在第八屆中華技能大獎賽和全國技術能手表彰大會上,他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朱文韜是齊車公司技工學校培養的無數操作技術工人中的傑出代表。正是這些朱文韜們,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為共和國的工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激烈的用人市場競爭中,他們趟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技校幫農民工喜圓『工人夢』

  家住伊春的農民工子女孫宇來到哈爾濱的一所技工學校學習數控機床。在學校裡,她受到了特別的優待:因是農民工子弟,她被免除了部分學費。

  農民們說:『上技校就是就業』、『上技校就進大城市』、『上技校就當工人』。在我省的一些地區,一個專業帶全縣,一門技能帶全家、一人輸出帶全村的現象並不罕見。技校,成了農民圓『城市夢』、『工人夢』的舞臺。

  我省的技工學校都是農民工培訓基地,在農村勞動力輸出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是我省技工教育的亮點之一。哈爾濱建工技校作為慶安縣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基地,3年來已經輸出該縣近萬名農村勞動力,實現了技能就業、穩定就業。哈爾濱高級技工學校作為五常市農村勞動力輸出培訓基地,通過開展預備制培訓,已經使8000多人脫離了農村,進入城市企業,成了產業工人。

  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技工教育對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想富餘農民,必須轉移農民,提高農村人均耕地面積。黃迎新說,近年來,我省加大了對農村的招生力度,越來越多的農村籍學生走進了技工學校,學得一技之長,進而改變了身份。全省在校生中近80%的學生來自農村。從已經就業的農村學生的跟蹤調查看,技工教育是農村家庭子女向城市轉移的最佳途徑,並被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認同。

  據了解,技工學校在新招收的學生中,農村生迅猛增加,已由2001年的445人猛昇為2006年的21359人。全省在校生中近80%的學生來自農村,使農村學生實現了從農村到城市、由村民到市民、由農村勞動者到產業工人的歷史性轉變。2000年以來,全省技工院校共培訓社會各類人員148.8萬人次。其中農民工培訓60.6萬人、創業培訓1.2萬人。技工學校在促進城鄉統籌就業、推進城鎮化的歷史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國際技工教育的幾種模式

  ●德國高等專業學院實施的『雙元制』,一元在企業實施,另一元在學校裡實施的教學模式。德國雙元制的嚴格培訓,是德國技工教育的精髓,造就了享譽世界的技術工人。它相對於大學教育,把專業理論教學與企業的職業實踐培訓結合得更為緊密。『雙元制』教學模式已經由技工層次教育,上移到高等職業教育。參與職業提昇進修項目者,將得到財政資助,並通過減免部分貸款刺激接受職業進修的人士自主創業。

  ●英國在培養和管理技能人纔並促使就業方面,實行以工作能力為基礎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簡稱NVQ)。此制度最初是為接受11年義務教育後16歲至19歲的青少年提供職業培訓的機會,隨後越來越多的在崗職工或失業人群自覺加入到考證的隊伍中。英國視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文憑等同效力,在地位上有對等的關系。如NVQ4級大體相當於學士學位,5級大體相當於碩士學位。兩者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如獲得NVQ3級的青年,可以申請進入大學學習學士學位課程。

  ●韓國政府設置職業訓練局等,以促進學校職業技術教育和企業內的職業訓練。對職業學校畢業生授予技術員、技能士的職稱。專科大學學生在畢業前,必須在技能士一級或技能士二級的國家技術資格考試中合格,否則學校將不向用人單位推薦。(林樂君)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