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非名校畢業生五種『通道』同樣進入名企
2007-07-20 15:05: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通道之三:完成『n級跳』,實現『曲線救國』

  李開復博士在一篇題為《大專生的出路在哪裡》的博客中提到,他認識的一個學生,多年前的目標就是進入某知名公司的市場部門。但是他不是最好的學校畢業的,而且那家公司根本不收本科生。當時,李博士向這名學生提出了『曲線救國』的計劃:首先,進入一個普通公司做市場數據,做1~2年,多爭取培訓的機會;第二,找機會轉換成市場專員,做數年;第三,找機會換到一個更好的公司做市場,最好尋找一個與他目標中的知名企業有合作關系的公司,這樣就可以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合作關系;第四,在適當的時機申請目標公司的市場部——這個時候,申請的基礎就不在於學歷和畢業院校,而是來自個人能力了。經過多年的努力,這名學生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成了那家知名企業的員工。

  事實上,名企中有不少員工都是通過類似的『n級跳』纔到達目前的位置的。

  楊陽3年前畢業於北京聯合大學,本科學歷。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型公關公司做項目助理。一年之後,漸漸適應了職業狀態的她跳槽到北京一家時尚都市類媒體,同樣是做公關,業績不錯,還策劃組織了幾次大型活動。又過了將近一年,她再次跳槽,轉投到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某日本汽車公司的公關部。據楊陽說,人家正是看上了她『做過具體公關案例,有媒體背景』。

  通道之四:考研進名校,改換門庭戴上碩士帽

  供職於某大型國企市場部的老鄧,每當別人問起他畢業於哪所大學時,都先反問一句:『你問本科還是研究生?』老鄧本科畢業於山東曲阜師范大學——一所被媒體稱為『考研基地』的學校,而研究生則畢業於名校——中國人民大學。

  老鄧是山東人,那裡是絕對的高考大省,奮勇拼殺,他還是沒能在本科階段躋身名校。他說,大學四年,自己『考出去』的念頭一直就沒斷過。本科畢業之後,老鄧成功地考入人大商學院。

  記者注意到,2004年曲阜師大本科畢業生報考研究生的比率為76%,平均錄取率為36%,最好的化學學院達到了67.8%。該校黨委副書記劉新生教授說,這幾年他們學校的畢業生,有不少都通過考研、考博的方式走了出去,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教教學、科研以及其他工作崗位上都成了骨乾。而在以前,他們學校的畢業生絕大多數只能在山東省內就業。

  盡管現在社會輿論普遍認為『大學不應該辦成考研基地』,但對於每一個身處非名校的大學生來說,通過考研換取一個名校的身份和一紙碩士文憑,在就業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無疑是現實而又可行的。

  通道之五:出國留學,提昇就業競爭力

  David本科上的是一所『爛學校』,畢業之後,家裡把他送到英國讀研究生,學的是管理,也算鍍了層金。一年之後,他成了『海歸』,而且順利地進入『四大』之一的普華永道公司做審計。雖然現在的工作跟在國外學的『基本不挨著』,但David想得開:『開闊了眼界,最不濟還把英語練過關了呢!』

  其實這兩條他都說到了點兒上。新東方學校的三駕馬車之一、職業規劃和人生發展諮詢專家徐小平在《仙人指路》一書中提到了留學的三重境界,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獲得就業競爭力。他認為,國內大部分高薪的、有發展前景的工作,都需要外語及各種現代人必備的素質——而這些素質,正是通過留學可以獲得的。

  『面試的時候很順利,因為這樣的企業不太看重一個人的學科背景,他們更強調的是學習能力。』David說,在國外這一年受益匪淺,自己的很多觀念和習慣都發生了改變,變得『更open了』,『以前我的口語也有障礙,不敢說,總是結結巴巴的。現在,完全沒問題!』

  據David說,他在英國認識的不少中國留學生,回國之後都去了外企工作,因為有了海外生活的經歷,他們對這些企業的文化更加認同,而這些名企也認為他們這些小『海歸』更親切。 (方奕?)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