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495萬,比2006年增加82萬,同比增幅達19.9%,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在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下,考上大學不再意味著幸福生活的開始,一條新的社會定律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名牌大學=好的工作單位=有保障的生活』。
不可否認,名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比如,眾多知名企業的校園招聘會基本上只集中在少數名校裡,而一些企業對『名校』的理解也從『211』工程的百所高校縮小到列入『985』工程的30多所。
相比之下,非名校生就顯得有些『先天不足』。不過,先天不足的嬰孩只要營養豐富長大成人後也一樣健壯有力,非名校生只要自己努力也能躋身名企,而且還能和名校生一較高下。在我們身邊,從非名校進入名企,或是國字頭單位的事例舉不勝舉。
『從大學的第一天開始,你就必須從被動轉向主動,必須成為自己未來的主人,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的學業和將來的事業。』現任Google中國區總裁的李開復博士在他寫給中國學生的信中這樣說。他提到,無論身處名校或是非名校,大學生都應該積極地規劃大學四年的生活,因為『任何規劃都將成為你某個階段的終點,也將成為你下一個階段的起點』。
記者通過采訪總結了非名校生進入名企的幾條路徑,僅供大多數要進入非名校的朋友參考。也許,還沒上大學就說就業顯得為時過早,但是,無數的經驗已經證明,規劃越早越有利。
通道之一:積累實踐經驗,給自己的簡歷加分
『大學四年是我們為簡歷加分的四年,是為自己找工作增加砝碼的四年。大家會發現,找工作的時候,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其實,可以這樣說,一些同學大四時找不到工作,是因為他們大學四年不夠努力。』畢業於南昌大學、現就職於某知名外企的小劉這樣說。小劉一共投了約300份簡歷,大都是國內外的知名公司,收到筆試通知約50次,面試通知約50次,最終拿到了5個OFFER。
他在簡歷中,用了相當大的篇幅介紹自己在校期間的實習經歷——華碩電腦銷售實習生,撰寫銷售分析報告,被評為『最優秀實習生』;蘇寧電器江西有限公司銷售實習生;農夫山泉江西有限公司銷售管理培訓生。
小劉說,這些實習經歷不僅給自己的簡歷加分,重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實踐能力,打動了名企的招聘者。對於大學生活,他的總結是:大學四年應該過得充實一些,忙碌一些。但這樣做的前提是,知道自己忙是為了什麼,知道自己生活的目的。
職場網高級職業諮詢師奕丞說,從他掌握的數據來看,無論是名校或者非名校,如果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學校裡處於同年級前50%的水平時,就業應該是有一定選擇餘地的。
通道之二:從名企實習生變身名企員工
每當提到非名校生成功求職,現供職於微軟中國的河南南陽理工學院軟件學院學生李文怡總會被人們津津樂道。
據媒體報道,目前全國軟件專業的學生超過4萬人,學習微軟課程的學生逾3萬人。而去年最終通過實習、留在微軟中國總部工作的只有區區3人——這其中就有李文怡,一位僅僅擁有大專學歷的非名校女生。
談到為什麼李文怡會在眾多名校畢業生中脫穎而出時,曾經領導過她的胡俊高經理告訴記者:『李文怡本身比較聰明和靈活,她身上有兩個比較突出的優點,一個是她性格比較開朗,善於主動做事情,能夠在比較陌生的環境裡很快地適應下來並很好地開展工作;另一個就是她比較有責任心,工作交給她比較令人放心。』
宋先生是一家外企公司的部門經理,他表示,『可能在應聘的時候名校學生會有一點兒優勢,但真正開始工作後,只有最能勝任的員工纔會受到重用。』
因此,對非名校學生而言,直接去名企應聘可能很難讓人『一見鍾情』,但如果先去實習,在實習期間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品質,就有可能俘獲企業的『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