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教育新聞
搜 索
拍照搜題等同作弊 App叫停後如何整改
2021-12-30 11:04:23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陳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對加強教育App管理,推動與『雙減』政策銜接提出明確要求。通知提出,對於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不良學習方法的作業App,暫時下線。整改到位並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後,方可恢復備案;未通過審核的,撤銷備案。

  手機一拍,答案就來。如此『神奇』的拍照搜題App,操作體驗到底怎麼樣?暫時下線此類產品,家長學生和老師有何意見?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和利用這類技術?記者進行了調查。

  『作業做得漂亮,可一到考試就露餡』

  由在線教育機構最先推出的拍照搜題App,在學生群體曾風靡一時。在北京海淀多所學校門口,記者采訪多位中小學生,他們都使用過此類產品,用以幫助完成作業。

  初一學生柳璐告訴記者:『有的知識點看上去很簡單,但自己沒掌握,也不敢問老師。』她通常使用拍照搜題App搜索數學題目,『有的題目,下面還有視頻解析』。

  濟南某小學校長王涵第一次聽說拍照搜題App是在一次校內會議上。她聽老師們聊起,班裡總有那麼幾個學生,『作業做得漂亮,可一到考試就露餡』。

  王涵調查後纔發現背後的『貓膩』,許多父母忙於工作,疏於對孩子學業的關心,而孩子則利用拍照搜題App『不動腦筋』地完成作業。

  『不僅可以直接搜出數學題的正確答案,連解答過程也一模一樣。』該校數學老師杜計平好幾次看到『雷同作業』。他認為,這跟抄作業『沒有區別』,『有些學生以為自己看了答案後能理解,就算學會了。但事實上,能看懂答案和獨立做出來,完全是兩碼事』。

  記者調查發現,不光是數學、化學、物理等理科類作業,部分語文作業也會出現『抄襲痕跡』。『學生作業中的一些詞語、句子,搭眼一看,就敢肯定不是一個五年級學生能寫出來的。』一位小學語文老師說。

  作為校長,在了解了這些情況後,王涵立即『采取措施』:要求各班加強家校聯系,告知家長使用拍照搜題App的危害;盡量讓學生在學校自主完成大部分作業;要求老師多布置側重於答題過程的開放性題目。

  部分『家長模式』設置形同虛設

  2013年,拍照搜題App首次出現,隨後多個線上輔導平臺都上線了類似產品,一些頭部品牌更是得到多輪投資。資本熱情退去後,如今賽道上只剩下寥寥幾個知名拍照搜題App。

  此類產品的操作體驗到底怎麼樣?近日,記者在手機應用商店裡發現,依然有多個拍照搜題App可供下載。下載進入某App後,發現其首頁已無『拍照』或『搜題』等關鍵詞,取而代之的是『視頻答疑』『搜索答疑』等字眼。點擊進入後,依然可以使用拍照搜題功能。

  目前,多數拍照搜題App已提供有『學生和家長/老師模式切換』功能設置,記者在『學生模式』下隨機搜題,結果顯示『家長認證成功後可查看完整解析內容』,但是『家長認證』僅需提供任意成年人姓名及身份證號碼即可,不需要進行人臉識別等進一步操作。

  有部分App可通過綁定微信小程序,切換至『家長模式』。家長可以通過日報、周報、學期報告、實時錯題本等可視化學情報告,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

  但是,也有一部分拍照搜題App的『家長模式』,設置煩瑣復雜,操作難度較高。

  在中國農大南門,記者遇到一位外賣員牛貴興,『由於文化程度有限,再加上平時早出晚歸,根本顧不上也很難輔導老大和老二的作業』,他對拍照搜題App是『又愛又恨』。前幾天,牛貴興夫婦倆拿手機鼓搗了半天,『也沒學會咋切換到家長模式。孩子作業,我也看不懂,就讓他自己拿手機查吧』。

  面對拍照搜題App,和學校老師一致反對的態度不一樣,一些家長卻表現出猶豫。

  對於北京海淀家長吳麗來說,拍照搜題App是輔導孩子學習的『好幫手』:『孩子的理科成績很好,偶爾遇到難題就會到App上面搜答案解析。』

  吳麗監督孩子,通過視頻講解,消化吸收後再結合相關知識點,找同類型的題練習鞏固一下,『孩子很自覺,學得也很主動』。

  2020年3月,真人在線答疑的拍照搜題App出現後,受到家長和學生的熱捧,成為線上教學的一種新形式。『如果下線這類App,輔導孩子怎麼辦?』吳麗問。

  不能一刀切,視不同情況而定

  在充分考慮到線上教學和居家學習特殊性,不能對拍照搜題App一刀切。但是,如果將原來一對一輔導直接搬到了拍照搜題App上,將輔導時間化整為零,這明顯與『雙減』政策要求相悖。鄭州大學教授羅志敏建議,根據不同年級段的要求,對拍照搜題App線上學習的時間段、總時長、最晚學習時間作出具體的限定,『要讓學生遠離拍照搜題App依賴,關鍵是教師輔導要跟上』。

  互聯網出現後,各類新技術層出不窮。它們是幫助學習,還是影響學生獨立思考,人們總是難以找到明確答案。顯然,遇到這個問題的,拍照搜題App不會是最後一個。

  『信息技術已經深入社會,教育確實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但教育在利用信息技術時,在不同學段應有區別。此次通知明確,不再受理學前線上培訓App備案申請,已備案的相關App予以撤銷,就更說明這一點。』華中師范大學羅祖兵教授建議,盡量不讓小學低年級學生用,而是由教師或家長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學習服務;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應該在家長與教師的指導、監護下使用;初高中,雖然學生可以自主地使用信息技術,但整體而言應該盡量少地使用。

責任編輯:鄭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