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教育新聞
搜 索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已走過10年
2021-12-30 08:48:4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在向科學高峰攀登的過程中,具有崇高品德和優良學風的科學家前輩、楷模總能形成強大的榜樣力量,引領著一代代人奮力前行。

  自2011年師昌緒、袁隆平、楊樂三位科學大師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次開講至今,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已走過不凡的10年。10年來,宣講教育工作逐漸成為弘揚科學家精神、倡導科研誠信、涵養優良學風的一項社會性示范工程。

  從一堂學風課開始,系好學術生涯第一粒扣子

  『我這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守護和研究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做科學,只有紮紮實實,來不得半點虛假。』……

  清華大學2020級博士生傅宇傑至今還能清晰想起,去年初冬現場聆聽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和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宣講報告會時,心中充盈著的感動與振奮。

  2011年起,中國科協聯合教育部等部門持續深入推進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連續10年先後邀請師昌緒、袁隆平、黃旭華等近30位德學雙馨的院士、專家為青年師生作學風報告,示范帶動各地、各高校舉辦各類科學道德宣講教育活動14.8萬餘場,宣講教育受眾累計達到3254萬人次。

  從院士、專家親自上學風課,到科學家事跡叢書不斷推出,再到150多個高校建設學風傳承示范基地……根植弘揚科學家精神,10年來,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的形式越發多元,覆蓋越發廣泛,學風建設不斷往實裡走、往心裡走。

  『精神和文化是民族的脊梁,良好的學風源於科學精神。』曾經參與宣講報告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說,老一輩科學家不僅留下了歷史偉業,也留下了寶貴精神財富,需要我們在繼承中弘揚和創新。

  回歸科學精神的聖潔,科研學風整體向好

  『我們一定要堅守科研道德的底線,就像堅守做人的道德底線一樣!』『今天的科技界要像防控新冠疫情一樣,堅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回歸科學精神的聖潔。』回顧幾十位科學大家的宣講報告,『誠信』『道德』無疑是高頻詞。

  從反對科研浮躁、論文造假到抵制學術『圈子』、裙帶關系,打擊學術不端行為一直是學風建設和宣講教育活動關注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學風建設頂層設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乾意見》《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各部門也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中國科協指導全國學會在學術活動過程中加強本領域學術規范、科技倫理的宣講教育;科技部牽頭印發《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進一步明確科研失信行為的界限……

  『多項監測調查顯示,宣講教育受眾學術規范知識水平穩步提昇,科技界作風學風建設狀況整體向好。』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束為說。

  數據顯示,10年來,我國學術不端現象得到扭轉。中國作者在國際期刊論文撤稿情況的歷年統計表明,2011年學術不端撤稿論文佔當年度科技論文發表總量的2.67?,2019年不到0.15?,降幅達94.4%。

  探索宣講教育新形式,讓科學家精神走入心中

  今秋開學季,上海交通大學原創話劇《錢學森》再次面向新生演出。當舞臺上響起那一句『祖國,我錢學森回來了!』臺下頓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一代人民科學家愛國奉獻的精神追求通過舞臺傳遞給了每一位在場師生。

  『校友演校友,學弟演學長』的一系列科學大師劇目是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的創新縮影。近年來,各地各部門結合自身特點,不斷探索宣講教育工作新模式新形態:

  上海探索區域化推進學風建設,首屆長三角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論壇實現高校、科研院所聯動;北京正努力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宣講教育新模式,以優良科學教育道德和學風促進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纔高地建設……

  目前,宣講教育已逐步實現從自然科學到哲學社會科學等學科領域全覆蓋,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師、科技工作者等受眾群體全覆蓋,入學入職培訓、課程考核、論文發表、學術交流、項目評審、職稱晉昇、院士增選等人纔成長周期全覆蓋,常態化趨勢基本形成。

  『學風建設既要堅持守正創新模范引領,也要強化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教育懲戒,還要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健全學風建設常態化機制。』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張玉卓說,立足新發展階段,中國科協將牽頭深入開展學風傳承創建行動,樹立『高線』、劃清『底線』,以正面引導和反面警示教育相結合,常態化、長效化引領廣大師生和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再立新功。

責任編輯:鄭通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