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世界頂尖數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洛朗·拉福格加入華為的消息,刷屏網絡。天宮課堂的開講,也讓越來越多的孩子燃起對科學的興趣。
近年來,國家、社會各界對基礎學科研究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支持。基礎學科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等。什麼樣的孩子具有未來科學家的潛質,家長們應當如何激發和培養孩子對基礎學科研究的興趣,呵護幼苗茁壯成林還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圍繞這些問題,中國教育報微信公眾號開展了線上調查,共有4973名家長參與。調查結果顯示,96%的家長願意培養孩子對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的興趣,93%的家長願意支持孩子將基礎學科研究作為終身事業。
『這一結果是非常正面的,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需要抓住這種積極心態,幫助和支持家長從態度認可轉化為支持行動。』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教授鍾柏昌表示。
現實中,家長是如何培養孩子對基礎學科的興趣的?
21%的家長喜歡通過網絡媒體向孩子介紹最新的科學研究進展等,30%的家長通過購買科普類書籍、科學家傳記等激發孩子興趣,39%的家長通過帶領孩子參觀科技館、參與各類線上線下科學活動等培養興趣。
在鍾柏昌看來,這種基於場館的非正式學習很重要,『通過多參觀走訪,尤其是感受場館裡各類科技體驗項目,有助於激發兒童的參與和學習興趣』。
調查中,部分家長則留言表示,由於周邊資源、家庭經濟能力限制,對如何引導和培養孩子對基礎學科的興趣感到『有心無力』。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李立國建議,其實科學知識無處不在,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即便不能為孩子提供『高大上』活動,家長仍然能從身邊入手,引導孩子思考生活中的問題,如在觀察橋梁、建築等日常事物中,激發孩子對科學的探究欲,並且幫助孩子通過網絡等資源尋找答案。
『孩子對科學方面的現象、問題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探究欲,並樂於沈浸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這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品質。』在鍾柏昌看來,從事基礎學科研究的人,一定是對基礎學科有濃厚興趣的人。
如何長久地呵護、培育兒童對科學的好奇心,是面向未來培養拔尖創新科技人纔的關鍵。
PISA在2018年對各國15周歲在校學生的調查顯示,在期望將來進入科學相關行業從業的學生比例中,美國達到了38%,OECD國家平均為24.5%,而中國只有16.8%。
在鍾柏昌看來,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對科學技術的熱情呈現出下降趨勢,『這一年齡效應值得關注』。
李立國分析,一方面,隨著年級增長,孩子學習數學、科學等相關學科的難度增大,並且傳統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目的的教學方法,容易挫敗孩子的學習信心、消磨學習興趣,『讓科學不再那麼可愛』。另一方面,對於孩子而言,社會氛圍對自身職業理想的影響漸大。
對此,鍾柏昌建議,要改變長期以來中小學科學教育不受重視的狀況,提昇科學教育課程和教師地位,提高科學教育的趣味性和實踐性。
『家長要有意識地鼓勵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而不是打擊孩子,認為他們的問題都是日常現象。』李立國表示,家長應當積極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在鼓勵中幫助孩子不斷深化思維。此外,應當在全社會尤其是網絡空間,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積極介紹科學和技術對社會的貢獻。
當前,基礎學科不容易出成績、收入待遇較低等社會現實,也帶來了家長在態度認可和行動支持上的矛盾。不過在專家們看來,隨著科學技術重要性的日益凸顯和社會職業結構的變化,高層次科技工作者的收入待遇、社會地位正在穩步提昇。
『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學校教育應起到主導作用,社會教育要發揮重要的影響作用,家庭教育則要做好啟蒙和促進。』李立國總結,全社會協同參與,纔能切實引導那些有天賦有能力的孩子成長為創新拔尖人纔。
網友留言
@嬌子:我這一代從農村走出來,經常考慮經濟問題,處處受物質因素限制。相信我的下一代不會這樣,有我們做她的後盾,能從容選擇自己的專業和志向,一定會為國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CF:希望我們的教育能更加開放包容,不要刻板,鼓勵孩子多有自己的想法,纔能有基礎理論的突破。
@海燕:孩子很喜歡科學,但是真正怎麼培養,也不是很清楚,希望有專業平臺。
作者:本報記者梁丹
《中國教育報》2021年12月27日第1版版名:要聞
- 行政拘留5日!嫩江一臺球廳在疫情防控期間違規經營2021/12/13
- 全員晝夜奮戰 人機結合邊下邊清保暢通2021/11/22
- 佟麗婭被造謠 警方已受理報案 咋回事?2021/12/23
- 女子疑因寵物店吸貓感染鸚鵡熱 鸚鵡熱都有啥癥狀?2021/12/24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國家衛健委:26日新增本土病例162例 西安150例
- 這一年,教育向陽而行:『雙減』成效已經顯現
- 5G成經濟增長新引擎 明年實施的RCEP有多重要?
- 電競產業快速擴張 數據安全步入法治化軌道
- 巴西東北部巴伊亞州連日暴雨致兩座水壩破裂
- 日本衝繩縣宮古島近海海域發生6.0級地震
- 科普:『奧密克戎』命名一個月 我們對它了解多少
- 網評:溯源不是『甩鍋利器 』 科學問題豈容政治操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