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嚴字當頭,『我該怎麼學習』成頭號難題
誰來拯救我的大學學業
隨著國內的高校開始『嚴把教學關』,進入為大學生合理增負的時代,一些大學生『混日子』的情況逐漸成為歷史。如今,不少大學生面對的難題成了『我該怎麼學』。學業輔導,這個看似幼稚的內容,如今『需求量』越來越高。
面對這一問題,不少高校都開始針對大學生的特點設置了學業指導機構。但是不少機構是『牌子有了、見效不大』:一方面是大學生在學習方面東碰西撞,不願在學校老師面前袒露自己的困境;另一方面這些機構門可羅雀,因難以吸引大學生而成為擺設。
高校如何幫助大學生正確學習,成為這個嚴字當頭時代裡的關鍵問題。
大學生:找不到學習方法是常事
『在大學學習,多半要靠自己。』
在北方一所普通高校就讀文科類專業的大三學生雨茵說。在學校的幾年裡,她一直緊跟學校的課程安排努力學習,但是她發現,學校在課程質量、教學管理等方面比較照顧平均水平的同學,學有餘力的自己還需要自學去深挖和補充。
而從專業發展上來看,雨茵認為學校的專業設置與行業實際情況脫節較大。在幾個行業單位實習之後,她發現『自己以前看專業都是「隔層紗」的』,在未來發展上,她感覺『學校能提供的幫助和指導不大。對於專業,也曾有過「信念感」的動搖』。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通過采訪多名在校大學生發現,在學習方面,『靠自己』成為絕對的主流。高中的那一套學習方法顯然已經不適合大學。如何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如何對自己的學業和未來發展進行合理規劃?很多大學生表示,在學業發展上,很少能得到學校的幫助,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不久前,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實施的『高校教學質量與學生發展監測』項目調查顯示,本科院校所面對的主要學生群體包括:雖然自主性學業參與度較高、但對未來尚未形成明確規劃的『目標探索型』學生(佔比10.4%),既無明確的自我發展規劃、自主性學業參與也較低的『學業倦怠型』學生(29.2%),雖抱有清晰的自我發展目標定位、卻在行動上滯後的『志行脫節型』學生(32.8%)。在本科院校中,近42%在校生對於未來沒有清晰的生涯規劃。
對於北京一所雙一流高校信息資源管理專業的大三學生王芳楠來說,幾年的大學生活是迷茫和摸索的過程。
『大一的時候真的挺迷茫的,因為之前不太了解這個專業,來到學校纔發現自己不是很喜歡,對很多課程也沒有太大興趣。我上課時經常在想:我到底在學什麼?我以後要乾什麼?……這種「懷疑人生」的感覺挺多的。』這讓王芳楠十分失落,曾經差一分錯失的專業也成為她心中的『白月光』。
家長沒有辦法給出專業的意見,學校裡沒有老師可以幫她權衡利弊,王芳楠只能堅信自己喜歡的『白月光』就是正確的學業發展方向。好不容易,她申請到了這個專業的輔修機會,但是大一大二時可供輔修的課程少,很多課程都選不上,中間她一度感到自己可能不得不放棄了。如今,大三的她正在拼命修兩個專業的課程,但無論從情感上還是時間投入上,她都更加鍾情輔修專業。
在學習方法上,雖然聽的課比自己的同學多,但王芳楠一直『GET』不到老師的重點。『老師們現在都習慣用PPT,有時候我就很迷茫,不知道該記什麼,哪些是重點、考試要考什麼』。
如今,王芳楠又面臨一個難題:考研方向是輔修專業,很難在學校裡找到相關的指導和支持。『無論是考研還是保研,我都不知道可以通過什麼渠道獲知自己需要做哪些准備。現在只能通過師兄師姐的經驗去嘗試』。
嚴字當頭,大學生也需要學業輔導
事實上,對清華大學裡的高材生來說,怎麼學習也是一個難題。
10年前,清華大學曾對2004年-2008年間該校心理輔導中心接受心理諮詢的學生數據進行過一次統計。數據顯示,在該校受理的心理諮詢求助中,有70%的求助者是需要發展性幫助的,其中有30%以上的問題涉及學業方面的困擾。這些問題顯然不是依靠現有的心理輔導中心老師就能解決的。
2009年,清華大學成立國內首批專門針對學生學業問題的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在創立之初,一直有人問:能考上清華說明學習能力很強,為什麼還會有學業問題?該中心主任耿叡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清華學生在學業上的挑戰其實很大。從選哪些課、是否修讀雙學位到整個大學期間學業如何規劃,困難和問題都是普遍存在的。』
復旦大學學生學習發展中心的成立,源於一次學生們的『學習危機』。該校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徐陽表示,2013年,學業困難的學生原本分散在專業基礎課裡,後來在大類基礎課裡集中呈現,學業預警人數、試讀人數、退學人數都呈現了增長趨勢,因學習問題引發心理問題的人數也明顯增加。
發現問題後,復旦大學立刻做出了反應。『經過調研發現這部分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應對壓力等方面都存在問題,他們迫切需要在學習和發展兩個方面獲得專業指導。在這個背景下,2015年,在前期輔導員、書院導師、學生組織的工作格局基礎上,學校成立了復旦大學學生學習發展中心。』徐陽說。
如今,我國承載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大學生龐大的數量、多樣的背景讓大學的學業輔導工作面臨很大的難度。
『這麼多學生進入高校意味著學生群體的多樣性,意味著我們作為教育者要意識到多樣性帶來的可能。』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史靜寰表示:『更多的學生在同樣的課程學習當中會有不適應,會有困難,所以多樣性的學生需要多樣性的學習指導和學習幫助。』
對於高校學業輔導工作存在的問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長餘先亭在2019年高校學業輔導工作研討會上表示,『隨著00後進入高校,他們自主意識進一步加強,眼界更加開闊,特別是在融媒體時代的環境中,很多大學生產生了迷茫,部分學生對「為誰學,為什麼學,學什麼」等問題認知不清晰,無法產生學習的內生動力,部分學生還存在學習能力不足、學習不及時等問題。』
與此同時,餘先亭認為,高校學業輔導體系還未完全構建形成,專業教師和輔導員參與學業輔導的意識和能力仍待提昇,學業輔導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還有所欠缺。
學業輔導亟需專業化支持
學業輔導,不僅是『輔導功課』。
根據全球最權威的學業諮詢國際專業協會——全球學業諮詢協會(NACADA)在其學業指導手冊《什麼是學業指導》中給出的定義,學業指導是一種發展性過程,幫助學生認清他們的人生和職業目標,並通過教師幫助他們實現這些目標;同時也是一個決策過程,學生通過和指導者交流獲得信息,認識到自己所受教育可能帶來的最大潛能。
如今,當大學進入嚴字當頭的時代,國家已經從宏觀上著手推動高校的學業輔導工作。
今年10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纔(培養質量)的意見》,明確要建立健全本科生學業導師制度。如今,許多高校相繼成立了專門的學業輔導機構,配備了專兼職的諮詢師,有力支持了人纔培養的質量提昇。
清華大學一項針對『985工程』高校學業指導工作的調查顯示,截至2019年,全國39所『985工程』高校中,已有26所高校成立校級學業指導機構,佔比67%。對比2017年,僅兩年的時間就新增了10所。
徐陽介紹,復旦大學根據本科生不同階段的特點,將一年級的學業指導重點定位在適應,二、三年級重點定位在提昇,四年級的重點定位在拓展,經過10多年探索和實踐,中心對於學業困難的學生早發現早乾預,對學習拔尖的學生早關注早培養。
在清華大學,學生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將不同類別學生常見的學習發展困惑,分為學習科研、能力提昇和生涯規劃三大類十餘小類,通過一對一諮詢、講座工作坊、具體的課程答疑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有點有面』的指導。
當前,不少高校的學業指導工作正在從孕育期邁入職業化階段,但是,如何讓學業指導工作落到實處還需要高校付出更多的努力。據了解,如今不少高校的學業指導機構還是『虛擬狀態』,機構人員由其他部門老師兼職更是常態。國內高校的學業指導機構基本都掛靠在某個校級機構下,主管機構包括學工部門、教務處、團委等,這也導致『專業力量沒有抓手』。
清華大學學生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副主任詹逸思表示:『現在學生的學習特點變化很快,學業指導其實很需要教育學、心理學、學習科學等學科支持,如此,我們纔能科學把握學生實際行為習慣和學習規律。』
『要做好這項工作,專業化的支持不可缺少。』詹逸思說。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學生均為化名)(記者 葉雨婷)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巴彥縣『黑土保護第一村』整村秋翻整地 打好農業生產基礎2021/11/05
- 黃軒談從影14年心態變化 稱演員應和觀眾保持距離2021/11/02
- NBA球員年收入排名出爐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誰?2021/10/18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回應熱點問題
- 品質生活近在咫尺 騰飛吧!長三角
- 今日立冬,一片初雪喜時光,歲月不匆忙
- 疫情風暴眼的『擺渡人』:黑河沒有過不去的河
- 中國網友做了個片子 起底美國全球散毒真相!
-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俄方支持中方關切!
- 『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引日右翼媒體跳腳
- 又一起!印度一醫院發生火災11名新冠患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