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復興的基礎在教育,而整個教育的基礎在中小學。
一部中國基礎教育70年的發展史,也是新中國從落後走向振興的真實寫照。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僅有1.6年,2018年,這一數字已提昇至10.6年,中國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實現了大國教育跨越式發展。1949年至2018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從0.4%(1950年)提高到81.7%,小學淨入學率從20%提高到99.95%,初中毛入學率從3.1%提高到100.9%,高中毛入學率從1.1%提高到88.8%,在人類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70年風雨兼程,70年春華秋實。
70年來,中國教育底子薄、基礎弱的面貌徹底改變,其中,基礎教育功不可沒。70年來,我國基礎教育始終與時代發展的大潮同行,為人類教育凝練了中國經驗,發出了中國聲音,貢獻了中國智慧。
秩序重建,邁入正軌
重建秩序、穩定局面,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基礎教育在摸索中逐漸規整。
1949年12月,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確定了全國教育工作的總方針,標志著我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義教育轉變。
根據教育總方針,1951年頒布的新中國第一個學制文件《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對各級各類學校的地位、年限和互相銜接的關系作了新的規定,專業化教師隊伍初步形成。1952年,《小學暫行規程(草案)》和《中學暫行規程(草案)》正式頒布,全面規范了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形成了我國中小學學校課程設置的基本框架。根據這兩份文件,教育部制定了新的小學、中學各科教學大綱,新中國初步建立起了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然而,舊社會留給新中國教育的是一個爛攤子,文盲、半文盲佔總人口的80%以上,學齡兒童入學率僅有20%左右。普及教育,尤其是普及小學教育,成為新中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到1965年底,我國基礎教育得到了較為全面的恢復,中等學校學生達到1432萬人,小學在校生達到11626.9萬人,分別比新中國成立前最高的1946年增長了6.9倍和3.9倍,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85%。普通中等教育為國家培養了2000多萬畢業生和大批的勞動後備力量,為高級專門人纔的培養奠定了基礎。從1949年到1965年,全國掃除文盲10272.3萬人,年均掃盲604.3萬人。
1977年,中國教育事業迎來了期待已久的春天。復出伊始的鄧小平主動要求分管教育和科技。學校教育擺脫混亂局面,重新走上正軌。
中國是帶著歷史的負重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盡管此前在全國開展了多次大規模掃盲運動,多次提出限期普及小學教育,但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小學教育仍未普及。
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提出『普及初等義務教育』,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憲法形式確定在我國普及初等義務教育,成為各地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的根本遵循。
改革開放後,我國進入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中小學教育改革該走向何方?1983年,北京景山學校的教改實驗已經逐漸從單項實驗進入到中小學教育全面改革的新階段。帶著這樣的疑問,該校師生用一封500多字的信向鄧小平發問。幾天後,鄧小平即為北京景山學校回復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三個面向』樹立了中國現代教育的航標,成為後來中國教育改革的總方針。
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頒布。《決定》首次提出『有步驟地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為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宏大目標,根據當時國情,發展基礎教育的責任交給了地方,國家調動地方發展基礎教育的積極性,地方同時依靠人民群眾辦教育。這一次的體制改革促進了我國義務教育的快速普及。
為保證義務教育的順利實施,1986年,九年制義務教育寫入了新頒布的《義務教育法》,從而使普及義務教育有了專門的法律保障,我國基礎教育走上了法制化的軌道。
邁向人力資源大國的奮力一躍
一部教育史,就是一個國家振興發展的歷史寫照。
從1986年以國家立法形式確立普及義務教育制度,教育公平第一次上昇為國家意志,到2011年全面實現『兩基』目標,這25年裡,我國基礎教育開啟了一段『數量彌補』和『規模擴張』之路。
這是中國歷史上閃耀的一環:一邊連著中國普及義務教育的百年夢想,一邊連著中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光明未來。
全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這是中國教育史上一個輝煌的裡程碑,是中華民族復興最宏大的奠基工程。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共和國面對的現實是,知識重獲尊重,教育秩序恢復不久,小學教育剛剛普及,仍有超過兩億的人口處於文盲半文盲狀態。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把『到本世紀末,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作為90年代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目標。
整個90年代,中國教育都在追問:何時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讓所有適齡兒童都能走進學校?
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開啟了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時代,正式將『兩基』作為新的奮斗目標。
在1994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兩基』真正從目標變為國家行動,成為我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並以1996年、1998年、2000年為時間節點立下了軍令狀。
位於魯西北的德州,1996年地方財政收入僅為7.4億元。在『普九』攻堅的3年間,共撥出8.6億元投入教育。1997年12月25日,隨著德州最後一個縣通過『普九』驗收,這場歷時3年、上下齊心的『普九』攻堅全面完成。
像德州一樣,上世紀90年代,『普九』在全國轟轟烈烈地展開。當時,國家各項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條件下,采取多渠道辦學策略,廣泛發動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舉辦義務教育。這為基本完成『兩基』目標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
2001年1月1日,中國政府向全世界莊嚴宣布:中國如期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戰略目標。2000年底,全國『普九』地區人口覆蓋率達到85%,青壯年文盲率下降至5%以下。
由此,共和國翻開了由『基本實現「兩基」』到『完全實現「兩基」』的另一個篇章。2003年,國務院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就西部地區『兩基』攻堅提出了要求:2007年實現西部地區『兩基』目標。
實現這個目標面臨極其艱苦的條件和特殊困難。在410個未實現『兩基』的縣中,有215個貧困縣,少數民族縣309個,邊境縣51個,義務教育程度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中國教育最大的分母在農村,最薄弱的環節也在農村,農村尤其是西部農村義務教育量大面廣,幾乎涉及教育公平所有難點。
以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缺口為突破,2001年《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對農村基礎教育管理體制作出重大改革,明確提出農村義務教育管理『以縣為主』,『人民教育人民辦』開始轉入『人民教育政府辦』的軌道。
但在我國中西部,財力薄弱的縣級財政無力支橕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投入,普遍存在『小馬拉大車』的窘境。2005年,《國務院關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提出,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
2006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確了義務教育的免費原則,並對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主要內容予以確立。在取消農業稅的背景下,從2006年春季學期開始,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學雜費,2007年春推及全國農村地區,2008年秋推廣至全國。至此,義務教育實現『全免費』,幾代中國人的夢想,終成現實。
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兩免一補』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農村教師『特崗計劃』等政策環環相扣、整體推進。在此背景下,2007年,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如期完成,西部教育實現歷史性巨變。2011年,中國全面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這是值得銘記史冊的光榮:中國用25年的時間,完成美國100年纔完成的『普九』任務,完成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完美轉身。
我們在佔世界人口1/5的國家全面實現『兩基』,為全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偉大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兒童入學率從80%增加到84%,中國功不可沒;從1990年到2005年,世界文盲減少1億人,其中中國減少9000萬。在9個發展中人口大國中,中國是唯一全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國家,成為推動世界全民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這場邁向教育機會公平的偉大征程中,『兩基』如星星之火,串聯起了基礎教育的重要轉折。教育督導制度發軔於『兩基』,免費義務教育實現於『兩基』,均衡發展起步於『兩基』,素質教育理念脫胎於『兩基』……
當數量不再是基礎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質量提昇的呼聲漸高。人們愈發意識到片面追求昇學率的弊端,開始關注人的全面發展,更加理解教育規律。
在這一背景下,1999年,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主題即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出臺,明確了素質教育的目標、內容以及保障措施。
一錘定音。以此為標志,注重內涵發展,成為新世紀以來中國基礎教育的重要旋律,為中國教育帶來了新氣象。
風起再揚帆,基礎教育發展開啟新的航程。
追求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當中國共產黨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時,人們發現,這個理念也落實在中國教育的行動中。
駛入新時代的基礎教育,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折射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未來的企盼。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為基礎教育重要的價值取向,均衡發展、質量提昇成為中國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坐標。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從教育機會公平到追求有質量的教育公平,構成了新時期中國基礎教育的主旋律,它們共同指向教育的應有之義:關注人的全面發展,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一系列舉措落地有聲:
2002年,《教育部關於加強基礎教育辦學管理若乾問題的通知》正式提出『積極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衡發展』的目標,此後,『重點校、重點班』逐步取消。
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部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面改薄』等基礎教育重大系列工程陸續實施,這些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基礎教育的底兜不住,均衡發展就是空談。
為加快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配置,2016年國務院印發《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乾意見》,消除大班額等十大舉措隨之出臺。
以2017年《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的頒布為標志,我國義務教育由『基本均衡』進入『優質均衡』階段。截至2018年底,全國92.8%的縣(市、區)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
在關注教育機會公平獲得程度的前提下,基礎教育正著眼於人民群眾獲得過程的品質、獲得結果的滿意程度,全面系統地提昇質量,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向著有質量的教育公平的目標不斷靠近。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指出,『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考察時指出,少年兒童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要做到『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2018年9月10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編印《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施手冊》等,著力構建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德育工作體系。
課堂是質量最關鍵的環節。第八次課程改革啟動以來,課堂從知識傳授向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轉變,『教與學』發生深刻變化,強化了課堂的主陣地作用;2017年秋季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在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年級投入使用,標志著三科教材由此前的『一綱多本』變為統編統審統用,這是著眼於時代要求,辦好中國特色義務教育,維護國家長治久安而作出的重大部署。
基礎教育是教育的基礎,而教師是基礎中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教師隊伍建設,號召廣大教師做『四有』好老師、做學生的『四個引路人』。
為補上鄉村教師隊伍這塊短板,2012年以來,『國培計劃』培訓教師超1400萬人次。中西部省份招聘特崗教師51萬名,優化了鄉村教師隊伍結構。此外,工資待遇保障制度、教師職稱評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增強了基層教師的職業吸引力。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描繪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宏偉藍圖。
與此同時,評價這根『指揮棒』也在轉向。2014年,《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出臺,確立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同年,新高考率先在上海、浙江實行。同時,教育部2016年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來,大部分省市先後公布了適合本地區的中考改革實施方案。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的逐步建立,倒逼基礎教育一線加快改革步伐。
基礎教育關系到每一個人,是提高國民素質、實現國家富強的基礎性工程。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著力在提高質量、促進公平上下功夫,努力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基礎教育,成為未來基礎教育發展的最強音符。
全國教育大會後,中央相繼印發了關於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改革發展三個文件:《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乾意見》《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對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作出了系統設計,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邁入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新階段。《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出臺,成為新時代加快基礎教育現代化的綱領性文件。
從人均受教育年限僅有1.6年攀昇至2018年的10.6年,從文盲大國到全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從『沒學上』到『有學上』再到『上好學』……回望70年歷程,基礎教育奠定了我國國民教育的基礎,實現了從規模擴張到內涵建設的巨變,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道路。
如今,我國擁有基礎教育階段學校50餘萬所,在校生近2.4億人,為各級各類教育蓬勃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高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纔儲備。
學有所教,決定每個孩子的未來,牽動無數家庭的悲歡,關系一個民族的希望。步入新時代,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基礎教育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續寫新的篇章。
作者:記者 王家源
《中國教育報》2019年09月26日第1版版名:要聞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賓縣年中『擂臺賽』賽出發展加速度 『菜園革命』助力鄉村振興2021/08/13
- 牛!小伙推倒2萬多張多米諾牌再現38個奪金時刻2021/08/10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國家衛健委:要從嚴從緊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 暴雨藍色預警!安徽江西等地有大到暴雨
- 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數量超6000萬 有你嗎
- 14類常見動物致傷有了國家級診療規范
- 澳大利亞新州單日新增病例創新高 年輕人感染率上昇
- 日本多地普降大雨致一人死亡兩人失蹤
- 開學僅兩天 美國佛州440名學生因疫情被隔離
- 英國國防大臣: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是『錯誤』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