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龍江要聞
搜 索
開創龍江教育發展新局面
2019-09-17 10:46:00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開創龍江教育發展新局面

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趙國剛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更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金鑰匙。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近年來,全省教育系統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工作全局,圍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東北地區的『短』主要是體制機制、經濟結構、開放合作和思想觀念短板。他強調:東北發展無論析困境之因,還是求振興之道,都要從思想思路層面破題。解放思想要經常抓反復抓,努力在深化省情認識上解放思想,在上下結合上解放思想,在制度創新上解放思想,增強機遇意識、人纔意識、效率意識、拼搏意識,堅定發展信心。教育系統要率先解放思想,根本原因在於當前我省教育發展與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實踐要求、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還面臨不少困難,各種教育資源歷史積累不足,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解決這些新問題,應對這些新挑戰,教育部門必須率先從思想上『破冰』、在觀念上『突圍』,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切實增強龍江人民教育獲得感、滿意度。

  一、堅持把教育公平作為價值導向

  加快推進龍江教育現代化,建設科教強省,前提和基礎就是要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當前,我省『有學上』的問題基本解決,『上好學』的需求更加凸顯。必須聚焦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持續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在基礎教育階段,首要任務就是要補齊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這兩個短板。

  破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一是落實主體責任,盡快出臺我省推進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政策措施。二是擴大資源供給,繼續大力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加快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建設,盡快補齊短板。三是強調普及普惠,加快出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標准,認定一批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支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四是在全省開展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行動,把配套幼兒園辦成公辦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園。

  破解『城擠鄉弱』問題。一要跳出鄉村辦教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合理確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規模,指導、帶動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二要跳出學校謀發展,科學籌劃鄉村學校未來。修訂完善並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專項規劃,加快消除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大校額。三要跳出功利保控輟,妥善處理撤並問題。要兜住底部,辦好鄉村的兩類學校,加快推進優質均衡,使農村孩子就近上得了學、上得好學。

  二、提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歸根結底靠人纔、靠教育。要堅定不移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堅持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教育重要使命,牢固樹立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識,進一步完善教育資源布局,努力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和充足的創新動力。

  切實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融入經濟社會主戰場,找差距、找需求,找路徑,真正讓高校走進新時代,切實增強危機感、責任感、使命感。二要創新評價利益機制,倒逼高校分類發展,深化供給側改革,著力應用型轉型,加快一流專業、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打造龍江一批應用型示范高校。三要開拓創新,按照產業牽引、學科支橕、專項突破的思路,加快『雙一流』建設,服務『百千萬』工程,在校企聯合、產學研用結合上加大力度,提昇引領、支橕、服務能力。四要優化人纔發展環境,落實相關高端人纔政策,在發展平臺、發展格局上下功夫,實施好『頭雁行動』,『固巢留鳳』、『築巢引鳳』。

  不斷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深入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20條意見,加快『三個轉變』,即:加快推動職業教育辦學格局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轉變;發展方式由注重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辦學模式由參照普通教育向產教深度融合的類型教育轉變,努力構建支橕龍江『六個強省』需要的職業教育體系。一要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繼續實施『雙高計劃』,推進職業院校布局和專業結構調整,加大『三教』改革力度,推進『一校一品』特色發展。二要加強產教融合建設。加快研制我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落實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等相關政策文件,辦好產教融合型企業,推動區域性實訓基地建設,形成示范效應。三要強化招生和評價制改革。穩妥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纔培養培訓模式和評價模式改革。

  三、增強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人民是閱卷人』,人民滿意是發展教育的根本尺度。近年來我省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依然有一些教育問題,比如學生課外負擔重、課後三點半家長接送難等,困擾著廣大家長、老師和學生。要主動適應新時代人民的基本需求、高質量需求和多樣化需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解決課後三點半家長接送難問題。近年來,各地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在小學三點半、初中四點半放學後,學生接送問題普遍成為困擾在職家長的難題。解決這一問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督促各中小學校充分發揮課後服務主渠道作用,主動承擔責任。合理確定服務內容形式,堅決防止將課後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

  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超綱教學、違規收費、在職教師違規辦班補課等過重的課外負擔,使很多學生焦慮、厭學、恨考,這些現象在省會及較大城市、人口聚集區和個別所謂『熱點』民辦學校尤為突出。要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政策措施,在基本均衡基礎上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做好課後服務,從根本上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要持續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專項治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推行中小學『四零承諾』,對違規在校外培訓機構兼職或從事有償家教的,依法追究責任。要強化教育引導,通過家長會、專題報告等形式,引導家長科學認識並切實減輕子女校外培訓負擔,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切實做好教育扶貧和控輟保學工作。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並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時強調:『兩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義務教育要有保障。一方面,要精准扶貧助學,分學齡段、分地區、逐校逐人完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工作臺賬,精准識別建檔立卡學生,切實解決貧困學生申請資助舉證難問題,確保貧困家庭適齡學生無一人因貧失學輟學。另一方面,要精准控輟保學。聚集『義務教育有保障』,全面改善農村辦學條件。要實行省市縣鄉村控輟保學『五級聯動』和包保責任制,確保打好打贏控輟保學這場命運之戰、未來之戰、振興之戰、長治久安之戰。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