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防控形勢不容樂觀(健康關注)
近視防控是老生常談,但卻不得不談。目前,我國近視防控形勢不容樂觀。有數據顯示,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已達6億,作為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全球第一的國家,我國視覺健康形勢極為嚴峻,如果不積極采取措施,近視問題或將影響國計民生。
在9月1日新學期到來前夕、在近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青少年兒童近視防控名師講堂上,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楊智寬教授等多位專家,從科學角度剖析近視成因,告誡家長慎用一些不科學的辦法應對孩子的近視問題。
近視防控需要『三結合』
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2018年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顯示,兒童青少年近視率過半、達到53.6%。其中,小學生為36%,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而高三年級高度近視(度數超過600度)人數在近視總人數中佔比達到21.9%。『高度近視可能會引發多種嚴重並發癥,包括白內障、視網膜脫落、黃斑裂孔、青光眼等眼病的發病率會急劇昇高,嚴重者甚至會致盲,且不可逆轉。』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底病學組副組長趙明威教授如是說。
楊智寬表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小孩是『不著家』,而現在的小孩是『不出門』;過去的小孩玩的是單雙杠、沙包、乒乓球,而現在的小孩玩的是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這些用眼行為和用眼環境的巨大變化,使近視的誘因成倍增加,但許多家長卻對孩子的視力問題關注不夠。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瞿佳教授表示:『在開展近視防控過程中,家長、學校、社會的共同重視極為重要,只有三者結合纔能盡早發現孩子的近視問題,及早進行科學乾預,避免出現視力惡化的情況。
學習與視力不存在矛盾
『要是視力好和學業好不能兼得的話,那我肯定要選後者,視力不好還可以戴眼鏡,但學業不好,那孩子的未來咋辦!』一位母親這樣表示。
學習和視力竟成了一對天敵?事實並非如此。楊智寬說,導致近視的原因非常復雜,遺傳、雙眼視功能異常、用眼負荷過重等因素,都是造成兒童青少年近視的原因。
2018年,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國家體育總局等8個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國家眼視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委員陳浩教授強調,《方案》從兒童青少年用眼行為、用眼環境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把控,為他們從小建立屈光檔案,密切監測其用眼行為和用眼環境。這也是近視防控的關鍵所在。
角膜塑形鏡延緩近視發展
近視是由眼軸變長導致的,而眼軸變長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所以一旦發生近視,是無法治愈的。楊智寬說,這就好比一個人的個子長高後,無法再變矮一樣,近視度數也不可能自然消失或降低,近視目前只能進行控制、減緩加深速度。
目前,有效控制、延緩近視發展、避免孩子發展成為病理性高度近視的安全方法之一,是驗配角膜塑形鏡。研究顯示,角膜塑形鏡可減緩近視發展的效果優於普通框架眼鏡,配戴普通框架眼鏡的孩子一年近視大概增長50度至75度左右,有的甚至更高,而配戴角膜塑形鏡的孩子一年近視僅增長10度至25度左右。
『如果再配合使用雲夾,密切監測孩子的用眼行為,根據數據及時進行調整,則能更全面地控制孩子近視度數的增長。』楊智寬表示,愛爾眼科歷時5年研制的『雲夾』,是世界首款近視眼行為客觀監測與乾預的智能可穿戴設備;依托『雲夾』等先進手段,可明確每個患者的近視病因,進而提供精准的診療方案。
近視防控上昇為國家戰略
在近日舉行的以《近視防控:國家戰略,全民行動》為主題的媒體座談會上,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專家宣講團團長、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瞿佳指出,目前,近視防控已上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中國近視高發、早發,不僅是健康衛生問題,也影響到國計民生和國家未來。
然而,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數據顯示,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並不理想,距離實施方案中提到的『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的目標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近視防控任重道遠。
『國家在近視防控方面有5個重點』,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環境健康處處長李筱翠說,一是將近視防控工作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二是把近視防控工作指定為政府要落實的剛性約束;三是進行了全國范圍的近視摸底調查;四是為近視防控提供專業保障;五是發起全民攻堅,要求全社會行動起來。
鏈接
防控近視攻略
【定期檢查】近視尤其是高度近視甚至病理性近視,應早防早控。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與眼視光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學院執行院長趙明威建議,每隔半年或至少一年到正規眼科醫院接受一次眼科檢查,特別是眼底的詳細檢查。病理性近視的家族遺傳性較為明顯,對於有家族史的病人,更應該及早就診。
【慎選手術】中國每年約有100萬人接受近視手術,角膜塑形鏡、激光手術等種類繁多。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任醫師張豐菊提醒,近視眼手術能不能做、該怎麼做?一定要聽取眼科醫生的意見,根據患者年齡、生物學參數、需求等進行綜合考量,切不可自行盲目選擇。
【關注眼科學發展】近幾年大火的AI技術在眼科診斷方面也有運用。天津眼科醫院副院長王雁及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屈光科副主任楊曉,從AI技術角度分析了大數據對青少年近視防控及人工智能輔助眼科醫生診斷的應用現狀。(喻京英)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南崗區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處置全流程演練2021/08/16
- 風波男星深夜宣布:告別演藝工作2021/08/15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河南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轉確診病例6例
- 中國運動員和圍觀年輕人為何都這麼給力
- 紀檢監察機關完善制度機制 推動打傘破網長效常治
- 福廈高鐵泉州灣大橋成功合龍 中國高鐵邁入跨海時代
- 馬來西亞總理穆希丁下周覲見最高元首,或宣布辭職
- 塔利班逼近!『孤城』喀布爾上演『驚魂一日』
- 美機構:今年7月為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月
- 俄一架別200飛機在土耳其境內墜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