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北京三城一區等地新建11所國際學校
2019-08-16 16:23:21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本市教育領域加大國際教育供給清華北大人大等高校辦『暑期學校』吸引國際生源

  三城一區等地新建11所國際學校

  市政府新聞辦昨天下午召開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重點領域三年行動計劃新聞發布會,市商務局局長閆立剛介紹,今年1月,國務院批復《全面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確定177項試點任務,北京市已經完成60項,在此基礎上,本市又進一步聚焦科技、互聯網信息、金融、教育、文化旅游、醫療和養老、專業服務、綜合領域共八個開放重點領域,推出190項開放創新舉措,涉及全市64個部門。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行動計劃在明確開放路線圖上『三明確』,明確了每一項的項目目標、完成時限和責任單位。

  本報訊(記者李澤偉)《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重點領域開放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昨日出臺,包括8個領域的行動計劃。教育領域開放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加大國際教育供給,從今年到2021年,在『三城一區』(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引進人纔密集地區和海淀、朝陽區等重點區域新建11所國際學校。新增接受外國學生資質學校50所,實現全市資質校總數超過330所,覆蓋全市16個區。在副中心布局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明年底前商簽合作協議,推進項目落地。

  行動計劃在加大國際教育供給方面著墨較多,提出完善國際學校布局,在『三城一區』引進人纔密集地區和海淀、朝陽區等重點區域新建11所國際學校。合理確定高中中外合作辦學規模,支持現有項目與『三城一區』引進人纔密集地區和海淀區、朝陽區等重點區域的新建學校開展合作,發揮其在推動國際教育發展方面的輻射和引領作用。此外,結合各區在優化營商環境中提出的需求,有計劃、有步驟地擴大現有接受外國學生學校的規模,進一步擴大資質校數量,新增接受外國學生資質學校50所,實現全市資質校總數超過330所,覆蓋16個區。這幾項任務完成時間都是從今年到2021年持續推進,意味著將在三年內完成。

  在教育的國際合作方面,行動計劃提出多項任務,包括推動北京中小學與國外知名中小學開展交流項目。支持北京高校與國際知名高校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服務冬奧會舉辦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首都『四個中心』建設提供人纔支橕。支持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暑期學校』建設,吸引更多國際生源在暑期到北京地區高校訪學,支持市屬高校進一步加強與國外高校合作。具體項目上,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布局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支持副中心現有學校吸引國外優質教育資源,2019年底前達成合作意向,2020年底前商簽合作協議,推進項目落地。建設『一帶一路』國家人纔培養基地。重點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端人纔、教育管理專門人纔、高端技術技能人纔來京學習。

  職業教育方面,推進一批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示范項目。引入國外先進職業教育資源,鼓勵職業院校借鑒國際先進的人纔培養模式和考試評價標准,探索開發與國際先進標准相對接、體現北京特色和水平的北京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充分借鑒德國、澳大利亞等先進教育模式,加強合作。支持職業院校到國外辦學。

  馬上就訪

  在校學生數較10年前增加近一倍

  對話人:21世紀國際學校校長范勝武

  北青報:您覺得目前教育市場對於國際教育的需求是怎樣的?

  范勝武:隨著首都教育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市民消費能力的普遍提高、教育觀念的轉變,對於國際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大。以21世紀國際學校為例,學校國際教育生源逐年增多,目前的報錄比已經達到了近10比1,目前學校在校學生數2000餘人,較10年前增加了近一倍。

  北青報:伴隨學生數量的增加,生源質量方面有什麼變化?

  范勝武:在數量增加的同時,學生生源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和優化,以前都是考不上國內大學的學生纔報名國際學校,現在一大批高素質、成績優秀的學生選擇接受國際教育,感受多元文化,未來進入國際知名高校就讀。

  北青報:對於生源數量和質量的增加,師資能否滿足目前需求?

  范勝武:隨著生源的不斷擴大,教師資源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目前,越來越多的海歸留學生願意回國就業,外教資源充足,這為學校選擇國際教育教師提供了很大空間。未來學校國際教育的教師無論從學歷還是從素質上要求會更高。

  北青報:對於學校未來發展如何定位?

  范勝武:目前學校在課程方面,內引國內名校北京十一學校合作辦學,全面引進十一學校先進的規章制度、管理流程、考核評價體系、優質的教育教學和教科研資源;外聯美國費爾蒙特學校,合作舉辦『中美高中課程合作項目』,引進美國課程和評價方式等,為學生進入世界名校奠定基礎。同時,學校小學的『全課程』、初中的選課走班、高中的國際課程本土化,以及十二年一貫制課程等系列教學改革還將繼續深入。

  未來,學校會在現有的規模下向精品化、高端化發展。

  北青報:對學校未來發展有何期許?

  范勝武:我們也希望在招生方式和渠道上能夠更加靈活,讓更多孩子走進我們的學校,接受國際教育。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其他亮點

  金融領域

  支持外資銀行卡清算機構落戶北京,支持在京設立外資控股的合資銀行。加快推動設立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支持和推動北京企業在新三板與港交所雙向掛牌。

  通過三年努力在北京冬奧會舉辦前實現聯網通用移動支付廣泛應用。

  醫療養老領域

  實施外國醫師多點執業注冊。將在朝陽、海淀等4個試點區,將診所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管理。2020年底前,推進中外合資合作三級婦產醫院落地朝陽。在朝陽、海淀等區啟動新建兩家國際醫院落地項目的立項和設計。

  專業服務領域

  在今年底前推廣國內律師事務所聘請外籍律師擔任外國法律顧問試點。降低參與試點的外籍律師在境外從事律師職業不少於3年的資質要求,探索合理提高聘用外籍人員比例。支持在北京全域內設立外商獨資人力資源服務機構。

  科技領域

  在『三城一區』等地建立外籍人纔一站式服務大廳,推動建立外籍人纔一站式服務平臺,實現工作許可、居留許可、永久居留等集中辦理。完成時限為2020年6月。

  互聯網信息領域

  吸引國際互聯網龍頭企業在京落地內容服務實體,提昇國內用戶體驗。在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引進代表性項目和企業,提昇對全球創新資源的聚集能力。

  文化旅游領域

  今年年底前,提昇北京國際旅游博覽會、北京國際商務及會獎旅游展覽會、北京國際旅游商品及旅游裝備博覽會、『動漫北京』等文化和旅游會展的國際影響力。實現境外旅客本地退稅、異地退稅同平臺。

  鼓勵文化企業在境外設立合資出版公司、藝術品經營機構,開辦本土化的海外專屬頻道、專屬時段。

  文/本報記者 李佳 李澤偉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