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考試中心  >  中考
搜 索
語文:詩詞文言文篇目縮減 重點考查語文綜合素養
2019-06-26 17:04:59 來源:生活報  作者:沈麗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名師簡介:申家明:劍橋三中畢業學年語文組備課組組長,連續四年負責畢業學年一線教學工作並參加中考評卷工作,哈市『四有好老師』。

  生活報6月26日訊 今年中考語文試題仍沿襲去年試題的出題模式,在考試題目上沒有較大變化,考試范圍略作調整,默寫篇目由原來的38篇縮減到35篇,文言范圍由18篇縮減為15篇,其中《陋室銘》、《愛蓮說》為新增考試篇目。試題在考查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之外,重在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相比於2018年中考題,題目難度整體穩定且略有下降。

  基礎題沒有偏難怪題

  基礎部分的題目相較於去年的試題類型有微調,即字音、字形分設為兩題,考查辨析的生詞完全來自教材,且為生活常用詞,沒有偏、難、怪的情況。名著題集中考核的是《水滸傳》,與去年集中考核《三國演義》的情況一致。文言篇目為《送東陽馬生序》,相較於去年的《岳陽樓記》,第10題的難度保持穩定,考生需要分析宋濂在遇到老師訓斥呵責時不敢出一言以復的原因。作答該題,不能完全靠死記硬背來掌握文章,需要對文章有深入理解,題目的邏輯性強,需要結合文章內容作答,比較考驗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考查考生閱讀經驗

  說明文題目為《古琴文韻》,閱讀題選材貼近社會生活,同時體現中華文化內涵。篇幅雖然不長,但需要理解的句子不少。近5年的中考試題,在記敘文閱讀上更體現出對實際閱讀的需要,分析文中句子含義、體會舉止神態等體現的人物心理、把握文章主題仍然是試題中較難得分的題型,這就要求初中非畢業學年的學生,一定在備考之前有充足且豐富的閱讀經驗,除了閱讀今年考綱調整過的篇目外,還應閱讀中外名著。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名著篇目刪減了包括《紅樓夢》、《簡愛》在內的兩篇小說,這正表現了我們社會對閱讀的重視和正視,不盲目推崇,同時加大對語文閱讀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作文給考生留足發揮空間

  中考的命題作文從來都是為考生留下充足的寫作空間,不乾涉主題只限定要表述的情節已經是近幾年中考作文題目的『共識』。今年中考的作文題目『彼岸並不遙遠』,這是一個讓學生有很大發揮空間的題目,同時又再次表達了現場作文的必要性。

  針對這個題目以及題乾的要求,可以看出,考生要對於彼岸一詞做出理解上的判斷,《現代漢語詞典》對於彼岸一詞解釋有三種,其一指江、河的那一邊。其二是佛教認為有生有死的境界。其三是比喻向往的境界。當對這個詞匯有了深入的理解後,就可以明確題目的意圖是讓考生在構思情節時加入向往的境界、理想的目標等概念,『不遠』說明情節中應該涉及到對於理想的正確認識和理解,理想的目標並不遙遠,需要在細節上或者在事件發生後的反思中進行表現。具備良好的審題能力是通向作文高分的前提,深入體會生活並善於挖掘生活中細節與素材是關鍵,表達真情實感,體現獨特深刻的思考,是高分作文的核心。

  圍繞材料給出若乾觀點中,『精益求精』的中心論點相對容易構思論據,其他兩個觀點分別是『做事要有敬業精神』和『要學會聽取正確的意見』。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和寫作餘地。回歸課本,是打好基礎也是提昇能力的有效途徑。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