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藝考新規更符合人纔培養規律
2019-01-23 15:18:12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 張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光明日報記者 張雲

  2018年年底,教育部下發《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應逐步提高藝術類各專業高考文化課成績錄取控制分數線。今年以來,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多所藝術類高校根據通知要求,相應提高了文化課錄取分數線,有些專業甚至提昇到原來一本線的80%到90%。

  近年來,藝考已經給公眾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學生文化課成績不好沒關系,進培訓班突擊三個月就可以華麗變身『藝考生』,漂漂亮亮當明星。一些高中老師還會鼓勵班裡文化課成績靠後的學生學習影視編導等,為高考做『兩手准備』。

  每年藝考開始的時候,各大藝術類院校門口總是人山人海,帥哥美女輪番佔領各大媒體頭條。可回首一年來影視行業的發展,拿得出手、叫得出口的文藝作品屈指可數。影視劇相似內容紮堆出現,綜藝節目陷入跟風怪圈,明星念錯字、用錯成語似乎已成家常便飯……影視行業想象力和創造力匱乏的背後,是大量的從業人員文化素養不過關的表現,從學校教育這一源頭上抓起勢在必行。

  實際上,各大藝術類高校早已厭倦了從藝考班走出來的『偽藝術生』,重復性的創意、模式化的回答、死記硬背下來的文藝常識,背離了人纔選拔的本意,也難以鑒別出真正具有較高素質、適合學習藝術的學生。

  北電從2015年就開始提高文化課分數要求,將文學系、導演系分別提高到本省一本線的75%、70%,2016年文學系進一步提高到一本線的85%。中傳今年在初始階段增加了文史哲考試,考生可在文史哲和語數外中二選一,而明年可能只保留文史哲考試。中戲的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戲劇導演、演出制作等8個招考方向也提昇了文化課分數,並且首次引入人臉識別設備。

  2018年,北電文學系兩個專業報考人數近4000人,今年增長至7090人,錄取率約為1/200。事實證明,提高分數線之後並沒有影響到家長和學生的報考熱情。

  一些人提出質疑,提高文化課成績對於那些偏科的『藝術天纔』來說,是不是有失公允?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不少報考北電文學系和導演系的學生,在中學時代都寫過小說、拍過微電影,表現出某些『藝術天賦』。這些作品在中學時代也許值得稱道,但放到整個電影行業來說,其影響力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後期教育再跟不上,很容易釀成『泯然眾人矣』的遺憾。而在北電四年的學習生活中,老師會系統地將影視專業相關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未來能否成為優秀的導演、編劇和制片人,能否創作出像《大江大河》《我不是藥神》這樣的好作品,之前有沒有相關經驗不重要,關鍵還是看學生是否『愛學習』並且『會學習』,能否憑借足夠的文化底蘊在大浪淘沙中持續發力。文化課成績高的學生,通常知識儲備更紮實,而且藝術感知能力、社會洞察能力也相對更加敏銳,可以立得更穩、走得更遠。

  藝考新規的出臺,猶如大地一聲雷,將『文化課成績不好也能上好大學』的白日夢擊個粉碎,想進名校文化課成績不好也不行。

  《光明日報》( 2019年01月23日07版)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