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8日訊 7日,記者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研發出直徑僅為500納米的納米機器人。這種納米機器人比頭發絲要還要細得多,未來有望鑽入眼球,並將自身裝載的藥物運送到病灶部位,幫人類微創精准治療眼病。
目前,在治療眼病時,常規的眼睛內藥物遞送主要依靠滴藥或血液運輸完成,然而這些方法受到多重生物屏障的阻礙,難以實現向眼球後部(如視網膜黃斑區域)的藥物遞送。近年來國內外科學家致力於設計可在眼睛玻璃體中可控運動的游動納米機器人,試圖依靠納米機器人的自主運動來突破生物屏障完成藥物主動運輸。然而眼內玻璃體中生物分子的黏附嚴重阻礙了納米機器人的運動。如何擺脫生物分子的黏附,實現在生物流體內的長距離集群運動,成為長期制約眼科醫學納米機器人應用的瓶頸。
為攻克這一難題,哈工大基礎與交叉科學研究院微納米技術研究中心吳志光副教授與德國馬普智能系統所皮爾菲捨爾教授團隊合作,聯合對這一難題開展研究。據悉,自然界中豬籠草表面具有納米厚度的液體潤滑層,使落到植物表面的昆蟲很容易滑落到植物的『口中』。受豬籠草液態潤滑界面的啟發,研究團隊首次提出了一種表面涂覆納米液態潤滑層的螺旋形磁性納米機器人,並成功實現納米機器人在眼睛玻璃體中可控、高效地集群運動。他們的研究成果以『穿梭眼內玻璃體的群體潤滑微型推進器』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研究論文發表後,世界頂級學術雜志《科學》《自然》對其進行了專題報道。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種螺旋形磁性納米機器人直徑僅為500納米,比頭發絲還要細得多。這些表面潤滑的螺旋形納米機器人能夠在外源磁場的引導下有效地克服生物分子的黏附,完成從眼睛玻璃體中心位置到視網膜的長距離可控集群運動,到達眼內玻璃體中的指定位點。這些表面潤滑的磁性螺旋形納米機器人未來有望裝載藥物,通過自主運動的方式到達病灶部位,執行藥物主動靶向遞送任務,實現疾病的微創精准治療。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經開區、平房區發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項清單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萬多張多米諾牌再現38個奪金時刻2021/08/10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昨日新增4例本土確診,上海3例江蘇1例
- 『一帶一路』合作助力戰疫情、穩經濟
- 8月23日5時35分『處暑』:歲歲秋相似,新涼直萬金
- 公安機關積極維護新業態新領域安全穩定
- 美國『基礎病』:『美式軍事乾預』的喪鍾已敲響
- 補壹刀:BBC,又推出一個新『演員』!
- 中新網評:美國的散毒四部曲,不愧是『實力坑隊友』
- 尼日利亞學者:出於政治動機的新冠溯源阻礙全球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