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南方一所高校為改善學生體質,要求學生每天走路步數達1萬步以上,或在體育場館鍛煉不少於40分鍾,而且每周鍛煉需達標5次,未完成者將扣除體育成績的10%。這項體育作業起到了督促大學生鍛煉的作用,但有學生反映,為完成『任務』,不少同學用『搖步器』刷步數。
積極投入健身活動,增強自身體質,在當下的大學校園裡,想讓大學生做到這些的確不容易。在操場固定點打卡刷臉、運動應用軟件隨機規劃路線、日行萬步數據考核……為了讓大學生在課餘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高校可謂用心良苦。如何讓大學生心甘情願進行鍛煉,提昇身體素質,仍是個待解的難題。
提高體育認識,增強健身觀念
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體質不容樂觀,肥胖率持續上昇,每5年就提高2%到3%。去年發布的《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中顯示,大學生體質雖然下降速度趨緩,但仍呈下降趨勢。之前教育部發布的30年來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變化情況也表明,大學生在爆發力、耐力、力量等項目上的表現甚至不如中學生。
這與北京建築大學體育部副主任施海波見證的變化如出一轍,『十幾年前,我們學校的操場利用率很高,到處都是踢球、跑步的學生,現在卻是空空蕩蕩,鍛煉的人數不及之前的1/10。』為了讓學生走到操場,北京建築大學也沒少費心思,施海波回憶說:『以前學校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發早操票,學生們早上7點領一張,跑到終點換一張。老師每周或每月收一次,清點數量,工作量巨大,這種方法堅持不了多久,督促鍛煉的作用也就失效了。』
隨著時代發展,高校督促學生參與課外鍛煉的方式也不斷進行『科技昇級』,但由此出現的『偷懶』也更新換代。在一些用跑步軟件記錄長跑數據的高校,存在一個人裝多部手機代跑的情況。為了避免線路和時間完全重疊被認定為無效成績,一些代跑者一邊跑步一邊甩動手中的手機,從而讓線路出現偏差以蒙混過關。如果沒有真正讓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意義,只靠技術手段昇級考察方式,就達不到督促鍛煉的目的。
引入管理系統,督促定時運動
目前在高校,不重視體育鍛煉的大學生不在少數。
如今,北京建築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首都醫科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高校都在操場上引入了陽光體育管理系統,也就是俗稱的『室外考勤機』,要求學生每天都要去打卡,累計的次數佔體育課成績的一定比例。由於考勤機有拍照功能,無法冒名頂替。施海波說:『手機應用軟件容易出現替跑的情況,而且也存在信息泄露和隱私安全的問題。安裝室外考勤機這種形式讓運動場所相對固定,確保了出勤率。雖然有學生只是去操場溜達一圈,但畢竟讓他們離開了宿捨,融入鍛煉的氛圍。』在鍛煉時段裡,學校所有的體育器材都向學生開放,並且相關部門商討,希望盡量能把下午第七和第八節課的時間空出來,留給學生鍛煉。
首都師范大學並未強制學生進行課外鍛煉,但體測的壓力卻讓學生不得不重視起來,男、女生要分別完成2100米和1800米的長跑。該校大三學生高珊珊說:『較為嚴格的通過條件,確實會增加大家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不過,臨陣磨槍的情況還是存在的。』
營造運動氛圍,培養鍛煉習慣
如何讓學生自覺自願地在課餘時間進行鍛煉?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給出的建議是:『要從規章約束逐步遞進到氛圍帶動,讓學生動起來。』
在劉波看來,用手機軟件督促學生跑步只是手段之一,他更看重氛圍的營造,『大一新生從15時55分到19時20分不排課,以督促他們養成鍛煉習慣。有體育特長的研究生走進本科班,帶領新生進行體育運動。清華的學生要形成一種習慣,在那個時間段,就要放下書本、離開電腦,到體育場館中出出汗。』
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講師王一民認為,課外體育鍛煉本來是體育教學的課外作業或實驗,是體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建議,大學體育必須以培養學生鍛煉習慣和增強體質為中心進行改革,把課外體育鍛煉健身納入體育學分制管理。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五個一百』,浸潤心靈的力量
- 27日新增確診21例 其中本土1例(在雲南)
- 紅色血脈——黨史軍史上的今天|8月28日 重慶談判
- 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給網絡活力護航 為網絡正氣橕腰
- 俄媒:美情報溯源無『實錘』也不會阻礙其『甩鍋』中國
- 美國拙劣的政治溯源侮辱了科學和世界
- 柬埔寨官員:新冠病毒溯源政治化損害國際抗疫合作
- 搞軍演、拉盟友,美國『秀實力』 東南亞國家為何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