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求職季來臨,有的應屆畢業生已經拿到了心儀用人單位的錄取通知,也有一些學生在找工作時遇到了學歷、性別、顏值等方面的歧視,屢屢碰壁。當下大學生求職最容易遇到哪些就業門檻?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6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在求職時經常遇到學歷(70.9%)、專業(54.9%)、學校(54.1%)等方面的歧視。減少大學生就業歧視,61.1%的受訪者建議院校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更契合,55.6%的受訪者期待提昇就業歧視的司法救濟效果。
大學生在求職時經常遇到學歷、專業、學校等方面的門檻
北京某高校學生王鵬(化名)說,大學生求職時會遇到對於性別、戶口的要求,很多技術崗的工作會歧視女性。『不只找工作,我現在所在學校的課題組就不招女生』。
中國人民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李奈(化名)說,她周圍的一些女同學去應聘時發現,有的企業還是更願意要男生。
調查中,受訪者表示大學生在求職時經常遇到學歷(70.9%)、專業(54.9%)、學校(54.1%)等方面的要求,其他還有:性別(47.0%)、戶口所在地(38.6%)、顏值(21.5%)、婚戀狀況(22.2%)和家庭背景(19.7%)等。
李奈說,在北京求職如果是本地戶口會比較有優勢,『有的企業戶口和學歷會至少要求一樣,如果是北京戶口,本科學歷也可以,如果不是,就要求你是碩士生學歷』。
王鵬發現,有的單位對應聘者外貌有隱形要求,個別工作可能就直接要求顏值和身高。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卓越學院理工類實驗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屆本科畢業生王堅(化名)說,理工類專業的學生求職時,不經常遇到戶口、外貌方面的要求,『有的企業更喜歡農村戶口的學生,因為覺得他們比較吃苦耐勞』。
『在面試過程中性格也是重要因素,我面試的時候被問過關於抗壓能力、團隊合作方面的問題。』王堅說,很多企業對學生的經歷也很看重。『就我所學的專業來說,企業會更看重應聘大學生的競賽經歷,比如有沒有參加過電子設計、編程設計這方面的競賽,有沒有一些成果。然後是項目經歷,在大學本科的時候做過什麼,有哪些成果。』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中國政法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說,雖然這麼多年一直在強調避免就業歧視,但現在就業歧視現象還是存在的。他說:『比較明顯的首先是重點學校和非名校的學生,用人單位會認為他們起點不一樣。其次就是性別歧視,很多企業希望多招一些男同學,尤其是二孩政策放開以後。性別歧視還表現在工資上,有時候男同學不好招,就加薪水招。還有一些,不能說是企業的招聘歧視,是社會資源上的差異。比如家庭背景好一點的,或者城市生源的學生,社會關系、父母提供的信息和資源明顯要好於來自農村的同學。這樣一來,他們的就業質量也會有差異。』
61.1%的受訪者希望院校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更契合
減少大學生就業歧視,61.1%的受訪者認為院校要讓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更契合,55.6%的受訪者期待提昇就業歧視的司法救濟效果,50.7%的受訪者建議確定一個可操作的歧視認定標准,45.6%的受訪者建議畢業生調整好心態,提高應對面試的能力,32.0%的受訪者建議畢業生在校期間注重能力培養,提昇自己。
王霆認為,減少大學生就業歧視,從政府角度來看還是要加強立法,避免出現比較嚴重的就業歧視、社會不公平現象,『在一些國家,肖像歧視都是嚴禁的,投簡歷不准貼照片。政府的立法、政策要具有延續性,鼓勵人纔市場公平競爭。企業要多綜合考察學生未來發展的潛質,雖然重點大學給學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資源和綜合發展的平臺,但是在招聘的時候還是要綜合考察大學生的能力。大學生自己也要多了解社會,多了解企業』。
王鵬認為,大學生要提高自身能力,企業要減少偏見和歧視,招聘的時候公開公正,有關部門可以建立相關監督機制,給應聘者反映問題的渠道。
王霆認為,雖然現在依然有就業歧視,但是個人還是要努力,『學歷資本、社會資本對於就業質量的影響也是雙重的。人生的輸贏關鍵不是起跑線,而是未來漫長的職業發展過程』。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記者 王品芝 實習生 陳子禕 來源:中國青年報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五個一百』,浸潤心靈的力量
- 27日新增確診21例 其中本土1例(在雲南)
- 紅色血脈——黨史軍史上的今天|8月28日 重慶談判
- 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給網絡活力護航 為網絡正氣橕腰
- 俄媒:美情報溯源無『實錘』也不會阻礙其『甩鍋』中國
- 美國拙劣的政治溯源侮辱了科學和世界
- 柬埔寨官員:新冠病毒溯源政治化損害國際抗疫合作
- 搞軍演、拉盟友,美國『秀實力』 東南亞國家為何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