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大學生家教從線下到線上:機遇與風險並存
2018-11-02 10:08:39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近日,大學生張俠(化名)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他在線上兼職當家教3個月,辛辛苦苦掙了1萬多元工資,至今還未拿到手。他兼職的名為『學霸一對一』的在線教育平臺(以下簡稱『平臺』)被曝陷入財務危機。

  長期以來,對很多在校大學生來說,兼職當家教是他們勤工儉學、社會實踐的重要途徑,也是他們接觸並了解社會的一扇窗口。當家教也是很多師范專業學生提前鍛煉專業技能的好選擇。

  隨著互聯網在線教育行業日趨火爆,家長和大學生間的『供求關系』變得更為通暢。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在網上接受『第二課堂』的教育,很多在校大學生則『轉戰』線上當家教。

  張俠現就讀於一所211高校計算機專業。去年入學時,他在招新群裡看到學長發的兼職廣告,抱著賺點零花錢的想法,他加了那位學長。

  學長把張俠拉到一個專門提供線上家教兼職工作的群裡,群裡有很多家教育培訓機構的人。『先投遞簡歷,再通過錄制教學視頻參加面試,還要在微信群裡接受2周培訓,最後進行工作規章制度考試。』張俠在去年12月正式成為平臺一名線上家教。

  據張俠介紹,平臺有專門的『課程顧問』和『班主任』引導家長報名。家長列出孩子年級、所補課程以及希望什麼學校的學生帶課等訴求,再由『班主任』將家長訴求轉為任務,發布在家教工作群裡,讓學生家教『認領』。

  張俠告訴記者,平臺很多『班主任』的朋友圈發的幾乎都是『現在你捨不得在孩子的教育上投資,明天你要為孩子的失敗買單』『有內部消息,課程將漲價,你多買點課吧』等勸導性的話語。

  『我剛進來的時候,群裡每天大概有幾百條任務信息。』張俠介紹,接了任務後,還要上試聽課給家長和學生聽,如果對方認可,自己就成為該學生的家教,家長付費定制課時。

  據悉,除家長電話諮詢環節,平臺報名、收費等所有溝通都在線上完成。家長還可以增加費用,挑選中意的名校學生來教孩子。

  平時,張俠帶3個學生的數學課,一周上七八個小時,一個月可以賺2000多元。『還有人比我更勤快,每天上課好幾個小時,月入上萬元。』

  張俠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學生和老師都需要在電腦或手機上下載一款線上視頻會議軟件,然後通過用戶名和密碼登錄軟件,進入會議室,進行線上一對一教學,家長可以在手機App上實時看到上課情況。老師每節課後要在該平臺的系統裡『報備』,相當於出勤打卡,方便結算工資。

  據悉,211高校的學生帶課費是每節課70元,985院校的學生是每節課85元,一些更好的高校及國外百強的優秀高校學生,能拿到每節課100元的課時費,而這些只佔學生所交學費的60%,其餘費用則歸平臺所有。

  『對於新手老師,最折磨的就是試聽課,這意味著在30分鍾?45分鍾的試聽時間裡,你必須讓孩子喜歡你,讓家長看到線上教育的優點。』在安徽一所高校讀大二的岳珊珊(化名)介紹,每次試聽課之後,等待家長最終確定『買課』的時間,讓她十分『難熬』。

  周六下午3點到5點,是珊珊固定的帶課時間,她在宿捨用電腦上課。為不影響室友,她會戴上耳機,同時,她也要求室友盡量保持安靜。上課時,屏幕中央區域是講課所用PPT,右邊區域是視頻鏡頭,她和學生及家長可以實時溝通,左邊區域則是課程信息。

  後來,珊珊的經驗慢慢豐富,上課也從容許多。一年多來,珊珊掙了7000元,因為覺得影響室友休息過意不去,珊珊還會在每月發工資的時候,給室友買點吃的。

  『自己還是喜歡講課時和學生緊挨著,零距離交流,這樣更有感覺,在網上教課,解釋題目難點的時候會覺得不自然。』珊珊說。

  課上,珊珊比較嚴厲,但是到了課下,她和孩子們打成一片,珊珊會像大姐姐一樣給學生建議,並和她們分享一些生活裡的小故事。有時候學生有事,將上課時間調到很晚,珊珊也會等。

  珊珊帶過一位高中生,剛接手時,孩子英語基礎差,150分的卷子只能考70分左右,且偏科嚴重。到了高二,孩子的英語能考到100分,珊珊每節課後都會布置自學任務,讓她明白要學會自主學習,不能只依賴補課。

  『我還帶過一位陝西的高二學生小玲(化名),但她家庭條件不好,上了十幾節課就退學了。』珊珊後來纔得知,小玲是經自家親戚介紹進平臺補課。

  『小玲沒有手機,經常給我打電話請教知識。她其實很好學,可能經濟條件不好的孩子更珍惜花錢買的課。』珊珊說。

  『通過聊天得知,有一些家教只是為了錢,從網上隨便下幾個PPT,對著PPT照著念,糊弄家長和孩子,這也是很多孩子埋怨自己成績沒有提昇的原因。』珊珊告訴記者,還有一些老師因為和孩子產生衝突,或者言行不當,被平臺給予扣工資或者辭退的處罰。

  『孩子正在上初中,數學和英語很不好,上了高中就更難補了。』福州的魏女士給孩子一次性買了160節課的學費。魏女士覺得,在線上平臺可以選名校學生當老師,又不用接送孩子,自己還可以看到上課情況,更放心。

  珊珊告訴記者,很多家長覺得學費昂貴,一時拿不出那麼多現錢,班主任、課程顧問還會引導他們在一些貸款公司進行貸款,給孩子買課。

  廣東的李女士在班主任的勸說下,瞞著丈夫貸款2萬元,交了200節課的學費。『現在錢要不回來,我根本不敢告訴我老公,要是他知道了,我會被罵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中,對在線教育進行了規范,對在線實施學歷教育、培訓教育和利用互聯網平臺提供教育服務等作出規定。該草案認為,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線實施培訓教育活動、實施職業資格培訓或者職業技能培訓活動的機構,或者為在線實施前述活動提供服務的互聯網技術服務平臺,應當取得相應的互聯網經營許可,並不得實施需要取得辦學許可的教育教學活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目前在線教育培訓和線下實體培訓機構一樣,以學科教育為主,大部分教學圍繞應試教育的考試來開展。

  他建議,家長選擇教育機構時,在重視機構的師資和具體課程以及質量保障體系的同時,都要關注該機構資質是否合法。同時,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線上教育機構的監管力度。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切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培訓機構從事學科培訓的老師,也要具備教師資格證,大多數兼職學生可能不具備這個條件。』熊丙奇表示,學生可以通過兼職來勤工儉學,但在互聯網上兼職一定要選擇合法的機構和崗位,並且遵守法律規范,避免走入騙子機構,讓自己卷入其中、維權無門。

  『很多家長相信教育改變命運,對孩子教育不敢懈怠,甚至家長之間互相攀比,感覺自家孩子如果不補課,就會有自責心理,這些都導致了線上教育機構的日漸火爆。』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教授王雲飛認為,當下很多線上教育機構瞄准市場,通過打『名師』教學的營銷牌來吸引家長報名。

  王雲飛同時認為,很多大學生社會閱歷不足,甚至對於教育本質理解還不夠透徹,覺得家教能賺錢就投入進去,通過家教讓自己所學知識『變現』。他建議,大學生在線上輔導學生時,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不能一心鑽到錢眼裡去,不能忽視對所帶學生人格素質的培養。(吳思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見習記者 王海涵 記者 王磊)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